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招投标过程,本身是处于一种灰色地带
2023-03-01 18:31:21 来源: evcliu

【本文来自《投标过采购,后来摸清路数以后,就不再参加任何招标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评论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入库的评标专家都出来发言了。


(资料图)

我作为乙方参加过很多次招投标(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不招标就签合同的情形了,无论是政府、国企还是民企),也担任过数次甲方评标专家,更被审计单位外聘过技术专家,参与对某央企的采购审计。说些自己的感受吧。

招投标过程,本身是处于一种灰色地带,这个大家应该没有歧义。任何制度,其本身并不能杜绝利益输送,奢望某个规定一出,就海晏河清,那只能说太天真了。

首先,有招标肯定比没有招标要规范。至少在招标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和材料都留下了痕迹,事后出了问题(或者是进行专项审计),也很容易按图索骥。

其次,招标过程中有没有做手脚的空间?肯定有,但要想做到不被找后手,确实需要一些专业技巧和手段,这是个斗智斗勇的博弈过程。至少可以排除那些啥也不懂的土老板门外汉的掺合(像这个帖子中出现的一个排插几千元,就明显是生手在操盘),只能说甲方胆子太大,玩得太野了。

第三,最低价中标是否合理。确实很多工程类标段就是最低价中标,但还有很多其他类标段是采取综合评标法。其实不论采取哪种评标计分法,其关键的目的还是要确保中标方确实有资质有能力,可以让该标段顺利实施,按照标书要求的质量和进度来完成。为了保证合理投标,甚至在评标过程中,会要求投标方列出各项成本明细,如报价低于实际成本的,可以废标。

第四,什么价格是合适的。这个问题甚至在招标之前就基本确定了,立项报预算的时候,就得说清楚,准备花多少钱,干多少事,参照标准是啥。

作为业内的供应商,你得从立项前就要跟进去(至少得是主要参与方之一),然后经历这么长时间,帮甲方出这么多资料(可行性、立项、招标、投标这几个主要阶段,可能还包括找对标案例,带甲方考察等等),干这么多活,你说在最后招标的时候,一点便宜都不占,可能不?谁也不傻啊。

第五,审计和纪委也不是吃干饭的。即便内部审查动不了,还有外部和上级单位呢。真要想不落把柄,那就扎扎实实把标书做好,做到没毛病可挑。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单纯,但也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在整个社会和体制的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事情总是会逐渐往更好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zN_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