基于初看后的初步记忆,谈一谈个人的感想。
【资料图】
在第二部里,郭帆展现出了比第一部更大的,对“科幻”的诚意。他试图兼顾更加硬核的科幻理念,探讨“人工意识”与“人类存在”的关联,同时又将这种对“作为人的意识”的剖析,与第一部中延续过来的“人情”相结合,让后者成为前者最深层次的本质,成为意识深处存在的“定义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从而让意识具有人性的结果得到落地。而围绕着中国人展开的剧情架构,也必然地让这种“人情与人性”带上了中国的民族性---对于家与国的大爱和小爱。
图恒宇与刘培强,同样地对家人产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反馈,同样地完成向“小家”与“大家”并立的转变,更由子女在“肉体”与“数字”上的形态不同,而带入了“何以为人,何以为生命”的探讨话题。
在第一个段落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兼顾式表达。首先是科学家对数字意识之人性的否定,引出了这个主题。随后,“数字”与“人类”开始并立地出现:在介绍末世设定的时候,镜头先是给到了电子摄像头的红色“眼睛”特写,而后则切到了刘培强脚踩下沾满污水的碎玻璃。红色摄像头对末世景色进行无感情的客观拍摄,刘培强则参与了更主观性的景色呈现:他踩着的碎玻璃和废墟倒影,正是对他对周遭环视时的心理反馈,是对于末世之荒凉感的情感化接收。
由此,“眼睛”便成为了“客观的无感情”与“主观的有感情”的分立表现物。所谓的心灵的窗户,区分了“数字意识”与“普通人类”的情感有无。而二者的反馈对象,便是本片的主要待解决问题:人类文明的末世危机。数字意识在此时的无感情,也是对随后出现的---同样带有“红色眼睛”---图恒宇女儿丫丫的铺垫。
对文明末世进行的反馈,构成了影片主题中的人情侧面,使之与第一部形成了表达上的延续性。对于个人家庭的“”小爱”,与对于家国文明的“大爱”,在本作中产生摇摆和冲突,最终由“前者让步于后者,才能更好地保护前者”而形成兼容并立,也构成了中国的“家国”民族性。电影迅速地进入刘培强与一系列的亲朋好友产生感情交互的阶段,展现他在“小爱”上的获取,而它放在人类末世的大背景之下,便形成了冲突与“统一”的暗示性----在微观上无法兼顾,在宏观上则不能独活。而此时的刘培强,显然还没有实现第一部里的“完成态思想”。在太空基地坠落的“大爱”落空时刻,镜头敏锐地切到了刘培强与韩朵朵的身上:在一个慢镜头中,刘培强拥抱着保护韩朵朵,后者显得慌乱,但前者却露出了一丝痞气的微笑,仿佛自己借此占到了便宜。
对于“大爱”和“小爱”的观念,是作品中“为人的意识”的主体。刘培强,以及随后出场的图恒宇,都需要这样的思想转变。而在这二人的背后,是由此辐射出的“人类”全体的转变需要。在电影中,郭帆先展现了人类面对末世的分歧,各个国家,群体,甚至个人,都因为自己的个体纠结而在计划面前犹豫,甚至暴乱反抗。
放下这些个体的执念,聚焦于人类文明整体,是影片的出路,而引导它发生的,则是中国一方的“家国”民族性:在一线,刘培强和图恒宇完成蜕变,在后方,政府官员以此说服各国。并且,否认数字意识“生命”的数字派,与中国人构成的,认可“生命”重要性且重视地球之“故土情结”的地球派,在电影里的对立和优胜结果,也同样是对对中国民族情怀的表达。
与之同步地,郭帆也建立了人工意识与人类意识转变的第一阶段并列,以尚无人情可言的前者定义无“爱”的后者,淡化肉体有无的决定作用,强调“对生命拥有人情“的重要性。在反抗军破坏计划的段落里,镜头无数次地聚焦在各种设备的摄像头上---看上去,它们此时仅仅作为工具的无意识,恰恰与为了小我而分裂中的人类产生了对应,而实际上潜在的“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崩裂“的暗示,则给“无个体生命之人性”赋予了“无法实现大爱”的结果。由此,“人的定义”对“肉体”的局限被模糊了,“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
在图恒宇的第一次出场中,郭帆便赋予了他对“意识”相关主题的更强表达功能。他彻底地改变了“红色摄像头”的属性,让它拥有了意识。首先,这带来了对“人类有意识,数字无意识”的推翻,强调了数字拥有意识的必要性:人类无法解决的月球危机,由图恒宇开发的人工意识550c的系统实装而得到解决。由此,它也带着主题的剖析来到了更直接的层次。人类和数字的意识同时出现,后者不再是绝对的“工具”,也将完成同步的思想进阶。此后,红色摄像头的每一次出现,都成为了潜在的“有意识”,这也是电影里非常巧妙的一个设计---它似乎依然是客观的,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图桓宇女儿的人格,从而由观察到的刘培强等人而产生自身内心的影响。
红色摄像头的每一次出现,都成为了潜在的“有意识”,这也是电影里非常巧妙的一个设计---它似乎依然是客观的,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图桓宇女儿的人格,从而由观察到的刘培强等人而产生自身内心的影响。结合此前暗中似乎在“引导人类崩裂”的无人性摄像头,表达便升级了:“无人性与意识”率先被否定,它无法带来任何可能性,而承认它的生命属性与人性内心,无法直接迎来“小我让步“的成功,但会带来向着推动人类文明的基础条件,只是需要其根本人性觉醒的转变时间。对它的个体人性的认可,与它推动人类文明的结果结合,另一方面则是它自身在其中的转变,共同构成了对“小”与“大”兼容并立的主题表达,就像李雪健在其中反复强调的“尊重生命”一样。
比起刘培强,图恒宇直接与人工意识有人情上的联系,人工意识的被征用更让他失去了小家庭里的“女儿”,换回了作用于人类集体的“550c”。由此,他在“小爱”与“大爱”之间的挣扎,既是人工意识的观察对象,对其产生“向着中国民族人性”变化的引导,也作为普通人类而同样地变化,作为对人工意识“可为人“的侧面对照。图恒宇之于主题的重要性,在他第一次出场时即有暗示---梦境中,他看到了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这一幕高度类似于《2001太空漫游》,带出了后者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作为生命而拥有意识”的讨论主题,而他听到的女儿对自己的呼唤,则让这个主题连接上了“家庭情感”,进而引导出对“家国”的民族柱表达。
在作品的后半段,图恒宇承载了更加重头的主题表达功能,强调了“人情”与“非人情“的冲突。一方面,他对于550c拥有人类意识的执念,是优于如马伯伯等大部分人“死了就是死了,数字不是生命”的理解。当马伯伯将违法只为了见女儿一面的图桓宇关进监狱,也干脆地在女孩的数字形态面前拔掉软盘,直接“关闭”其存在,最后干脆关上了女孩的摄像头眼睛时,无情的“法理”显然大过了有情的“人性”。然而,这种观念延展到了大部分人类身上,带来的只是计划摇摇欲坠的混乱与冲突,各国政府依然无法统一立场,而个体公民更是充斥着绝望。
相反地,与图恒宇拥有同样“重视生命”之人情特质的中国政府,则继续成为一切的引导者:李雪健饰演的高官,看着作品里反复出现的自然动物,发出了“海鸥在大灾难中怎么活下来的”的感叹,这放置在计划失败的狼藉后景之下,便成为了对计划转变关键的指引:对生命的重视,而非理性客观的东西,方才能够渡过灾难。图恒宇始终相信的“550c就是女儿”,以及他最后的拯救世界成功,便是对此的微观具体呈现侧面。
而在另一方面,图恒宇也完成了自身的观念转变,并用自己的“大爱”化影响了“女儿”550c。这个转变过程并不算长,但尚算完整。他将死去女儿“寄托”在了人工智能的身上,这直接构成了计划中的致命危机。而女儿始终不露于表面的“潜在”属性,也是对电影中各种外部冲突的根源进行隐喻---反对计划,暴力活动的人们,正是因为对小爱的无法割舍,方才不能跳脱到更大的格局与视角中,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而做出让步。
一开始,图恒宇可以为了解放女儿,“给她完整的一生”,而不惜影响计划的进行,将女儿的意识上传。并且,即使在面对着计划濒临危机,需要自己协助的情况下,他也先是表示“无所谓,丫丫得到了完整的一生“的态度,最后给出了半真半假的“如果我不去呢”。然而,他最终还是伸出了援手。这也构成了对550c的影响。在马伯伯的话语中,丫丫的意识被“解锁”出房间后,自由的她立即引导了计划用系统的过载。而在图恒宇冒着危险参与拯救行动时,丫丫对他进行观察,并受到其影响---血染的眼镜与摄像头的并列,正是对此的暗示。
这是非常有趣的设计思路,图恒宇与550c仿佛构成了父女之间家庭教育一般的互动。它既给出了“数字意识有生命”的确定,也表现了“数字生命”本身向着民族性的思想成长,从一个只在乎自己小家庭的任性小女孩变成了有所担当,理解到“为大爱舍小家“的人。图恒宇被抓走时,女儿“别伤害我爸爸”的哭喊,暗示性说明了其后“引发系统过载”的心理动机,为了给父亲这一小家报仇,不惜破坏人类文明的未来。而在图恒宇牺牲自己的肉体生命后,女儿才得到了作为意识生命的思想蜕变。数字生命与肉体生命,同时具有人情,同时可被称为“人”,也同时进行着作为“人”---准确说是“中国人”---的“大爱化”蜕变。
当然,必须要看到的是,郭帆对此有着一定程度的处理,似乎压减了一些原有的表达潜力。女儿作为小孩子的任性,给父亲“撒气”便不顾大局的小脾气,其给计划带来的负面效果,以及图恒宇为了女儿而做出的行为,可以更丰富,更细化,更直接,也更“自私”。而在成片里,女儿一边更多是暗示性的,而图恒宇则迅速完成了转变。包括图恒宇参与拯救行动的动机,也可以由“再见丫丫一面”----就像《eva》里碇元度参与补完计划---的“小爱”,经由见到后便舍弃原有行动目标的“波折”,接受一些影响后再行转变,与女儿共同完成拯救,以“肉体之父,数字之女”的状态,一起展现出“大爱”的最终形态,打通生命的分界线,也完成中国人民族性意识的落地。
当然,这样的表达无法给出,也是大家可以料想的结果。能够做到目前程度的效果,已经是《流浪地球2》的大胆尝试了,值得被认可。
而在后半部中,刘培强则是图恒宇“被女孩观察,影响女孩“功能的分担者。后半段中无数次地将刘培强放置在女孩的红色眼睛摄像头之下,说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他依然承载着大爱与小爱的关系,被给予了一个完整的内心成长过程,被引导着走向了第一部里那个成熟形态的自己,从而以身作则地在第一部里改变刘启。
刘培强加入计划,初衷是为了给儿女争取到名额,是“小爱”,而这也必然与计划本身带有的“大爱”冲突,并形成刘培强在剧情中的种种激化矛盾,既有对外部政府的,也有对内部自我的。计划要求成员无法回家,是小爱对大爱的让步,而刘培强以小爱为动机的投身,便天然与之冲突,从而让他面对行动中的各种要求,特别是心理测试中ai基于大爱标准的思想信仰考验,陷入无法正面消化的崩溃。在问询室中,刘培强的身影以复数的形态---此后实验室里的图恒宇,拥有同样的表达内容与表达手法---出现在镜子中,折射后重叠,正是对他此时“大爱”与“小爱”的心理侧面纠结缠绕的表现。而在最后,他则甘愿为了行动而自我牺牲,放弃自己的儿女,如同第一部里所做的那样。
有趣的是,当人工智能成为了“刘德华的女儿”后,它对刘培强的一系列的思想考验,在频繁的摄像头特写之下,便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意功能。后半部中,已经带有丫丫属性的摄像头,与刘培强频繁地同时出现。这构成了丫丫对刘培强的接收,并产生了基于自身意识的反馈与判断。这成为了它对刘培强一系列观察的开端,逐渐被其影响,完成了自己从“只在乎父亲的女儿”到“在乎人类的女儿”的转变,与父亲和刘培强一道。
在结尾处,本片似乎有了一些《星际穿越》的感觉,且与之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应表达效果。与库珀一样,图恒宇同样进入了一个不同于目前可理解的物理空间的“超空间“,对等于四维空间的“数字空间“,也同样帮助了人类。而二人在各自作品里的驱动力,也都是以“保护家庭和女儿”为主。在最后,库珀也依然是站在“家庭”的立场上,因为对女儿曾经的无视产生亏欠之痛,进而回想起女儿那些被当时的自己当做无理取闹的话,意识到了通过四维空间进行交流的办法。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库珀也就成为女儿身边的那个“神秘人”,借由四维空间的跨越时间特性,实现了对女儿一路成长历程的陪伴,弥补了具体时点的各空间中自己对女儿的伤害。从客观效果上,他帮助了人类文明,但从主观意识与关键驱动上,他展现的是对家庭的情感。
而这一点放到《流浪地球2》的语境下,便构成了“小爱”与“大爱”的完美共容。图恒宇在数字的意识空间中拯救了人类,而他也在其中与女儿得到了永远的共同生活。本片中的主题表达,也由此而完成了最后的升级。图恒宇重新见到了女儿,但却不再如此前反复做的那样,不再回应女儿的问话,而是摆脱了对小家庭的父女温情的留恋,反而强调“记住这个拯救人类的数字”。“小爱”到“大爱”的转变,随之完成。而立即地,图恒宇失去了肉体生命,转而在数字空间中存在,这彻底打破了生命之于“非肉体”的隔膜,直观地将“人性存在”带进了数字的世界,也承认了与图恒宇做出同样“救世“表现的数字生命女儿的人性之存在。
由此可见,图恒宇进入意识空间的段落,其表达的走向还有着更丰富的设计思路。在这里,图恒宇的肉体生命死亡了,他的精神随之进入了意识空间。然而,正是这个转变带来了内心共通上的质变。图恒宇此前在肉体形态下无法实现的父女心灵交流,被顺利地建立了起来。此前,二人有着肉体与意识的差异,图恒宇手里的数字始终被女儿机械复读的状态所无视,对方显然仍处于一个无法摆脱程序化反应的“半生命”状态。事实上,此前每一次的交流中,图恒宇父女的对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流程,也暗示了彼时二人之间并非完全人情化的“程序设定“感。而随着二人共同成为意识存在,父女交流顺利起来,有了更丰富得多的对话,女儿这才从半生命半程序的状态,变成了与图恒宇时刻交互的完全生命。现实空间里的二人始终存在着人与半程序的隔阂,而意识空间内的他们,反而真正找回了父女的相处状态。
当父女同时不再进行曾经反复的小家庭式对话,而是记住数字,合力拯救世界的时候,行动完成的壮观画面穿插着女儿哼唱儿歌的声音,将大爱与小爱的并立结果带到了高潮。而在收尾处,计划的实行顺利,伴随着“有人在帮助我们”的台词,暗示丫丫父女作为数字生命圆满小爱后的发挥大爱,配合刘培强与人工智能从问询室里“搞笑失败与不合人情”到最后“搞笑成功,和谐共处”的转变,强化了数字意识的人性化,以及其在小家庭圆满与大文明拯救中的统一。
这种探讨在《攻壳机动队》便可以看到,它分析了数字意识是否可称为生命的问题,并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数字空间也是一个独立的鲜活世界,有着具备感情的意识,而这样的意识无疑可以被看作是人类生命,于生命的定性而言,肉体的有无其实是不重要的。
同时,非常可贵的是,导演郭帆还给出了另一个比第一部更加宏大的主题视角,更具视野高度的表述目标。电影中出现了远古人类的骨头,这显然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起点。在剧情中,郭帆也做出了种种的“文明回溯”。如此一来,未来与过去连接了起来,此刻的时间节点上发生的一切,便是由这一连接而串起的“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共通之事。这一次,郭帆的表达对象,是民族文明的永恒与根源。
显然,相比第一部纯粹聚焦于“未来”的表达视角,第二部里的郭帆对“科幻”做了延展与外扩,加入了“历史”的厚重。这两个似乎截然相反的冲突要素,让本作中发生的一切成为了将来,也成为了过往,带出了类似于“一切人类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积极向诠释的表达效果。仅以“用未来科幻表现过往历史”的手法而言,本作同样不得不让人想到《2001太空漫游》。其中的骨头,人工智能的“个体化”---hal萌生人性后对宇航员的背叛---连接古今的表意,都是似曾相识的。
《2001太空漫游》贡献了影史最灵性的一剪---学会取火的猴子将骨头扔到天空,接入骨头型宇宙飞船。库布里克以这样一剪,直接跳过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成千上万年,跳过了猴子学会使用工具的人类文明萌芽之起始,连接了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象征了自己的主题: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进程中,我们缺失了一部分东西。随着后面电影的展开,这缺失的一块逐渐明确:对神的敬畏心——人类以科学之力,试图创造人工智能来拥有创造生命之神力,但人工智能hal失控,象征着人类妄自尊大的必然破产。
但是,不同于库布里克,郭帆反映的无疑是积极的信息,是对于民族与文明的信心,作为其支撑力的“大爱”,也有着“国是大的家”这等中国价值观的特质,给予了本片以本土化的文化语境。从这个角度上看,它倒更靠近陈凯歌的《长津湖》。志愿军们看到的万里长城,显然就等同于《流浪地球2》里人腿骨的表达作用。对于历史感的加成,对于“民族思想”与“文明信仰”这一超出某一具体时期的表达,同时出现在了两部作品之中。
当然,这只是两部作品在文本与手法上的互文效果,并不代表质量的对等。《星际穿越》是一部更硬核的作品,有着丰富而---在科幻电影范畴里的---相对严谨的物理学知识被细化地运用。并且,这些知识也完美地成为了对电影主题的象征表达作用。在最后的部分中,库珀进入了黑洞的四维空间。在这里,诺兰将黑洞的理论与自己的主题良好地结合在了一起---黑洞中的时间是超越三维空间概念的,这使得库珀可以穿梭于女儿的各个时间点中,与她形成沟通。因此,在这里,诺兰让黑洞成为了“爱意之伟大”的具象化---人类的爱至高伟大,它甚至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割裂产生的障碍,传达到情感纽带维系的对方心中。
而《流浪地球2》,则是更为“经典“的科幻风格。它相对淡化了对硬核定理的关注,将表意牢牢地锁定在了情感的角度,展现家之情与国之情。这很易于走进重视家庭亲情与民族大义的中国观众的内心,符合中国文化的语境,也是目前尚处发展阶段的中国科幻市场里,最容易被更多人理解、接受、共情的主题方向。而对个体生命的强调,与人类文明拯救的内容结合,也给本作赋予了一些当代大事件的时代背景。
《流浪地球2》,对于第一作而言,是一部非常标准且合格的前传。它与前作有着同样的主题,并且交代了前作里已成“既定结果”的转变过程。而它带有的历史厚重感,对“人类文明”更大的表达野心,以及在可行范围内给到的“科幻”主题探讨,更是超过了前作。
-
2022年12月私募资管产品备案762只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2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762只,设立规模899 65亿元。
-
世界观察:【环球财经】市场乐观情绪驱动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3日均上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3日均上涨。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 76%;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1 19%;...
-
速讯:【环球财经】伦敦股市周五上涨 消费股领涨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0日报收于7770 5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3 30点,涨幅为0 30%。欧洲三大股...
-
天天看点:【环球财经】权益市场人气改善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周五显著上涨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330 93点,收于33375 49点;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73 76点,收于39...
-
“兔”个红红火火!新年投资日历,请您收好根据历史数据统计,2010年到2022年,除了2022年开年A股走势较为平淡,其余年份的春季A股都出现过涨幅超5%的表现。
-
2022年12月私募资管产品备案762只
2023-01-24 11:22:02
-
世界观察:【环球财经】市场乐观情绪驱动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3日均上涨
2023-01-24 10:44:50
-
速讯:【环球财经】伦敦股市周五上涨 消费股领涨
2023-01-22 22:30:56
-
天天看点:【环球财经】权益市场人气改善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周五显著上涨
2023-01-22 22:23:16
-
“兔”个红红火火!新年投资日历,请您收好
2023-01-22 2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