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更能促进消费?
2023-04-10 07:40:14 来源: Zpuzzle

没有几个人想每天多干活,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所谓“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更能促进消费”的说法,其实用一个简单的反例就能驳倒:


(相关资料图)

如果8小时工作制能促进消费,那7小时50分工作制能不能促进消费?如果7小时50分工作制能促进消费,那7小时40分工作制能不能促进消费?如果……

如果你想论证“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更能促进消费”这个观点,就必须用数学方法证明8小时工作制是平衡工作时长与消费收益的最大交汇点。

但很显然,你证明不了。

8小时工作制的诞生,是当初美国工人按照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生活的观念提出来的。“8小时”在劳工权益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在效率层面的统计学意义。

而如开头所举的例子,如果说将劳动时间从996缩短到每天8小时就可以促进消费,那为甚不能再缩短10分钟?不能再缩短20分钟?

在这个角度上,反而996的逻辑是很容易理解的——干的时间越长,生产出的东西越多。

缩短工作时间一定能促进消费?未见得。如今欧洲国家大力推行四天工作制,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为了增加就业——这一点他们的政府也不避讳承认。在不少中国人的眼里,似乎所有人都应该对四天工作制赞誉有加,然而现实是,骂四天工作制的人一点不比夸的人少。

为什么有人会骂四天工作制呢?因为对于很多岗位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量是不可被压缩的,四天工作制意味着收入的下降。比如,对于一家私营医院来说,其医生、护士等的收入,就来自于医院接诊病人的数量。你强行把护士的工作时间从五天缩短到四天,但她没办法在第四天把第五天的病人也给照看了,那这样他也就只能拿四天的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你多放她一天假,她倒是有时间了,可她有钱么?

而换个角度来说,因为不同的行业工作要求完全不一致,如果我们要求得一个行业员工与企业利润的最大平衡点的话,一定会发现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岗位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岗位可能每天工作3个小时就可以,而有的则必须得工作10个小时。那么,强行要求全社会8小时工作制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在我个人看来,凡是拿“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之类的理由来论证8小时工作制的合理性,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一方面,这仍然是把人当成了工具,似乎人的价值就全部体现在对经济的作用上;另一方面,基于行业、岗位以及不同国家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差异,8小时工作制的价值几何,还是很难说的。

在这方面,直接看欧洲诸国就行了——按道理讲,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英国、法国、挪威、芬兰等等欧洲国家都是福利好、收入高、不加班的人间天堂。并且基于这一事实,很多人也认为只有提升了福利、推行了8小时工作制之类才能提升经济。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以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的GDP为参照,英国、法国、挪威、芬兰等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实际上至今都还没超过那个历史高点。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在过去十几年里的GDP增速几乎是0。

这时候就别拿“虽然人家经济没增长,但是人家福利好”来抬杠了——毕竟你一开始想说的是“只有福利好,经济才能发展”,不能正反话都让你说了。

但经济不发展,8小时工作制就没有意义么?这不见得。但N小时工作制的真正意义,其实就是回归到人本身。

换言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既是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应当有自己的自由时间与空间。社会的发展与否,除了经济之外,同样还有对人的自由的尊重。用罗翔老师常讲得话来说,就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当你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刻意强调8小时工作制对经济的意义之时,同样也意味着别人也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加班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况,如果真要说哪种模式更能提升经济,过去十几年中国与欧洲的例子已经证明的很清楚了。

在这一点上,拿8小时工作制与经济的关系来做论证的人,甚至都不如100多年前的那批工人。因为当年那批工人提出8小时工作诉求的核心只有之一,就是老子要当一个正常人——至于8小时工作制能不能增长你的经济,老子管不着。

用一句话来说,你得先把自己当个人,才能要求别人把你也当人看。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