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长子的“中年突围”
2023-05-10 19:31:10 来源: 九边Pro

随便跟大家聊聊东北,主要是我看书的一些想法,还有所见的一些心得,不一定对,大家批判着看。

关于东北,有三个问题:

那地方之前就是边疆地区,后来怎么突然间成了中国工业的中心?


【资料图】

后来怎么又出现了急剧的去工业化?

将来呢?

1

东北的崛起

在过去上千年里,东北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那遥远的边疆”。可能有小伙伴纳闷,东北离北京也不远啊,怎么就成了边疆了呢?

因为北京自己就是边疆,东北是边疆之外的地方。

有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就说得很明白了,北京就是我国的边疆要塞。秦朝时候陈胜吴广要去的渔阳,后来的幽州,安史之乱的范阳,都说的是北京这一带,妥妥的帝国边疆。

中国从唐朝开始,经济中心转向了江南那一带。只是那地方太脆弱,稍微有风吹草动,游牧铁骑南下,就会杀得人头滚滚。于是必须依托北方燕山和阴山作为防线,于是北京就被顺理成章地选中了。

北京一直以来都有一根“脐带”连着江南,也就是大运河,通过这条脐带,富庶江南的物资输送往北方,北方保卫南方,南方好好发展搞生产,形成了一个闭环。

而东北,就属于边关之外的苦寒之地。

在工业革命之前,东北的矿藏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寒冷的气候成了农业文明的致命天敌。

东北作为边疆地区,后来怎么工业突然暴走了呢?

在日本人之前,俄国人在东北折腾了几年,不过没干啥正经事,只是把旅顺要塞化了,这个过程中也死了大量中国人给他们修要塞。这是俄国人的标准操作,走哪都一路修要塞,来了就不走了。比如咱们熟知的伊尔库兹克 ,海参崴,以前都只是一个要塞,后来成了城市。

后来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东北归了日本。

日本人在东北发现了煤炭等战略物资,所以专心经营,又是挖煤又是炼钢,砍倒大片森林,还搞了大量兵工厂,修建了南满铁路。又从日本北方贫穷地方征调了几十万穷人去东北开拓。可以说,日本人已经把东北的潜力几乎发挥到极限了,比如咱们熟知的鹤岗,一直以来的煤矿城市,那里就有一个万人坑,当时在那里玩命挖煤造出来的孽。

所以说日本占领东北那些年,东北快速发展,本质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发展”,用我们的人,往死里挖我们的资源,堆出来一个经济奇迹。

唯一的好处是,到了解放战争,东北成了中国唯一有工业基础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背靠苏联,领导层一度认为有安全保障,所以在东北大规模追加投资,东北又迎来了一波狂潮。为啥说“一度”呢?因为后来中苏反目,东北就不再安全,大量工业疏散到“三线”去了。

建国后对东北的追加投资规模非常之大,比如大家熟知的“156个工业项目”,东北分了三分之一,老牌的经济标杆上海一个都没拿到。

也正是因为政策的大规模倾斜,千年边疆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比如一直有个“共和国长子”名头的辽宁,生产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内燃机车等1000多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

可以说,东北巨大的经济规模,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投资出来的。

2

那为啥衰落了呢?

东北的崛起,和他的地理位置有关,后来的衰落,也和地理有关。

大家都知道邓公的一个著名断论,叫“战争打不起来”。这个非常关键,大家想想啊,如果觉得战争随时会爆发,第一反应是啥?就是绝对不会到那些被西方军舰火力覆盖的地区去发展。上海和广州这俩中国传统千年经济发动机自然就被pass掉了。

所以说管理层认为战争打不起来这事非常关键,影响了很多城市的命运。之前很多不敢做的投资就敢了。此外更关键的是,我国经济转型了,转向了“对外”,也就是要发展外贸了。

那什么东西对“外贸”有决定性作用呢?对,三角洲出海口。而且不是简单的出海口:

首先得靠近国际主航道,海参崴就离主航道太远,一直没发展起来,现在GDP大概70亿美元,跟鹤岗差不多,俄罗斯这些年正在努力把海参崴打造成下一个香港,问题是香港3692亿美元的GDP,它连个零头的零头都比不上。甚至说,整个日本北方那一大片海域都离国际主航道太远,日本的北海道经济也不行;

其次港口背后有密集水网,物资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流动;

港口背后还得有大片空地来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极度消耗土地和淡水);

更关键的是不能太冷,不能把港口给冻上了,冬季开工还得交供暖费,反正得想方设法压成本,不然产品根本卖不出去,投资也就没意义了。

把符合上边这些要求的地方列出来,会惊讶地发现全世界这种地方并不多,一个国家有一两个这种地方不错了。

中国有俩,也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俄罗斯那么大的国土,这种好地方一个都没,这也是为啥它最后没能走上中国的道路。在全世界范围内,满足这些条件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发展得特别好。比如纽约,东京,新加坡,洛杉矶等等。

东北是没有这样的港口的,包括海参崴,也不太行。

外资是懂这个道理的,所以大量的外资(一开始是台资和港资,后来又来了大量的美国和日本资金)涌向上海和广州两个三角,修建工厂,购买设备,这俩城市接收全世界来的资源,加工后再通过港口快速卖出去,迅速变富。

变富后再把制造业转移到自己背后的那些比较穷的地方去,他们转成了服务业和研发为主,实现了产业升级。现在香港、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的制造业痕迹已经越来越少了。

那东北为啥迅速就不行了呢?

主要是东北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东北肯定没法搞轻工业,大家对着上边我聊的那些条件看看东北,就知道整个东北都没有任何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超级港口。

重工业听着好像很酷,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可或缺。不过造富方面远远没法跟轻工业比。大家想想就知道了,很多地方有那种大铁厂,但是整个那一带都好像都灰头土脸。但是那种能生产哪怕风筝或者泳衣的村,就富得多。因为重工业是极度中心化的,中心化的东西只有中心能赚钱。轻工业往往跟个大集市似的,里边每个商贩都能赚。

没有超级港口就没法搞轻工业,那些衣服玩具本来一个就赚不了几毛钱,东北没有优秀的港口和内河网络,陆运成本比上海和广州高得多,所以根本没人会往东北投。

很多人总喜欢说国家的投资,其实国家主要投的是基础设施什么的,类似手机厂商搞了个生态,关键还是得有无数小公司给开发app。东北和整个北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地理原因,导致整个生态缺乏沿海那样繁多的小微公司和天量的民间投资。

至于工业,那些基于苏联的重工业在新时代非常不适应。这也不复杂,比如同样的农具,日本产线上下来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而苏联产线的质次价高。连东北人自己都不买东北生产的商品,而买沿海生产的。其次也卖不出去,因为没港口,叠加僵化的管理,导致成本更高,产品更没有优势。到最后产品根本卖不出去,要不也是卖一单赔一单。

这些原因聚集在一起,导致了后来惨烈的大下岗。其实大下岗之前已经扛不住了,当时很多东北国企主要是靠银行的贷款续命,后来连银行都处在红线上了,只好断了贷款,于是东北开始大下岗,迅速去产能。

3

未来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问题是,东北可能永远也没法回到当初的地位了,就好像陕西永远回不到自己当初秦汉时期的地位一样。

不过有个数据还是很扎眼:

1、去年沈阳是整个东北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城市;

2、辽宁GDP今年增速全国第一。

这说明整个东北在经历了漫长的人口流出之后,慢慢形成了新的稳态:

沈阳以北城市的人口可能继续下降,尤其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离开会带走大量的机会,导致剩下的人没了可做的工作,只好继续离开。但是沈阳人口并不会,因为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想走,不想走的会向沈阳集中。沈阳人口多了之后,产业也活跃起来,进一步吸收东三省的人口。

进一步推断,整个东北人口和资源可能会向“沈阳-营口-大连”一线集中,不仅仅因为这一带经济不错,更重要的是这边相对温暖。正好前段时间去了趟沈阳,参观了“沈飞”和“大连船舶”,对这条线上的城市印象非常好。

后续国家对军工和科研之类的投资,也会大量集中在这一区域。

比如上文提到的沈飞,还有之前参观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是国内生产工业母机的领军企业。其生产的科德五轴数控机床,可以加工能源、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的推进器、螺旋桨叶片部件。

此外还有很多人说到的,俄罗斯被制裁后,我看不少人觉得这个会改变东北的格局,我觉得影响确实很大,但是不会到改变当前局面的地步。原因不复杂,对俄贸易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对整个东三省的影响不会比想象的那么大。

此外主要是因为那些贸易都是“转口贸易”。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俄罗斯输入给中国最多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吧,这些能源是给东北用的吗?不是吧,主要服务的依旧是南方工业区。

不过从现在来看,那些石油提炼,大概率是在东北的盘锦和大连,而且沙特最近也在盘锦投资了上千亿搞炼油。不出意外,东北今后最大的产业也跟石油相关。

而中国卖给俄罗斯的,主要是各种工业品,尤其是俄罗斯需要的轻工业品,这些商品是东北生产的吗?当然不是了,依旧是东南沿海。也就是说,就算中俄贸易暴涨,东北可能收个过路费,真正受益的依旧是东南。

当然了,也不能这么说,毕竟能源方面价格下降,我们的产品更加有竞争力,赚到更多的钱,也可以给东北转移。

那东北的其他地方的怎么办?

种地啊,东北今后就是中国的大粮仓。而且随着人口不断减少,东北日益呈现出美国中西部那种状态,阔野千里,看不到尽头的庄稼地里,农民们开着机械化的农业设备播种收割。

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这个征兆,一个读者小伙伴前段时间跟我说,他是村里少数几个年轻人,其他人都走了,地都不种了,他租了上千亩在种。不过赚钱这事依旧不稳定,前年种花生赚到了,去年下大雨,不但没赚到,还赔了一些,看看今年啥效果。今后这种集中化会越来越明显。

这让我想起来另一个城市,也就是美国的德州,德州,大家想起来德州,就是三件事:

休斯顿火箭和洛马,代表了军工和科研院所,东北也有沈飞和一堆军工相关研究所;

种地,超级大农业,东北正好也是个大粮仓;

石油,东北的炼油业接下来也是支柱产业。

是不是跟东北完美呼应上了?长期来看,东北大概率跟美国德州似的,地广人稀,种地、炼油、搞军工。

专门查了下,德州比整个东北加起来的地盘大一丢丢,人口只有东北的五分之一,这个意义上说,东北的人口降就降吧,人少不是问题,问题还是人口质量。

对于东北人来说,可能要继续忍受“经济发展缓慢”或者“东北化”的名声,不过现实里是冷暖自知。毕竟东北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在那里摆着,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升学和买房压力会非常非常低,毕竟人口少了,东北地区还有4所985、11所211,输了面子,但赢了里子。

有种预感,今后东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赡养的老人太多,等这些老人慢慢逝去,人口结构恢复正常,到时候地广人稀,科研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叠加石油产业和巨大的超级农业,说不定将来会跟德州似的,有了新的生机。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