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资讯推荐: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省不下来钱?
2023-02-13 10:26:57 来源: Zpuzzle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省不下来钱?

这应该是为小年轻的真实问题吧,我也发出来帮你问问大家吧。不过,对此我只想说,​因为全社会就逮着年轻人宰,这能攒下钱才有鬼了。


(相关资料图)

从一个社会正常的发展来说,中年人的收入高于年轻这是正常情况,否则人家那些工作经验和人脉也就白积攒了。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

但是,另一方面,你很容易发现过去这些年的所谓“消费升级”基本就是照着年轻人的钱包使劲。

前段时间有个影视公司的负责人联系我,问我手里有没有合适的故事或者剧本。我说了一个我在写的东西,他跟我说,这个题材不太好,因为现在电视剧的主要观众是27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你写东西得照着她们的口味来。

我说,我写不了。

虽然这个聊天就这么结束了。但是很明显的一点,你能感觉到他说的东西并不只是电视剧。在过去这十几年,几乎各行业都把年轻人当成了一个富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些年出现的各种“新消费”品牌,从营销思路到外观设计再到定价,基本都是照着年轻人去的——反正我在各种商场里,几乎没有见到的有多少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在买喜茶,也很少见有中年人舍得花五六十乃至七八十一碗的价格吃牛肉面。

过去这些年,我很讨厌媒体动不动就拿年轻人说事,比如某个东西的销量一下降,就说“年轻人为啥都不爱买啥啥啥了”。然而,把这句话反过来看,恰恰也说明,其实很多行业的销量都是在靠年轻人撑着的。就比如手机,虽然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但对手机厂商来说,换机的主力军还是年轻人市场。大量手机的营销,也都是面向年轻人市场展开的。

之所以商家把年轻人作为主攻,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中老年人真榨不出多少钱了。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到了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之后,个人消费都是会降级的,消费也大都转向了必需品。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姑且不说有没有消费能力,即使有,很多人也已经没有了消费的意识。消费这东西,不是说你有钱就会买,你得对一个东西感兴趣,经常关注这个产品或者行业,对各种新功能感兴趣,才会购买它。否则就会像很多中老年人一样,买手机过来就是为了上微信、刷抖音的,几年前的手机用到今天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自然也不会为了一些高刷、高亮度、长焦之类的功能而主动换新。

总的来说,一方面挣得少,一方面花的多,自然是很难省下来钱的。

其实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很多人会隔三差五把“扩大内需”挂在嘴上。可仔细想一下,所谓的“扩大内需”说白了还是让你多花钱,就是让你从以前的蜜雪冰城升级到喜茶而已。我当然承认“扩大内需”对于拉动经济的意义,但这是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而言的,而落到个人身上,我觉得自己就没必要给自己创造需求了。换句话说,如果你自己挣得很多,比如月薪三五万的那种,隔三差五来一杯三四十块钱的喜茶自然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一个月就挣五六千块钱,但每天还想喝杯十几块钱的奶茶,那一年下来其实也得多花出两三千块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年轻人是很难“教育”的。这里说的很难“教育”的意思,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年轻人其实是不听劝的。站在商家这边,他们会通过更新的功能、更潮流的设计以及更好的营销来拉着你买产品,并且还要灌输“青春不留遗憾”之类的意识,让年轻人选择消费他们的产品。但是,其实很多东西当你真正买了它、消费了之后才会知道,那些东西也就那样。就像苹果的产品之于我,LV、卡地亚这些品牌之于我女朋友一样。然而,这些东西你干说是没用的,只有你自己亲自经历了之后才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年轻人很容易被商家蛊惑,却很难被过来人“教育”的原因。

最后,说个我身边的事情。过年前,我一个朋友的手机坏了,着急想换个新手机,让我帮忙推荐个能用的手机,她好赶紧去附近的门店买。我问他预算是多少,她说大概五六千吧——因为她坏的那个手机就是六千多的。我说,你为什么要这么高预算的,你打算拿他干什么用呢?她说,就是日常办公,打个游戏。我说,那你为什么要买五六千的手机?她说,因为以前的手机是五六千的,所以觉得这个才够用吧?我说,如果你就是办公的话,我给你推荐个某型号的手机,价格是1500左右,你去店里试一下,你觉得能接受你就买,接受不了我再给你换个型号推荐。

她在亲自去店里看了之后,听从了我的建议,买下了那个手机。前两天我们见面的时候,她跟我说,你推荐的这个手机还真挺好,用起来一点都不卡,打游戏挺好,而且续航还很长,早知道现在1000多的都这么好,我就不买那五六千的了。

其实现实中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很多情况下,那些“高端”产品虽然的确有更好的体验,但是除非对某项功能有刚需,否则很多高端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差距是撑不起那几倍的溢价的。然而,现实中却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为了某些“用了就回不去”实际上却并非刚需的东西而消费。这个事,往好听点说是上了消费主义的当,往难听点说就是对自己的收入情况没数。

但话说回来,这些东西除非自己经历和思考,否则单纯靠别人来说没啥意义。你在这边跟她说,咖啡不一定非得喝星巴克,奶茶不一定非得喝茶颜悦色和喜茶,三块钱一袋的挂耳、四块钱一杯的蜜雪冰城柠檬水也不难喝,但她可能就会说“我已经辛苦工作了一天了,就想喝点好的奖励一下自己不行么”?

所以,还是那句话,对于国家来说,不消费经济就上不来,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不进行过高的非必要消费才是对自己负责。

责任编辑:zN_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