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AGM158隐身远程反舰导弹对我军威胁不大也不该给敌军留下攻击机会-前沿资讯
2023-04-27 06:37:12 来源: 下好先手棋

首先做出一个结论,美军AGM158对我军舰艇威胁不大。


(资料图)

第一,AGM158的打击样式太单一,只有空射,目前还未发展出陆基发射和海基发射。即使是空射,也有很大限制。AGM158的适装性的确不错,战斗机可以挂载,但是导弹的体积、重量较大,五代机只能以外挂方式挂载,这必然牺牲隐身性,而四代机外挂,挂载量也不大,超级大黄蜂一般是翼下挂载2枚,F15EX最多能挂5枚,但是这样挂载会牺牲机动性,作战半径也会变得很短,而且区区数枚也不能形成饱和打击。因此美军实际使用AGM158时主要强调的是由轰炸机挂载。美军轰炸机三剑客,B2有隐身优势,B1B有超音速优势,B52既无隐身也无超音速。前两种轰炸机在保有量、妥善率等方面还不如更老的B52,正面临退役。轰炸机虽然挂弹量大,但相比战斗机准备时间更长,飞行距离远,抵达战场时间长,难以做到持续多轮打击。

第二,AGM158的射程不够远,轰炸机需要冒死突防。AGM158最大射程大约900公里,台湾海峡最窄处130公里,最宽处海峡南口410公里,登陆舰在海峡里航行。理论上,敌轰炸机发挥导弹最大射程也要在离大陆海岸线1030-1310公里处发射。然而在实战中不可能仅使用导弹最大射程作战,因为导弹不是直线飞行的,要航路规划,绕开主力防空舰,绕开岛屿,越过高山。如果轰炸机要被迫突防到距离大陆海岸线500-800公里距离,那么自身危险性会非常大。因为我军的歼10C、歼15采用空战构型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200公里,歼11BG、歼16、歼轰7A、苏30、苏35、歼20作战半径都可以达到1500公里,而且这些机型除歼11和歼轰7A以外,都可以空中加油,增加作战半径和留空时间。战斗机发射的霹雳10格斗导弹有60公里的射程,发射霹雳15中距弹有150公里的射程,还有一种被军迷称为“电线杆”的大型空空导弹射程更远。这些战机的机载雷达发现B1B、B52这些大型目标的距离超过300公里。轰炸机只要进入距大陆海岸线1800公里就开始面临被击落的风险。即使是B2也不能保证从战斗机旁边安全通过。B2打开弹舱的一刻会破坏隐身性,这时它非常脆弱。除了战斗机,还有无人机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探测轰炸机。

第三,成功发射的AGM158仍可在远距离被发现被击落。AGM158对普通雷达隐身性很好,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据称只有0.1平米(战斧为0.5平米),但并不是发现不了,仅仅是距离近一些而已。该导弹为了实现射程远,在未发现目标前选择中空巡航,这个高度空气阻力小,但是飞得高容易被我军驱逐舰上的米波雷达发现。052D上的八木天线探测距离可达300公里,052DL的“苍蝇拍”雷达发现距离更远,当然米波雷达比较容易遭到干扰,我军还需要其它辅助方式探测AGM158。比如长航时无人机、战斗机、预警机可以用红外、光电、毫米波、分米波雷达、太赫兹雷达等方式探测。尤其是太赫兹雷达,它在低空稠密大气中衰减比较大,但在中高空稀薄大气中探测距离很远,对B2和AGM158的反制能力较强。一旦被发现,这些机动性很低的亚音速目标很容易被打下来。如果AGM158被迫选择全程在低空掠海飞行,那么它的最大射程将会被大幅压缩。

第四,AGM158仍可以被近防武器击落。AGM158采用的是类似红旗10的制导方式,就是接收目标发射的雷达波和红外线进行制导,自身不使用主动雷达,并且它的红外隐身,雷达隐身做得很好,能够有效压缩红旗10、近防炮和76毫米舰炮等近防武器的发现距离。但是如果AGM158在远距离就被米波雷达发现,那么拦截难度也不大。未来再增加太赫兹雷达、量子雷达等引导方式一样可以将其击落。

综上所述,轰炸机与AGM158组合虽然对我军有一定威胁,但威胁并不大。只要我军加以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就可以避免被其打击。

远程拦截是一种避免打击的方式,其实还可以让敌人找不到可以打击的目标。我在这里提出三个设想,一方面继续巩固我军打击敌轰炸机与AGM158这对组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更具优势的登陆能力,不给敌人留下攻击自己的机会。

一,发展一款放大翼展的歼10新型号,扩大歼10作战半径,增加载弹量。战斗机加大翼展可以大幅增加翼面积,提高作战半径,增加留空时间,这比增加保形油箱优势更明显。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米格29、米格29K、米格35。米格29是著名的“机场保卫者”,作战半径只有600公里,在扩大翼展后,米格29K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扩大为850公里,而机翼与米格29K大小相同的陆基型号米格35甚至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F35A作战半径为1100公里,放大翼展的F35C尽管增重不少,仍达到了1300公里。除了增大翼面积,还可以缩小后掠角,比如歼7G将歼7的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后来的山鹰、海山鹰又将翼展进一步加大,降低了起降速度,增大了作战半径。三菱F2也是在F16的基础上放大翼展,减小后掠角,使其成为一型歼击轰炸机的。

歼10在我军已经不是空战主力,地位有些尴尬。由于它是单发,作战半径较短,一般不会派往远海执行识别查证或者绕岛巡航任务,如果牺牲高速性,用大翼展换取大航程,将作战半径扩大至1400公里,它就可以更好地执行拦截轰炸机和AGM158反舰导弹任务了。其实也可以对现役歼10C直接进行机翼替换,不必生产全新型号。歼11系列虽然也可以放大机翼(俄罗斯已有先例,其苏33UB教练机就是将侧卫系列战机的翼展由14.7米增至15.9米),但因为它们仍属于我军空战主力装备,对高航速有较大需求,因此不宜更改机翼。

二,发展一种不容易被反舰导弹攻击的高速隐身登陆艇。目前我军的登陆舰主要是以排水型船为主,体积大,航速慢,防空弱,容易成为重点打击目标。即使不考虑AGM158,面对陆基鱼叉、雄风3等普通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也难以招架。我军虽然有野牛野马两型气垫船,航速超过50节,航程也能支持往返海峡,但是它们的运量小,油耗大,距离稍远就存在里程忧虑,而且它们还有数量少、维护难、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我军有必要发展一种高隐身性、高航速、高耐波性的登陆艇。

我设想的是一种水线以上为内倾穿浪船体,水线以下为半滑航船体的登陆艇。满载排水量500吨,体积比较小,容易实现高度隐身。采用柴油机动力,喷水推进,最大航速争取达到40节。以台湾海峡平均宽度200公里计算,其横渡海峡仅用2.7小时。高速航行时,半滑航船体能一定程度地被抬升,进而降低吃水面积,减少阻力。056和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都属于半滑航船体。内倾穿浪船体,最典型的就是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它的横断面类似一个不倒翁,具有天然稳定性,遇到高海况,摇晃得也不剧烈。内倾的船头船身允许海水上浪,用水来吸收照射过来的雷达波,降低雷达反射面积。针对红外隐身,可以采用037猎潜艇上使用过的水下排气,取消烟囱。该艇可以安装2021年珠海航展上展出过的超轻型76毫米舰炮和红箭10防空导弹。航行到近岸区域,可释放橡皮艇、无人艇、无人机,进行作战,也可以从舰艏舱门投放少量的山猫、猛士车族上岸。

三,发展一种气垫船和水上飞机的组合机型。2018年珠海航展上,航空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展出了一个外形奇怪的地效飞行器,名为领飞910(LF910)。它最大商载5人,最大载重1.5吨,最大速度180公里/小时(97节),最大航程460公里。它的机翼可以临时加装。它有三种运动模式,一为气垫船模式,贴海面航行。二为地效飞行模式,距离地面或水面0.5米至1米掠海飞行。三为临时飞高100米的越障飞行模式。本质上,该飞行器就是气垫艇和地效飞行器的组合体,它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高。普通地效飞行器或水上飞机需要入水降落,如果入水角度没有控制好或者速度过快,就有可能出现翻滚坠海。如果飞行中高度过低,遇到大浪拍打,也会导致失速坠机,这都是严重的事故。但是通过气垫缓缓减速,就可以降低风险。因此这架飞机可以在平坦的机场、滩涂、草地上降落。

领飞910

我提议研制一种气垫船与运输机的组合机型,它只有气垫船和飞机两种模式,不考虑地效飞行。和普通水上飞机相比,它在起飞加速过程中使用气垫可以降低水阻力,使起飞变得更迅速。降落也非常柔和,不会对机身造成较大冲击力。最重要的是降落区域非常灵活,可选择性很强。该机最好是舰载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制,确保机体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

下面对当前各种空中登陆方式进行一下对比:

运9、运20等大中型运输机只能在夺取正规机场后才能起降。但是夺取机场后,仍有遭到敌人火炮和巡航导弹打击的可能性。当然运输机也可以实施伞降,但是伞降对战场环境要求很苛刻,刮风打雷下雨不行,地面缺乏空旷地域也不行,敌人在附近有较强的防空能力或较强的地面部队也不行。有一些轻型运输机如运5、运12可以在一块面积不大的野战机场短距起降,比如较宽的高速公路、高山草甸、高尔夫球场、棒球场等,但是不能在水面上或柔软的沙滩上起降。这种野战机场需要临时开辟,需要己方士兵在周围保护其安全,防止飞机被敌人攻击。AG600M水陆两用飞机可以在有一定深度的水面上起降,也可以在正规机场起降,但是无法在浅水、沙滩或者野战机场上起降。由于它不能直接冲滩,所以只能放出冲锋舟、橡皮艇才能上岸。直升机可以实施超低空隐蔽突防,也可以在复杂地形机降或索降,但是它无法在水面起降,需要回到己方陆地上或者军舰上起降,有里程忧虑。

如果我军拥有这样一种气垫船与运输机的组合飞机,就可以弥补上述各种机型的不足。它可以到海面上降落,也可以到内陆的河流湖泊中起降,在沙滩、稻田、公路、高山草甸、球场都可以降落。航程、航速、有效载荷虽然比运输机有所降低,但仍可以做到与直20媲美。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一个重量比较大的气垫船作为起落架,有效载荷比较小,但是瑕不掩瑜,只要能搭载一些步兵和山猫全地形车,就可以投入到早期登陆战中。早期登陆战是最关键的登陆阶段,只要登陆部队站稳脚跟,就能确保大部队陆续上岛。这种组合飞机在台岛和海上之间来去自如,进可攻退可守,受环境限制很少,也无需母舰支持。当缺乏燃油时,它可以停在海上等待空投补给。这就是最大的优势,其它所有机型都无法匹敌,未来如果要攻打距离比台湾更远的岛屿,也可以用得上。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