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众多理论专家都拿日本的历史教训来指导中国社会,要中国尽全力避免经济“日本化”。
【资料图】
应该说这些人大多是出于希望中国继续健康发展的好心。只不过没有弄清楚事实与逻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因为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用当年的日本的教训来指导今天的中国,是不会有作用的。
拿中国与日本进行比较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曾经在中国之前,创造了空前的经济成长奇迹。中国是继日本之后的空前的经济成长奇迹。那么,日本经济成长奇迹结束了,中国的经济成长奇迹会在什么时候结束?这才是拿中国与日本进行比较的理由。
今天的中国与经济高速成长以后的日本相同的地方,在于都创造了空前的成长奇迹。
日本曾经成为过威胁到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也成为了与美国在经济上进行强劲竞争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中国与日本不同的地方有三:1 、人均GDP相差还很远,离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2、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3、中国的人口众多,经济总规模必然会超过美国。
第一个不同,说明中国在科技的纵向高度与发达国家很接近了的同时,在生产力的横向分布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并且,因为人均GDP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决定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依然偏低。
于是,中国的经济竞争力还有成本优势存在。相对于当时的日本,今天的中国面对美国的压力,还有通过生产力进步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经济成本,以克服困难的较大空间;
第二个不同,决定了中国不会像当年的日本那样,因为害怕美国的政治军事压力,而不敢与美国展开全面对抗,因此面对美国的压力就只有屈服一条路可走;
第三个不同,就是大家都忽视了,却是更为根本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为什么世界上只有美国能够在经济上一家独强,而其他国家的追赶,都最终会在接近美国水平的时候停止了呢?
答案就在这里,那些追赶的经济体都没办法形成超过美国的经济规模。
要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强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最大的经济规模;
2、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个条件可以让这个经济体能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巨大有效需求和经济资源,也就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第二个条件则是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出新的市场有效需求,让全世界都获益。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第一个条件,这个经济体不可能持久;
如果只有第二个条件,则不能直接给世界经济带来增长动力。
美国长期以来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经济规模巨大,只要经济走强,就会对世界经济提供巨大的有效需求,并通过资本外溢,为其他国家供应经济资源,从而带动全世界经济增长;
同时,他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别的国家可比,当世界经济因为科技创新必然的遇到瓶颈,市场有效需求因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而不能继续增长的时候,只有也只要美国的科技创新取得规模性突破,才能、并且也就一定能让全世界的经济都获得增长。所以长期以来,世界经济才一直以美国的经济为马首是瞻。
也就是说,美国一直以来是世界经济的领头者,除了他的科技能力以外,还有他的市场包容力。
可是美国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地位,是因为一定时期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在还不具备这个客观环境之前,他是没有这样的地位的·。如果客观环境改变了,他的这个地位当然也就会无法维持了。这个客观环境就是:
自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以来,就没有其他的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赶上过他。而他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这个地位,原因在于大规模科技创新总是首先在美国首先取得成果。因此他一直保持着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是从今天开始,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就是最大经济规模条件,美国已经失去了。
因为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已经是中国了。因此,今天的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可是新增进口量却落在了中国后面。
同时,在世界经济史上,中国第一次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向世界其他经济体大规模输出资本。所以世界各经济体要争取经济增长,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当然,如果中国仅仅具有世界最大经济规模这一个条件,是仍然不可能在将来代替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地位的。因为科技创新才是经济持续成长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根本条件的支持,即使经济规模世界第一,也没有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来就因为科技水平的落后,导致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低下,结果成为任列强欺凌的贫弱落后国家。而这一次中国经济的重新崛起,就是因为中国的科技水平迅速追赶发达国家的结果。
但是当中国的科技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顶尖水平以后,中国的科技进步要继续,就只有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了。而且也只有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才可能创造出新的市场有效需求,让全世界经济获益。
中国能做到吗?这要从分析为什么很长时期以来,科技创新只在美国发生这个问题来找答案。
中国今天很多所谓的一些创新,不过是通过对于先进科技的模仿与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济成本,增强了经济竞争力,把本来属于发达国家的市场有效需求与资源抢到了手里。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世界财富的分配局面得到了合理的纠正,让大量贫穷的民众有了逐渐增加的消费的权力,对于扩大世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市场有效需求,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但这毕竟不是通过科技创新,创造出市场上原来没有的东西形成有效需求。这样的财富重新分配局面,虽然合理,却是以发达国家的利益要求受到抑制为代价的,也因此使得美国等西方列强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科技创新是一个经济风险很大的活动,当然成本也就很高。所以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的资本,都不会在有现成科技手段可用的时候,去从事科技创新。即使是强势政府的中国,也不过利用财政资源,对国外先进科技进行超越经济阶段的跨越式模仿与改进,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连续时间最长的高速成长世界奇迹。真正的能够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市场有效需求的科技创新,目前仍然还不很多。
要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导国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科技水平已经达到最高水平;2、经济规模世界最大。
不具备第一个条件的时候,科技创新从经济成本角度分析是不合算的。
资本是以牟利为目的的。既然有现成的科技手段可以为资本带来利润,资本家就不会愿意冒高风险去从事科技创新投资。
不具备第二个条件的国家,也不会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导者。
因为科技创新的风险与成本极高,必须在最大经济体里面才有可能通过尽可能大的规模效应降低风险与摊低成本。即使是在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也只好在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首先运用。
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日本,之所以后来陷入长期经济低迷,就因为它的经济规模无法达到美国那个程度,即使已经具备了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科技水平,也没有让科技成果在本国首先运用的经济规模。因此只能屈居美国之后。
今天的中国,经济规模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已经世界第一,我们看到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包容力在不断增大。而美国经济的排他性却在日益突出。
再过几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照美元计价,也将超过美国。科技水平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继续通过追赶发达国家科技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相对于过去已经很小,自主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已经日渐迫切。
那时候,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与科技能力都会转移到中国而不是继续留在美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当然,那时候中国也就会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而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所以,结论是:
1、今天的中国还不到重蹈日本覆辙的时候;
2、未来的中国,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这是由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不同客观条件决定的,也就是客观规律决定的。因此,担心中国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的人们,不用杞人忧天。
-
焦点报道: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转型 积极申请设立“专精特新”专板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管小军表示,当前,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按照国家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要...
-
世界看点:上交所:提升服务精准性和直达力 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表示,必须持续做好G60科创走廊建设的相关工作,持续增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国家战略牵引力,推动国家重...
-
瑞银:看好亚股增长潜力 偏好亚洲投资级债券瑞银28日表示,受惠于中国经济增长修复,预计2023年亚股有较大盈利增长,且目前正处于历史较低估值位置。债券方面,瑞银偏好...
-
科创板收盘播报:科创50指数跌1.78% 软件服务股显著分化至收盘时,科创50指数报1038 63点,跌幅1 78%,指数振幅为2 74%。细分领域来看,少部分医药股、医疗股有所上涨,软件服务...
-
收评:两市震荡走弱沪指跌0.19% 人工智能概念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收报3245 38点,跌0 19%,成交额3969亿元;深成指收报11564 45点,跌0 72%,成交额6073亿元;创业板指收报...
-
焦点报道: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转型 积极申请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2023-03-28 16:30:30
-
世界看点:上交所:提升服务精准性和直达力 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
2023-03-28 16:39:51
-
瑞银:看好亚股增长潜力 偏好亚洲投资级债券
2023-03-28 16:39:07
-
科创板收盘播报:科创50指数跌1.78% 软件服务股显著分化
2023-03-28 15:25:47
-
收评:两市震荡走弱沪指跌0.19% 人工智能概念冲高回落
2023-03-28 15: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