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球热门:天门山跳崖
2023-04-10 20:47:38 来源: 挪威TALK

文/挪威

王志文在《黑冰》里的经典独白,大家可能都看过,在一种残酷的框架下,人被分成三六九等,最高层的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供应,最底层的人所拥有的物质供应通常仅能够勉强维持生存,至于精神供应,几乎为零。


【资料图】

精神供应几乎为零是什么意思?很久以来,我其实是不太懂这段台词,看到天门山跳崖这几个年轻人激荡起的一些互联网反应,比如说什么现在的人没吃过什么苦,碰到点逼事儿就闹着不活了,再比如什么矫情、脆弱、不经世事之类的攻击。

最离谱的说法是,他们就是懒,挣钱少了不够花,挣大钱没能力,一点责任不想担负,索性抹脖子,更离谱的是这种评论居然能吸引高达2万多个人点赞。

我想我有点明白了什么叫「精神供应几乎为零」,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普通人可能永远活在一种「结构性的错误」中,所谓结构性的错误就是,无论你怎么选,这个社会都不会认可你。

你想好好努力,他们可能会说就凭你?他们——指的就是你所接触到的人和信息,这些因素构建了你周围的「社会」;你想躺平,他们可能会说你爸妈还在种田呢,你不想想他们吗;你想慢慢变富,按照自己的节奏活,然后你的同龄人抛弃你都不带看一眼的调调又出来了;你抱怨工作难找,他们说你怎么又抱怨了;你放下身段去搬砖,他们说你不争气;你硬提一口气想追求自己的热爱,他们说你脱不下长衫,好高骛远。

看似你面前有很多条路,而如果恰好你的原生家庭并没有跟你一个强悍而有钝感的情绪系统,你非常在意外界的看法,那么这些路,其实又都是被堵死的。堵死这些路的,可能就是构成你周遭社会的因素,比如父母,熟人,亲戚等等,对于敏感型人格来说,互联网也算。

我实在太懂这种感受了,7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找工作还是考研是最大的选择,但在这种选择面前,我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如何找到好的工作,或者考上好的大学研究生,而是如果没有找到我会被家里人怎么嘲讽,以及如果我考研了万一找的工作也不好是不是会更挨骂。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也是比较敏感的人,你会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向前的每一步,都背负这种某种负罪感,强大的负罪感,即使你走对了,可走过的人都知道,走得绝对不轻松,更何况,有些人连穿着的鞋都未必合脚。《隐入尘烟》最终的下架说明,有些人啊,别说走一遍别人的路觉得难,就是路过别人的生活,都不忍卒读。

三联的记者梳理了天门山跳崖者的身世,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23岁。

34岁的彭志军四年没有回过家,几乎和家里断了联系,当年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挤在天津的城中村里,住在工地几平米的板房里面,像大学宿舍那样,睡上下铺。彭志军还有一个身体不太好的父亲,父亲之前为了让彭家大哥结婚,把自己的房子给了大儿子,为了能让二儿子可以娶上媳妇,贷款借钱给二儿子盖了砖房,但到了彭志军结婚的年龄,光彩礼就要二十多万了。

三联那篇报道的评论区里,有人说都这么辛苦了,为什么非得结婚啊,可以不结婚啊。记者采访彭志军的同村老乡,他告诉大家:结不起婚的,要不就是家庭条件差一点,要不就是脑袋不好使。

你看,在这样的标准下,世界根本没有为那些「不结婚」的人留下退路,不结婚几乎等同于「智商缺陷」、「贫穷」、「没出息」、「没能力」等一切负面指控性词语。他们有什么精神供应?他们有的只是精神PUA。

另一个23岁的女孩在初中的时候就被劝退,出去打工,父亲患癌,每年有高额的化疗费,母亲打些零工,顺便照顾父亲,女孩在初中退学之后去学了美容,之后就出去打工,在美容院,原来有底薪,后来就只有提成,工资低得离谱。女孩出事之前,跟母亲联系,说自己要去进厂,已经租了房子,然后她发了条朋友圈,「你好世界,再见」。

除了共情他们的遭遇,我发现他们都精准地进入了开头王志文那句台词描述的范畴里,所拥有的物质供应仅供生存,而精神供应几乎为零。

我想大抵没有人给他们供应善意,给他们供应世界的正面信息,否则寻死之心也不会如此决绝,跳崖之前甚至还服了药,甚至自杀本身都带来了巨大的恶意,比如那些在网上各种冷嘲热讽的。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告诉彭志明,县城一套房涨到几十万,彩礼涨到二十万其实都不是他的问题,也不是他能左右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跟那个23岁的女孩说,她的初中学校是不能为了升学率而劝退她的。

每个人都有沉陷深渊的时候,但不是都能伸手找到拉自己出来的人。

四个人死之前还写了遗书,告诉大家自己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自杀完全是自己决定的,和别人没有关系,多么善良的人啊,生怕连累别人。那些在网上各种冷嘲热讽的人,那些文字被有同样遭遇的人看到了,还会以如此善良冷静不打扰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吗?

有时候想想,这个世界的不对等程度令人难以接受,有些人失个恋能让全世界来安慰,就像喝着冰美式觉得苦要让所有人哄着;而有些人选了个偏僻的地方跳下去可能会被责怪浪费搜救力量和给来这里旅游的人造成心理压力,有必要这么对失意者吗?有必要吗?

即使改变物质分配方式需要时间,至少在精神层面,是不是要对这个世界上过得不那么好的人,供应善意和正面反馈。

别在考试的时候为了升学率恐吓人家穿不上长衫就完了而在找工作的时候又嫌弃人家穿着长衫不愿意脱,怎么都是你有理?我知道这四个人可能算不上孔乙己,但有些人,真的比咸亨酒肆的看客可恨很多。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