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点丨为什么说美国人没储蓄,喜欢用信用卡消费?道理是同样的
2023-06-03 14:34:12 来源: 深思的蓝
松间明月

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史,本质是一部金融发展史,房地产的内核不是土地而是金融。

取经自香港的房地产业,从诞生一刻起就具备了金融属性,只不过一开始被所谓“刚需”所掩盖。而随着房价收入比的倒挂越来越严重,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也越发显见。


(资料图)

而土地财政,事实上也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金融产业链条中的一环,本质上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发债行为,且债务最终由全民承担。但是,而以土地为载体玩金融,不仅增加了痛苦感,还推高了发展成本,弊端明显。

其实,作为金融产品,只要满足了收益稳定、流动性好、资金容量大、国家背书这几样,那么国家发个具备相关特点的固收债券,可以完美取代目前的土地财政。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人们一提到固收债券,个个开口就是不可能三角;反而一提到土地财政,就好像是永动机,可以一直玩下去一样。

我个人觉得,与经济增速不断下降,从增量阶段向存量阶段转变有关。

处在下滑通道里,发什么债都是越来越难以偿还的。发的债越多,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越大,引起经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危险也越大。

但是,市场经济必须有利润。如果没利润,企业(主要是私企)就要放弃经营,让经济停摆,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消费主义大行其道,鼓励人们消费升级。消费扩大了,市场利润增加了,经济就有活力了。

可是,经济增速下滑,消费后劲也不足。消费升级不长久,消费降级却来了。某夕夕进入下沉市场后做大做强就是一种典型现象。不得已就要把金融市场做大,如股市、p2p,用高收益来吸引老百姓掏钱,繁荣经济。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经济增速在下滑趋势中,金融市场只有热闹,没有繁荣,成了割韭菜的地方。老百姓只能伤心退场。

这样一来,政府只好挑选“生活必需品”来制造“金融产品”。它集合了必需品、消费品、金融产品等特性。消费品能带动生产,必需品让人们躲不开,金融产品用收益诱惑人们购买。如此一来,人们的储蓄财富被掏出来,成为企业和市场的“利润”,经济运行得以稳定。

这个生活必需品的挑选最后落在了“房子”上。因为房子人人要住,不是买,就是租,逃不掉的。而其他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教育、医疗等,如果翻倍涨价,社会反应太敏感,而且也不太会贷款消费,因此房地产的金融化就成为拿走人们储蓄财富,甚至未来收入的目标了。

为了推动房地产发展,政府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把资源集中,让人口跟随资源集中。抢资源加上抢人大战,资源人口密度增大,土地价格就上升的,房价也不断上升。这就是用行政手段制造房地产这个金融产品,且不断让它涨价盈利。二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制造通货膨胀,用货币贬值来刺激人们买房消费,进而带动购房贷款的扩大。不但老百姓的储蓄被逼出来了,未来的收入也被提前锁定为市场利润,即寅吃卯粮。

寅吃卯粮就是,未来的经济没有增长,但是未来才有的消费被拿到当下,以贷款的形式一次性消费了。现在的市场确实繁荣了,但是未来的市场就会萧条。因为当前的房屋定价是按照金融市场一片“虚假繁荣”的形势定价的,房价定的很高,且是虚高的。之所以说是“虚高”,就在于经济是下行趋势。人们未来用于还房贷所需的收入“增长”是没法兑现的。这迫使人们压缩其他消费来还房贷,结果导致消费快速萎靡,产能不断过剩,“寅吃卯粮”成了经济下滑的加速器。由此,债务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接连到来,而且破坏力越来越大。

最后,不但房子涨价,教育、医疗、食品都会涨价。为什么说美国人没储蓄,喜欢用信用卡消费?道理是同样的。如果市场上没有利润,资本就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消费,不允许他们储蓄,还要让他们背债消费。人们在债务压迫下只能疲于奔命地生活,“内卷”来为资本服务。直到劳动者的储蓄被彻底掏空,印钱搞货币贬值也无法捞到好处,甚至中小资本家也被吸血一空时,经济崩溃的时刻就到了。社会上只剩下金融寡头和他们的朋友——权贵。

(以上分析是我瞎说的,是在讲笑话,大家千万不要当真)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