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球速看料】亚洲特快:203毫米加农炮,要复活?
2023-04-08 17:46:50 来源: 亚洲特快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最近网上盛传我军要重新装备203毫米榴弹炮,还有一些文章煞有介事的开始说俄军和乌克兰的2S7加农炮在战场上如何威力巨大,震撼我军,如何如何。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先说结论,我看他们是想多了,这玩意啊,大概和高超声速武器有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事情的源头说起。

这件事情的源头是国内招标网站上出现了战略支援部队的一则招标公报,我们先把公告中比较重要的一些内容列出来。

首先,项目采购内容,包括2发203火炮发射试验,将85公斤级弹体(含弹托)发射至920米/秒速度左右,此外还要提供试验场地,靶场保障,以及发射药等相关配套的运输任务。

此外,竞标单位还要提供弹体侵彻过程测试,包括网靶测速和高速摄像等。

好了,我相信其实懂的朋友已经不用我说了,这个项目的基本概况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当然如果那样的话咱们这个节目也不用搞了,所以还是得给大家解释一下。

其实这明显是一次对某种弹药侵彻能力,或者某种防护系统的测试,选择203毫米火炮,只不过是因为它的成本较低,且能够满足上述的试验要求。

而从招标内容当中没有提出要求竞标单位提供弹丸,而只要求提供发射药,就可以大致猜测,弹丸应该是招标方来提供。

弹丸带有弹托,所以可以推测这是一枚次口径弹药。

那这个可以猜测的范围就比较大了,因为如果是全口径弹药的话,那203毫米炮测试的弹丸就得是203毫米的,但次口径的话那完全可以是测试口径更小的炮弹或者航空弹药。

理论上来说,使用次口径弹药的目的显然是获得较高的初速,那么这会不会是试验新一代的坦克炮呢?

咱们前面也提过,我国新一代坦克炮的口径可能会小于125毫米,但威力却要超过现役的120毫米和125毫米火炮,可能会采用某种新发射原理。

那么……我们开个脑洞啊,会不会,是新一代坦克炮拥有203毫米炮那么强大的发射药能量,发射出来的就是一枚小小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呢?

……

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初速才960米/秒,相比之下现代坦克炮穿甲弹初速已经达到了1700米/秒以上,而未来要进一步提高,初速可能就得挑战2000米/秒大关,那你这初速960米/秒是看不起谁呢?

所以这个可能性就可以否决了。

那么你说会不会是进行超远程203毫米弹药实验呢?

理论上来说有一定可能,我们知道意大利目前就在国际市场上推销“火山”弹药,就是用127毫米或者155毫米炮发射次口径弹药,初速1000米/秒以上,可以将射程提高到上百公里。当然作为次口径弹药,它付出的代价就是威力相比普通弹药会下降一个档次,威力严重缩水,所以必须使用精确制导技术来提高杀伤效能。

于是也就有人推测,是不是我军要用203毫米炮发射次口径弹药,你看,这203炮,采用次口径弹药,威力下降一些,但仍然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55毫米炮水平,再用上次口径弹药滑翔增程的技术,射程不就超过台湾海峡150公里宽度水平了吗?哎,你就获得了一种可以跨海峡的超级大炮,多好。

这个想法呢,也不是说不行,毕竟之前确实咱们也看到过有相关论文,描述一种采用特车底盘的跨海峡远程大炮的设计方案,当时就有不少人传说这又是一种攻台神器。

理论上当然是可行,但是这种东西相对于火箭炮优势到底在哪儿呢?

目前我们看到世界上主要国家在远程火力打击问题上,要么是采用火箭炮,要么是采用战术导弹,毕竟能打那么远的精确制导炮弹,其实价格也不便宜,而大口径火炮身管的制造成本可是很高的,再加上如此火炮身管的寿命也是有限的,结果呢,但从成本角度说,综合起来其实还不如给每个弹丸加一个火箭助推器变成火箭炮呢。

而且大口径火炮还有个齐射效率的问题,因为大口径火炮要重新装填可是非常麻烦的,如果一辆发射车一次只能发射一枚炮弹的话,最终火力密度显然就不够了,所以从投射效率问题上来说,超级大炮还是不如火箭炮。

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155以上口径身管火炮逐渐退流行了,我们的这个跨海峡大炮呢,也可能并不会实现。

那有人要问,俄罗斯为啥在乌克兰又用上了2S7榴弹炮呢?

这其实是因为俄罗斯大量使用的老式152毫米炮弹威力不太够。

看起来呢,俄制152毫米榴弹重量40公斤,而西方和我国的155毫米炮弹重量也只是达到50公斤左右,好像是没重太多。但是,俄罗斯老式的152毫米OF-530等型号的破片杀伤弹装药量仅为5公斤多,相比之下,现代155毫米炮弹的装药要大了近一倍,可以达到近10公斤,再加上使用高能炸药和优化的炮弹外壳,使得爆炸威力和产生的破片数量、均匀性更加优化,所以仅从杀伤半径来说,现代155毫米弹药的杀伤半径要远大于老式苏制152毫米炮弹。当然俄军2S19式152毫米榴弹炮使用OF-73等较为先进的弹药,其装药量也已经赶上了西方155毫米炮水平。

只不过现在,OF-73等新型弹药补充起来有些困难,但仓库里到有的是老炮弹,所以俄军还不能完全用2S19和2A65这些新型火炮去作战,还要使用大量2S3、D-20等老式的152毫米火炮,因此战场上,俄军依然面临着152毫米炮威力射程不如对手那些北约制式155炮的问题。

再有,就是在城市攻坚战当中,炮弹的破片杀伤范围不能取代冲击波效果,203毫米炮的装药量再怎么说也远远大于152、155毫米水平的炮弹,因此它的冲击波能量也远高于152毫米炮,用来摧毁建筑工事显然更加有效,所以俄军根据叙利亚战争和2014年乌克兰冲突中城市巷战经验,重新将原本已经退役的203毫米榴弹炮又请了回来。

但是我军对203炮就没那么大的执念了,苏联当年开发2S7加农炮呢,是作为集团军远程炮兵设计的,当时西方的FH-70等39倍径火炮射程超过了苏联老式的152毫米炮,苏联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射程上压制西方的远程火炮,于是就先推出了2S7,但后来随着2A65和2S19的出现,苏联拥有了不亚于西方155毫米炮的新型火炮,再后来又大量装备了具备简易制导能力的300毫米“龙卷风”,因此203毫米炮的地位其实在苏联后期就已经大幅度下降,到了俄罗斯时期更是就退出现役了。

相比之下我军在80年代一度造出了203毫米加农炮,主要技术参数,如初速等方面就和2S7相似,要比美国人的M110好得多。当时也曾考虑用它作为集团军炮兵的装备,但是后来我们在完成155毫米火炮研制后,发现从综合性能考虑,还是155炮更好,所以就没有大量装备,现在只有少数一些203毫米样炮,依然保存在我国南京理工大学,也就是这次招标中指定的唯一竞标方,所以呢,这次他们应该也就是用这几门老炮再出来发挥一下余热。

既然我们分析到了这里,就不难看出,用203毫米炮发射次口径弹药,显然不可能是真的要重新开始生产装备这种已经过时的武器,毕竟现代我军的远程火箭炮,155毫米榴弹炮,乃至122毫米增程弹药,都可以发挥和203毫米炮同样的作用。之前我们也曾与国内相关单位的专家谈及对于俄乌战场上城市攻坚战斗的看法,他们也认为,射程相对短,威力更大的240毫米迫击炮似乎在我军未来可能面对的场景当中,更合适。

当然这种迫击炮还是过于老旧,其自身重量太大,射速太慢,携弹量也太小,而且也无法直射目标。针对这些缺点,就有朋友认为,一种口径小一些,但具备自动装填能力的速射攻坚迫击炮更适合我军需求,如果说的简单一点,那就是可能类似现役120毫米迫榴炮的放大版。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是行业内的一些尚有争议的讨论而已。因为也有朋友认为,这种超级迫榴炮还是过于复杂,而且它的威力也依然不够,考虑到俄乌战场上一些特殊战斗中,甚至连220毫米的TOS-1都显示出了威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如直接装备类似叙利亚“戈兰1000”那样的自行攻坚火箭,直接用超大口径的火箭弹将敌方目标炸上天。

至于其他携带重型打击载荷的特殊装备,更是相关行业朋友们经常谈论的设想。原因就是我们的对手也已经针对这场战役准备了几十年,这几年看下来,有一些特殊目标的坚固程度似乎还超过了我们之前的想象,因此针对它们设计的特殊攻击武器需要更大的装药量才行,有朋友开玩笑说,要是我们设想的这东西真用到战场上,惊恐的对手很可能在报告的时候高呼:“我们遭到战术核武器攻击!”

那么这样看来,仅仅为了城市攻坚,复活这个古老的口径,也没有太大的可能性。

那么说了半天,这次把这门老炮拉出来打两发,到底这是要干嘛呢?

大家还记得我国之前在“光华”奖评奖文件中提到过的一件旧事吧,就是将当年为640反导工程研制的超级大炮,拉出来,头朝下发射模拟的我军当时尚在研制中的某型弹道导弹的钻地弹头,验证其穿深数据。从后来发表的公开论文看,它可以击穿当时的台北某地下目标的顶盖。这一消息公开后,台军专门改建这一目标,稍稍的加厚了它的混凝土顶盖。

但是既然这事情都已经可以公开出来了,自然我军在钻地武器方面也有了新的进步,在新一代地对地导弹的研制中,就开发了新型的整体穿透式战斗部,其穿深当然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台军的那个目标吧,大概也得再考虑考虑,是不是还得再继续叠甲了。

只不过这次的这个试验呢,并不是火箭军、空军,或者送人上天、送人上西天的同志们进行的,这次项目是由战略支援部队进行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这次试验的目的应该不是为了研制一种无坚不摧的矛,而是要试验一种坚不可摧的盾了。

因为毕竟战略支援部队作为我军一支神秘的新质作战力量,手里并不掌握大量的直接打击手段嘛。

当然了,狂想一下的话,还是可以抬抬杠的,作为担负着大量航天相关任务的战支部队,他们是不是打算开发一种从太空里发射到地上的动能武器啊?比如说,美国人想象当中的“上帝之杖”,从地球轨道的卫星往下扔一根几吨重的钨棒是吧?

理论上说,我们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倒是有可能发射这种载荷的,然后它的制导啊各方面的问题现在也并非不可解决,在经过大气层摩擦减速以后,掉下来的钨棒速度大概也不会太快,搞不好就是960米/秒,然后还有个重要的,咱们上次就说过,对于独占世界八成钨产量的我国来说,拓展钨合金的使用范围是我们的一个问题是吧……?所以,是吧?当然这玩意既然是咱们搞的,那肯定不能叫“上帝之杖”了,那就应该叫“定海神针”了,是吧?

当然,上面这个“定海神针”方案,也只是开开玩笑的,特此声明,请勿当真。

认真地说,战略支援部队现在有很多重要设施需要建设,其中有一些显然是要考虑防御敌方钻地弹药攻击的,甚至有一些设施的防护要求可能还和火箭军主要考虑防御敌方核弹攻击的要求还不一样。

那么,这其中就包括了针对某种对手的新型弹药,比如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LRHW导弹,进行防御的问题。

虽然LRHW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据称也达到了10倍声速,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高超声速导弹在滑翔末段的速度是会降低的,尤其对于双锥体滑翔体来说,它末端的速度还会比乘波体下降的更多。

那这样的话,960米/秒就有可能是LRHW这类的导弹在远距离滑翔之后最终命中目标时的速度了,而且此前美国也展示了一枚据称以4马赫左右速度进行穿透测试的高超声速弹药,看起来应该也就是类似炮弹的东西,估计应该是使用轻气炮发射的。对于这样高速下钻地弹药的特性,就有必要进行研究,以便设计防御此类打击的新型掩体,或者验证已经设计出来的某种防护方案。当然,我们的试射弹药速度只有2.8马赫,可能是考虑到一方面,对手的弹药达不到更高的速度,另一方面,用现成的203毫米炮进行试验也是成本较低的方案,如果以后对手的威胁提高了,我们肯定也会进行成本更高的新的试验。

总之这次的试验,如果真是我们猜测的这样,那就意味着,我们不仅积极研制高超声速武器,更已经针对敌军可能装备的高超声速武器,在积极的研究防御措施——即使美国空军的AGM-183已经宣布失败,但毕竟不能指望对手的上限永远追不上我们的下限嘛。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