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每日头条!如何看待“通勤时间长,有助于增加居民消费性支出”这一观点?
2023-02-12 07:39:09 来源: 鲁班七号Seven

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1400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行。北京是全国极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这里有80%的青年就业在中心,70%居住在城市外围,通勤时间拉长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小编发现城市规划交通心理经济领域的专家对此都有话说,早在2004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期刊的研究就发现,上下班通行是最令人厌恶,最不受欢迎的活动。


(资料图)

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地铁刷卡数据,发现了通勤时间的45分钟定律,通俗的说45分钟是一个选择临界点,若地铁内通行时间小于45分钟,居民倾向于延长通勤时间,进而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居住环境。落地前的通勤时间大于45分钟,居民则会追求缩短通勤时间。无论长短,通勤的成本可能比人们通常以为的要高很多。

北京交通大学的学者认为,对于通勤者本人来说,通勤需要付出的是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疲劳成本,对于社会来说通勤产生的是空气污染成本、温室效应成本、拥堵成本、交通事故成本和噪声污染成本。据测算,2019年北京市私家车出行的人均成本为15565元,地铁出行的人均成本为9407元,公交出行的人均成本为14605元。

许多研究表明通行时间对于幸福感存在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通过对419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通勤时间越长,心理健康水平越差的结论。通勤时间越长,个体化在休闲娱乐以及身体锻炼的时间就会越少,挤占了民众感受美好生活的时间,较低的身体活动水平也会引起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另一方面拥挤的地铁公交加上长时间的通行,也会使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滋生。

但究竟谁受到的影响最大,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一项针对天津居民的分析显示,通勤时间对于年长者、本地居民、工作不稳定居民的幸福感影响更大。华东师范大学学者发表的论文则指出,过长的通勤时间更容易给教育程度较高,个人收入较高,家庭总收入更高的个人带来不利的心理影响。

除了对心理的影响,通勤还会降低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一项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显示,通勤时间长所讲起的睡眠时长所导致的情绪低落程度,可能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通勤的负面效应在沿海城市地区的无晋升渠道员工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说了这么多坏处,通行时间长会有哪些好处?有财经专家认为通行时间长对个体来说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坏的,一般情况下员工们会把通勤时间划分为工作时间,许多学者认为这会促使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寻求补偿,加剧上班时的偷懒行为。但也有学者认为短期内员工会偷懒,降低工作效率,但在公司层面偷懒者的绩效更低,更容易被解雇或降薪,最终倒逼他们减少偷懒行为,转为更加努力工作。他在论文中写道,整体而言,较长的通勤时间有利于降低公司偷懒的总体水平。

该专家的另一篇论文指出,通勤时间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个体在通勤时间内的阅读、玩游戏、看电影等休闲活动,有效缓冲了家庭和工作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减轻个体的工作压力并放松心情,进而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绩效表现。论文写道,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移动工作可以促使通勤者在通勤途中正常工作,长时间通勤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交处理能力,并增强了个体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适应性。

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认为过长的通勤时间会减少工作人口的闲暇,居民将通过购买更多服务来增加闲暇,如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衣着加工服务,这将增加居民消费性支出,降低家庭储蓄率。

一项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显示,通勤时间能够提升家庭消费,尤其是那些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家庭压力较大的群体的消费。论文写道,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有利于缓解通勤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通勤幸福感。该文章建议实现地铁公交车无线网络全覆盖,以提供良好的通勤环境。

上班路上的你对于通勤怎么看呢?

责任编辑:zN_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