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头条:应届生入职一个月被开的故事
2023-04-29 08:43:15 来源: 兰生


【资料图】

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北美的影视公司里工作一个月被开的故事。当时的工作是和市场品牌宣传有关系 ,由于我自己是出国留学学传媒专业的,也因为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所以才选择了这份工作,也可以说是专业对口吧。2018年,我毕业的那个时候属于中国影视行业的上升期,也是房地产发展最快的时候,全国大搞房地产的同时还兴建电影院,票房也随着战狼2的横空出世进入了快速增长时代。公司的市场部门也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扩充人手。三四个人的团队要扩充到七八人的同时,还要面对老员工被其他公司挖走跳槽。留下的一位和我同岁的老员工被提拔为市场经理,而下属分管具体业务的副经理也是刚招进来的,而我也就在这个时候被市场经理招进公司。逻辑上来说招人的时候应该是直属领导会参与面试,而我在入职前就没见过我那位直属领导副经理。而这个也为我后来离职埋下伏笔。 

回看当时的情况就会发现,我们团队的大多数人都是文科专业毕业,大家对于传媒方面的事情可以高谈阔论,但具体的办公室软件却用的不是那么熟练,甚至对办公软件都没啥整体概念。大家喜欢把所有统计信息放在一张excel表里,俗称一劳永逸表。初衷是想把公司成立到现在的所有业务信息归类在一张表里方便查询和登记。等于说就是想用一张excel表格当作数据库来使用。然后我们把这张excel表放在one drive网盘上,可以满足大家同时在线修改的需求。问题是这张表格的尺寸真的好大,放one drive网盘上修改容易卡住,大家修改时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再加上部门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很多信息没有实时更新完成。这个就导致工作中很多信息不准确的事情。当时在职的时候就觉得团队应该要有SAP系统,把excel当数据库和系统使用要消耗多少人力呀?况且公司是有SAP系统的,其他部门也在使用。如果团队也使用SAP系统,那很多excel的统计就没必要了,因为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当我和直属领导,副经理聊这个事情的时候,她直接回复说公司没钱。现在想想副经理可能不理解这类操作系统情况,毕竟她之前一直在广告公司做客户执行方面的工作。如果让我现在处理这个问题 ,就算不使用SAP系统 ,直接用微软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也比使用excel要好。回忆起那时我们在办公司加班到晚上十点都没把excel表格理清楚,想想也算是滑稽可笑。

处理不完的事情不只是excel表格,还包括与北美核对新开影院的信息。这事情按理说很简单,别人发邮件问你要新开影院地址,你直接回复英文地址即可,前后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市场经理和另一个快跳槽的老员工千叮咛万嘱咐,地址格式一定要对,英文要翻译准确,尤其是商场英文名称不能错。我当时还反问了一句如果完全按照欧美要求写地址,是不是还要把邮编找出来。结果领导们还真要我把邮编给填上去。于是乎副经理带着我又是为了填写一两个英文地址的事情继续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我们把商场的英文名和具体县乡的邮编道路的门牌号都对应找齐翻译正确才回家。这时候我总觉得事情有问题,于是我翻开公司的旧资料发现以前给北美核对地址的信息都写的很随意,很多连门牌号都没有,只不过商场英文名倒是写的和开发商信息一致。中国的很多商场英文名挺难找的,很多商场英文名不是简单的拼音翻译,商场的网站公众号上都未必有这个信息。全世界写地址的具体标准无非是门牌号、道路、行政区和邮编信息正确即可,为啥我们会这么在意商场英文名称?这时候我去查了下那个跳槽的老员工LinkedIn背景,果不其然这人之前一直在房地产公司搞培训的。事后我和副经理向他请教如何填写地址的时候,他也回复说差不多写写就可以了,不要太较真。确实这个问题真不应该较真,若干年后我接触了亚马逊海淘的系统,发现他们在系统中的英文地址信息是直接把汉子翻译成拼音。就这样也不影响买家收到境外的商品。

作为市场品牌管理的部门,公司各个平台的社交网络账号也是我们负责监管的。具体的账号运营和内容公司将会有专门的供应商负责帮忙维护。按道理来说我们只要将大概的方案和材料递交给供应商,他们那边就会帮我们把事情做好,只是在具体发布前我们需要审核。但我们的市场经理并不喜欢供应商写的文章,他更喜欢我们部门自己写点文章让供应商帮忙发表。于是这个任务又落在副经理和我身上了。我俩为了一篇需要发布在公众号上的文章,又一次加班到晚上十点。结果经过市场经理的审核发表后发现文章有一处信息错误。虽然我们联系供应商做了点补救,但是打开内容还是会发现点错误。工作五年后回想,其实写文章的工作应该交给供应商去做,我们只负责审核即可。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改变工作应该有的流程。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翻译宣传资料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宣传资料是会有专门的供应商负责。但是针对港台地区总会有些差异。有时候市场经理会让我翻译一些给台湾方面的资料,并强调这些翻译不能是电脑简转繁这么简单,要注意台湾那边的用语。按理说这类事情很简单,你先用电脑自动简转繁,然后直接把资料打包发邮件给台湾同事,问这些资料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话我们这边改好再发送过去即可。我和副经理纠结这件事情好久,一直到市场经理催我们进度了,我们才无奈把资料直接简转繁一字不改的发过去。结果没等半天,台湾的同事很爽快的邮件回复没问题。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市场品牌部门的工作标准是很宽泛的,你既可以把事情做的很难,也可以把事情做的很简单。但千万不要一味沉静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有的时候很简单的事情会被个人喜好搞的很复杂。仿佛所有人都可以进来插一脚,显摆一下自己的本事。我认为市场品牌工作也是有安全生产一说的,不在于一件事情要做多好,而在于要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发生的,且要有不让其发生的办法。

当时大家上班的压力都挺大的,我的副经理有时也会在晚上给我发微信,转发的内容包括市场经理对她不满意的地方。而她在面对上级领导责备的时候会把我给推出去。从做事情角度来说我有很多粗心的地方。但这些事情的发生也不能完全说都是我的责任,团队状态的混乱也是造成这些事情发生的一个原因。不管怎么说,我自己都能感觉到我在这家公司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那时我已经来公司快一个月了,虽然大家并没有明说要辞退我,但公司的流程已经开始走起来。副经理假模假样的和我谈了一次话,可以理解为要求我端正工作态度的谈话。她有时还会在沟通软件中截出我出错的地方,然后补几句让我细心点的话。实际上上述的内容无非就是给辞退我找个理由。但其实她这些方法就算到了劳动仲裁也不会有啥实质作用。最终在一个周一下班时候,我还是等来了辞退我的通知。那天中午人事经理在我眼皮下把一个袋子交给副经理,不用想也知道那是辞退我的资料。下班的时候副经理拿出那个袋子的资料和我谈离职的事情。我一看遣散费也有快一个月工资了,就很爽快的签了。虽然副经理之前那些小动作反而显得不大气,但公司是一家正规的北美企业,就算是辞退人也是规则来的。我给副经理唯一的意见是,下次招人想办法找个参加过高考的名校大学生。潜台词就是这些人做事够自信,抗压能力强,即便领导决策有问题也能顶着压力把事情做下去。

回到家后我和父母提了这个事情,我父亲当时并未退休,他也是一家外企的管理人员。他建议我用公司邮箱要和一个月相处过的同事做个告别,并且给了我一个模版。内容很简单就两句话,大致是我要离职了,感谢大家平时关照,个人联系方式如下。父亲还建议我不能群发邮件,要一封封单独发,把每个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人都发,发送的时候也要抄送自己私人邮箱,这样人家回复也能看得到。于是乎我在零点的时候把邮件发给了所有和我有工作关系的同事。消息发出去没多久,不少人就开始通过邮件信息加我微信,有些人表示不可思议。事情在第二天依旧继续发酵,公司业务线上的副总也知道这件事情,但苦于不知道有多少人收到我的邮件,就用公司邮箱群发了所有人来和我道别。这封邮件我其实是没看到的,一来副总没发给我私人邮箱,二来她发送邮件后责令IT立即解除我的账号权限。IT的小哥到也是八卦,可能他也是带着领导的授权来探听我的口风,顺便听听八卦。虽然父亲也提醒我不要和别人说太多,但我还是和IT小哥说了基本立场,副经理有些事情做的是有点气人,但我不怪她。我觉得部门里的问题应该让上级管理者来面对处理,鉴于我已经离职这些事情我也不想多说。IT小哥后来告诉我,其实我是这个岗位上三个月内第二个被辞退的人。我也没多想就把电话挂了。第二天人事经理给我发了条微信,说辞退我是因为市场品牌团队工作压力太大,实在没时间培训新人,所以只能请我走,希望我理解,并祝福我以后顺利,我也客气的和她道了谢。那次离职后加我微信的人多半是拿我当朋友了,而IT小哥是唯一一位加我微信后半年内删掉的人,看来人家也只是来听八卦的。 

我离开后没多久,副经理请了婚假变出去旅游了,这个现在想想完全能理解,那段时间大家压力都挺大的,她能出去散散心也是件好事情。但市场品牌团队的工作依旧繁忙,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了,影院那边居然还想通过微信找我要解决方案。对于这类事情我很爽快的表示人已离职,我也不想管太多。我离职后每次看和老东家有关的电影都会发朋友圈,毕竟曾经也为公司工作过,该支持也要支持,没必要苦大仇深。离职一年后副经理也离职了,去了一家户外运动品牌工作,只可惜没工作一个月就被离职了。之后她回到老家从事猎头工作。起初她还有挂靠的公司,后来LinkedIn上的资料显示她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成为自由职业者。而老东家那边团队里除了市场经理,其余岗位的员工似乎都换了一轮了。人事变动也算是比较频繁吧。我现在上班的地方很多五年员工、十年员工,甚至十五二十年的员工都不少。 

写了那么多内容,你要问我有没有记老东家的仇,我肯定会说有点。对领导也好公司也罢或多或少有点。但我更知道造成这类事情的发生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把我辞退,我会有好结果?我感觉不会,大家做事情的风格、思维习惯、相处方式都不同。强行在一起反而容易闹出更大的矛盾。遇到不合适的工作早点离开还能更快的重新开始,一味的死磕到最后反而一无所有。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