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费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征服并统治了中国2000年?胡适害人不浅 视点
2023-06-08 12:32:39 来源: 樱落网

中印两国因何结怨?两国曾经是朋友吗?今后可能成为朋友还是注定将是敌人?印度文化果真征服过中国?


(资料图)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Have China and India ever been friends during any point in history?

原文较长(8535字),本段为节选,对翻译文感兴趣可搜索【樱落】前|往查看数千篇翻译文。

-

-

Gab Chan

well-read

博览群书

“印度不费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征服并统治(dominated)了中国2,000年”。

-胡适,前中华萌国驻美国大使

胡先生此言指的是佛教以及中国人将西方(印度)视为天堂或圣地,这里说的不是友谊而是指印度在中国受到的高度重视。

-

译注:胡适的这句话在印度广为流传,无数次被广大印度网友甚至印度高官引用,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正本清源,做一些澄清:胡适不是这样说的

胡适在一篇题为《印度吾师》的文章中曾说过,“中国花了一千年才逐渐走出印度对中国的文化征服,并取得某些程度的文化独立和思想上的文艺复兴。”

不知从何时起,胡适的这句话传到了印度,并开始了它的“奇幻之旅”。

在古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众多印度典籍随着那烂陀寺的焚毁而毁灭,使得印度研究古代历史不得不借助玄奘、法显等中国古代游历印度僧人的回忆录、游记。

胡适先生的“中国花了一千年才逐渐走出印度对中国的文化征服”传到印度后,几经辗转就变成了“印度不费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征服并统治了中国2,000年”。

这一极富印度特色的提法很快就在印度传播开来,不仅被印度官员引用,还走向了世界。

所谓印度文化统治中国2000年,实际说的就是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不过,了解中国佛教史的人都知道,佛教自汉朝就传入中国,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在于佛教吸收中国文化诞生了禅宗以后。

禅宗的“顿悟”很符合中国人“临时抱佛脚”的实用主义态度,这一点与印度佛教的精进苦修有天壤之别。

实际上,胡适本人对佛教乃至整个印度思想体系都持否定态度,对佛教东传更是深恶痛绝,他认为:信仰印度化是中国之大不幸

“在思想方面,我曾经提过,我几乎把一部禅宗史从头改写。

一般来说,我对印度思想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佛教”一直是被国人认为是三教之一(另外两教是”儒教”与”道教”)。可是无疑“道教”已被今天的一般学术界贬低为一团迷信了。道教中的(一套,三洞,四辅)所谓的圣书,便是一大套从头到尾,认真作假的伪书。道教中所谓(“三洞”)的“经”---那也是《道藏》中的主要成份,大部分都是模仿佛经来故意伪作的。其中充满了惊人的迷信,极少学术价值。

至于佛教,它至今还是日本,高丽,越南,缅甸,泰国和锡兰的“最主要的宗教”甚或是“国教”。许多人也认为中国虽然不完全是个佛教国家,但也可以说是部分的佛教国家。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破坏性的居多。我必须承认我对佛家的宗教和哲学这两方面皆没有好感。事实上我对整个的印度思想---从远古的时代,一直到后来的大乘佛教,都缺少尊崇之心。我一直认为佛教在全中国“自东汉到北宋”千年的传播,对中国的国民生活是有害无益,而且危害至深至巨。

当然打翻了牛奶,哭也无用! 做了就是做了,木已成舟,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我把整个佛教东传的时代,看成中国的“印度化时代” (Indianization period)。我认为这实在是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大不幸也! 这也是我研究禅宗佛教的基本立场。我个人虽然对了解禅宗也曾做过若干贡献,但对我一直所坚持的立场却不稍动摇:那就是禅宗佛教里百分之九十,甚或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一团胡说,伪造,诈骗,矫饰和装腔作势。我这些话是说得很重了,但是却是我的老实话。

就拿神会和尚来说罢,神会自己就是个大骗子和作伪专家。禅宗里的大部经典,连那套《传灯录》-- 从第一套在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沙门道原所撰的到十三世纪相沿不断的续录 --- 都是伪造的故事和毫无历史根据的新发明。

-

这便是我的立场。我这个立场,在中国,日本,乃至那些由于禅语晦涩难解反而为人所喜欢的英语国家里都不为(研究佛学的)人所接受。(因为)天下就有专门喜欢把谰言(诬妄之言;无稽之谈),骗语当作宝贝的人啊!

我个人对那种自动的把谰言,谎语等荒唐的东西录成宝贝,就是没有胃口! 所以我坚持”中国的印度化时期”是中国国民生活上一个大大的不幸!

关于这种不幸,可证明的方式实在太多了,这里我不想深入讨论。我只是坦白的承认,我的任务之一便是这种“耙粪工作” (muckraking)(把这种中国文化里的垃圾耙出来)罢了。我是有我的破坏工作好做的。大体上说来,我对我所持的对禅宗佛教严厉批判的态度---甚至有些或多或少的横蛮理论,认为禅宗文献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欺人的伪作 --- 这一点,我是义无反顾的。在很多(公开讨论)的场合里我都迫不得已,非挺身而出,来充当个反面角色。做个破坏的批判家不可!”

-

Laxmi Gupta

令人遗憾的是印度没有试图从中国的智慧中获益。尽管许多佛教文本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据我所知,没有一部中国经典被从中文翻译成梵文。

-

ABHISHEK ARYA

当你在宇宙物理学方面表现出色时,你不需要学习基础科学。因此,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其他文化。后来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国家,在我们的精神追求中,我们甚至忽视了我们的安全需求,其结果是长达1000年的伊|斯|兰|入侵和耻辱。

-

Samved Iyer

这就是极端自由主义和对Vasudhaiva Kutumbakam(译注:来自吠陀经典,意为世界本是一家)的盲目信仰的结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世界没有我们那么文明。

他们(译注:从印度次大陆西北的开伯尔山口入侵的穆|斯|林)来了,摧毁了从寺庙到图书馆的一切。

-

Neel Javia

千真万确。这种伪民族主义者认为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有一个国家叫印度,它是最文明、最现代、最先进的国家。但事实是在早期吠陀时代之后,在种姓主义、妇女压迫和不同民族或王国之间的不团结开始发端之时,印度就已经开始退化。在此之前,印度一直是Bharatvarsh(译注:正确的词应该是bharatvarsha,意即婆罗多王统治的地区)。同样,在早期吠陀时代结束后,我们开始失去我们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优势,因为其他国家越来越强大,而我们仍然保持无知并认为我们是最好的,没有人能打败我们。

-

Chakraborty Indranil

说得好!

中国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与印度成为朋友,我会说印度-中国的关系就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样。

中国的作家和学者林语堂写道:印度是中国在三角学、语音学、语法、二次方程和其他方面的老师。

-

Will Charlie

中国的佛教与原始佛教完全不同,过去所谓的印度也不是现在的印度。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可能指的是印度次大陆或印度河流域。

-

Shemeela Sasikumar

的确如此。在佛教传播的那个时期,许多来自中国的朝圣者到印度去研究那个伟大的宗教。当时印度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友好,它们相互尊重。

-

Kanchana Lamani

即使现在中国提倡的无神论也来自印度,中国人学习的瑜伽也是印度文化,但我们印度人吃面条是从中国学来的。因此,两国之间一直是一种相互给予和索取的关系。

-

Karan Somjhani

中国的武术、草药知识是来自印度的馈赠。一位名叫“菩提·达摩”的圣人通过阿育吠陀知识和古印度武术拯救了中国。

译注:关于菩提·达摩与中国武术及医学等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流传甚广的胡说八道,这里做一些澄清。不感兴趣可以略过。

达摩又称“达磨”“菩提达摩”,被中国佛教禅宗当作开山祖师。但是达摩是谁,生于何方止于何地、何时,却说法不一。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几乎都在正史中有稽可考,但达摩是个例外,他的来龙去脉扑朔迷离,是不是与少林寺有关还有待考证,更遑论是少林武术的鼻祖了。

元代僧人觉岸的《释氏稽古略》及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上说他是南天竺人。《释氏稽古略》上明确地说他是“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摩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名刹帝利”。另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波斯人,北魏人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说:“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以上三本书都是佛教研究的重要文献,但记载却相差甚远。南天竺相当于现在的印度,而波斯相当于现在的伊朗。

根据《旧唐书·方伎传》记载:“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摩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履而已。”记述这件事的《旧唐书》的作者是谁,目前尚存在争论,通常的说法是五代时期后晋的刘昫。刘昫生活的时代距达摩所生活的时代达400多年之久,而之前提及达摩其人的《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中,均未提及达摩曾经到过少林寺一事,所以《旧唐书》中的说法值得怀疑。在《旧唐书》之后,成书于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的《景德传灯录》,再一次提到达摩曾“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居端而逝”。然而,按照该书另一处的记载,达摩于495年逝世,而少林寺在次年,即太和二十年(496)才建成。在一本书中存在如此明显的漏洞,那么,书中所提及的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事就很值得怀疑了。

近代的研究结果认为,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稠禅师。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稠禅师在33岁或者之后来到少林寺,时间约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512-515)。根据文献和实物的相互印证,稠禅师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安阳县善应镇境内)修行。邺下寺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寺院,这也就是说,稠禅师是“带艺进寺”。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任住持之时,少林寺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与武术有关的记载,由此可以判断,稠禅师应该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接任少林寺住持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操练棍棒。每日晨光熹微,武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对少林武术的发展、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当年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真实情景:宏伟的寺院,张灯结彩,30个身着短装,精神奕奕的健壮武僧,分成15对,在演练少林拳,拳打脚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图外,殿内还有寺僧演练器械、挥舞棍棒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两个武僧摆开对打的架势,冲拳、拨掌对练。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48个寺僧“站柱”的遗迹;只见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每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苦练少林武功的真实史实。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僧兵队伍的骨干。

少林寺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会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13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武功,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名驰遐迩,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两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

-

John L

我敢肯定,胡适为了取悦尼赫鲁而夸大了自己对印度文化的喜爱.......印度真的在文化上征服了中国吗?

此外,把印度视作天堂或圣地是一种误解。印度是佛国,但不是天堂。

天命(heaven’s mandate)是什么意思?这是否意味着印度人的意志?……哈哈。

-

Dee Yadav

印度没有征服任何人,她无意充当征服者或其他不同于英国或西方殖民者的东西。在旧时代,令人悲哀的是印度和中国这两大文明都经历了同样的命运,中国被日本人蔑视,香港最终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被英国统治。

现在时代变了,中国已经证明自己值得印度效仿。我希望中国和印度之间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两个古老的文明能够繁荣发展。

信仰某事不应被视为统治(dominated),它是为所有人所尊重和实践的。

如果我错了,原谅并纠正我,我的朋友。

.

原文较长(8535字)有删节,查看更多译文可点击:樱落网

.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