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中日再战,空军制胜
2023-02-16 10:30:52 来源: 风云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的胜负基本取决于谁获得了制空权,谁就能控制天空,谁就能投入空中力量打击对方的陆上和海上目标,压迫对方的活动空间,切断其海运通道。因此中日两国在东海的博弈,关键就看两国空中力量的比拼。

日本拥有一支颇具规模的空中军事力量,共装备战斗机318架,包括:四代F-35A隐形战斗机27架。三代中期改进型F-15MJ重型战斗机102架。三代早期F-15J/DJ重型战斗机99架,F-2轻型多用途战斗机91架。

相比之下,中国空中力量的规模就大得多,装备三代及三代以上战机1819架,包括:四代歼-20隐形战斗机208架。三代半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300+架,歼-15T重型多用途战斗机10+架,苏-35SK重型战斗机24架,歼-11BG重型战斗机57架,歼-10B/C轻型多用途战斗机288+架。三代中期改进型歼15重型战斗机62+架,歼-11B/BS/BH/BSH重型战斗机290架,苏-30MKK重型战斗机73架,苏-30MK2重型战斗机24架,歼-10A/S/AH/SH轻型多用途战斗机290架。三代早期型歼-11重型战斗机103架,苏-27SK/UBK重型战斗机36架。此外还有330+架歼轰-7A/B战斗轰炸机和276+架轰-6H/M/K/N/G/J系列中型轰炸机。


【资料图】

在三代以上战斗机的装备数量上,中国至少有1819架,日本只有318架,相差近六倍,而且中国歼-20、歼-16、歼-10C等四代和三代半战机还在以每年130架左右的速度在陆续装备,未来两国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至于战斗机的技术性能,日本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装备的F-15J/DJ战斗机由于建造年限已久,动力系统采用的是F100-PW(IHI)-100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106千牛,发动机推力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战机装备的最大加力推力132千牛的AL-31F/WS-10B发动机。由于设计年代久远,F-15J的航电已经落后。F-15J的座舱还是以机械仪表为主,只有一个单色显示器。F-15J并没有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而是采用了双余度模拟式控制增稳系统。F-15J的AN/APG-63脉冲多普勒雷达虽然具有较强的下视能力,但不具备多目标跟踪攻击能力,不能引导AIM-120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航电和雷达火控等系统的性能相比中国装备的三代中期改进型歼-10、歼-11B/BS和苏-30MKK战斗机,都已经明显落后。不仅处理速度慢、人机功效低,更重要的是不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导致该型机只能使用AMI-7“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作为主战武器。由于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发射后需要战斗机全程提供目标照射,所以不仅限制了导弹的有效射程,一次还只能攻击一个目标,使F-15的作战潜力得不到发挥。所以从2002年开始对F-15J的雷达和火控系统进行改装升级,加装AN/APG-63(V)1雷达、Link-16数据链,以及AAM-4B和AAM-5空空导弹。 改进后的战机为F-15MJ,至今已改装102架,其余F-15J/DJ将逐步退役。  

反观中国,歼-10、歼-11系列战斗机不仅可以发射国产的PL-12主动雷达中距导弹,还能使用苏-30MKK配套进口的俄制R-77E主动雷达中距导弹。新型歼-16、歼-11BG、歼-10C、歼-10B还能发射PL-15主动雷达中远程导弹。

对面打击方面,无论是日装备的F-15J还是中方装备的苏-27SK/SMK、歼-11和歼-11B战斗机,本质上都属于“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制空战斗机。日本目前能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的只有F-2多用途战斗机,可以使用MK-82普通炸弹、RL-4火箭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CBU-87集束炸弹实施对地打击,或使用日本自研的ASM-1和ASM-2空舰导弹进行反水面作战。此外,虽然F-15J/DJ的机载雷达也具备一定的下视能力,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对地攻击雷达,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时存在导引方式上的限制,雷达也没有地形跟随和规避功能,实际对地打击效果一般,顶多挂载火箭弹和常规炸弹“客串”一些简单的对地支援任务,中国这边的苏-27SK/SMK、歼-11和歼-11B战斗机亦然。当然,随着日本F-35A的陆续服役,其对地打击能力将得到加强,但目前F-35A服役数量有限,暂时还不足以构成太大威胁。

相比日本在对地打击能力上的短板,中国在对地/对面打击方面可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多,歼-16、歼-10A/S/AH/SH/B/C、苏-30MKK/MK2、歼-11BS、歼-15等多用途战斗机和“飞豹”歼击轰炸机都可以执行专业的对地/对海打击任务,而且不是“客串”。在中国空军作战序列里,这几款多用途战斗机基本上就是专职负责对地/对海攻击的,为其配备的对地/对海打击武器也堪称丰富,如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鹰击-83反舰导弹、鹰击-91超音速远程反舰/反辐射导弹、鹰击-9多用途导弹、AKF98A 隐形巡航导弹、Kh-59ME防区外空地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Kh-29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和“雷石”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等,打击手段比日本多得多。这几款飞机的装备数量有1300多架,再加上276架轰-6系列中型轰炸机,中国空军就有1600多架可用于对地打击的作战飞机。特别是改进后的轰-6系列中型轰炸机每架可外挂6枚射程2000公里的长剑-10A远程巡航导弹,100架轰6在本国领空一次齐射可向日本全境发射600枚巡航导弹,一次性摧毁300个加固地面目标。一旦开战,中国可先用DF-17和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摧毁日本的防空系统,然后再用巡航导弹摧毁日本的机场和军港,日本海空军实力将被严重削弱。如有必要,中国甚至能用远程巡航导弹摧毁日本的所有核设施,不用核弹就能毁灭日本,这是对日本极为巨大的战略威慑。相对于中国,日本空自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近些来,在叙利亚内战、也门冲突、纳卡冲突和俄乌战争中,无人机频频亮相,屡立战功,都有极为出色的表现。无人机可携带多种精确攻击武器,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攻击,或带空空导弹进行空战,还可以进行反导拦截。察打一体无人机可携带侦察和作战单元,长时间在目标区上空巡航,发现重要目标进行实时攻击,实现“发现即摧毁”。在21世纪战场上,人们将面临日益增多的无人机,军用无人机将会重塑21世纪的作战模式。目前中国是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拥有翼龙系列、彩虹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FH-97A、攻击-11和暗剑隐形攻击战斗机,以及无侦7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和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机等型号众多、功能齐全的无人机。而日本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

现代空战是体系作战,除了战斗机外,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机种,如预警机、加油机、干扰机等。空中预警指挥方面,日本从1982年开始,分三次从美国引进了13架E-2C“鹰眼”预警机,2015年开始引进4架E-2D用于替换E-2C,目前已换装3架。用于和F-15J战斗机配合作战,之后又引进了了4架E-767大型预警指挥机。

E-767预警指挥机是将E-3“望楼”预警机的雷达和控制系统整合到波音767平台上,其探测和指挥能力与E-3类似,但平台性能更加优秀,内部空间更大,可以装载更多的任务设备机柜,而且航程和滞空时间都比E-3有所提升。E-767预警机在作战飞行高度上能探测320千米外的目标,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600千米,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并能自动引导和指挥30批飞机进行拦截作战。通过这17架预警机,日本实现了对本国领空的完全覆盖,也提高了其战斗机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中国空军在预警指挥机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日本晚,但发展很快,目前,我国自研的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和空警-500中型预警机都已经服役。与E-767和E-2C相比,空警-2000和空警-500预警机都采用了领先一代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在探测精度和反应时间方面均优于日本的E-767和E-2C,探测距离也更长。

最后,空战实际上拼的就是消耗,哪方的飞机打光了,上不了天了,哪方的制空权也就丢了。中国拥有完备的航空工业体系,无论是歼-16、歼-11、歼-10、歼-15还是歼-20系列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而且所有的机载设备和配套武器都是国产的,就连一直以来限制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动力系统方面也全部采用了国产的“太行”系列发动机。所以即使爆发战争,空军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装备和零配件补充,从而在战争中占据优势。  

反观日本方面,其主力战机F-15J/DJ虽然是自产的,但实际上只是按照美国提供的图纸生产,机上只有少部分设备换装了日本的自研型号,飞机的关键系统和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国产化程度比较低,一有损坏就必须从国外采购备件,这在战时不仅影响飞机的出勤率,同时也受制于人。最新的F-35A更是全部只能依靠进口或者进口配件组装,2018年至今只交付了28架(坠毁1架)。另外,日本的预警机、加油机均采购自国外,战时有个损失,就得从外国重新订购,我国的预警机和加油机却是自行研制生产的,一有损失就能迅速补充。所以,在战争潜力方面,日本远远赶不上中国。

综上可知,在空中力量方面,日本与中国相比存在巨大鸿沟,战争潜力也远不如中国,因此两国一旦发生冲突,中国将迅速赢得战场制空权,进而赢得战争。

责任编辑:zN_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