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美利坚,为啥不能自由地看《自由之声》
2023-07-29 11:56:44 来源: 乌鸦校尉

大家好,我是乌鸦。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美国最近上映的一部颇受欢迎但争议也颇多的电影——《自由之声》(《Sound of Freedom》)。


【资料图】

不过,乌鸦今天主要想讲的内容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讲讲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1

先简单说说这部电影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主要讲的是一个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特工营救多名儿童免遭性贩运的故事,其中也揭露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儿童性奴隶交易贩卖产业链的内容。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由卡维泽饰演的特工蒂姆·巴拉德(Tim Ballard),其原型原本服务于美国国土安全部,但为打击遍布美国乃至中南美洲各地的地下拐卖儿童集团,特意辞去了公职,建立了一个名为“地下铁路行动”(Operation Underground Railroad)的公益组织。

蒂姆·巴拉德本人(左)

据说该组织成立八年以来,已拯救了三千多名无辜儿童。

这么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揭露儿童性贩运的电影,从7月4日上映至今,表现可谓出乎意料的出色,堪称7月北美票房最大的黑马

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其实并不高,只有1450万美元,属于小成本电影,并且和最近大热的其他美国电影比如《芭比》《碟中谍》不一样,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至于其中原因,我们稍后会展开讲。

就在这种情况下,这部电影北美首日票房就狂收1424万美元,并且拿下了多个日票房冠军,上个周末票房位居北美市场第三。

至于目前的票房总额,已经超过了1.3个亿,上映短短20多天,已经超过了许多美国今年上映的大制作电影。

比如制作预算超过2亿美元的《闪电侠》(The Flash),以及汤姆·克鲁斯的新片《碟中谍7》(Mission:Impossible)和《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惊声尖叫6》(Scream VI)等一众制作成本昂贵的美国大片,创造出这样以小博大的成绩,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不光叫座,最重要的是还挺叫好,无论是各大平台的评分还是观众反馈,大部分也都出人意料的好。

该片在烂番茄上目前获得了99%的观众评分,这还是在最近这部电影火了之后,评分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有所下降,在几天前这一评分甚至一直维持在罕见的100%。

在权威院线电影观众口碑统计网站CinemaScore上,这部电影也获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非常稀少的A+评分,在一众电影当中一枝独秀、鹤立鸡群。

除此之外,截至目前,这部电影的口碑也实现了和票房的双丰收。

评分之外,至于具体的观众反馈和评价,无论是在影评网站,还是社交媒体平台,也都是好评如潮,很少见到差评,随便给大家放几个帖子看看。

“《自由之声》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自由之声》是我见过的最强大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所依据的故事的真实镜头和最后显示的统计数据令人心痛,这是一部每个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自由之声》值得一个奥斯卡奖。”

很多网红和博主和大V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在各大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观后感,强烈呼吁大家去观看这部电影,称这是一部改变人生的电影,电影所揭露的罪恶值得所有人的关注。

甚至于特朗普和马斯克这样的顶级大佬,也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强力宣传和力鼎。

在《自由之声》的一条推特宣传视频下面,马斯克直接通过转发来声援这部电影:“建议把《自由之声》免费在推特上播放,或者让人们通过订阅来支持(我们不会保留任何资金)”。

至于特朗普,观影后对这部电影更是盛赞,据说懂王看完《自由之声》后,由于对电影的内容过于动容和震撼,长达40多秒说不出话来。

并且为了宣传这部电影,懂王在7月19号的竞选活动上,联合这部电影的主演吉姆‧卡维泽尔(Jim Caviezel)和制片人爱德华多‧维拉斯特吉(Eduardo Verástegui),还一起主持了《自由之声》的放映活动,对此电影的宣传十分卖力。

不过依照懂王的尿性,在宣传电影时当然也不忘吹嘘一波自己的政绩,顺便埋汰一波拜登政府,再做出一波承诺给自己2024参选造势。

他称自己卸任以来,美国儿童贩运大幅增加,如果2024自己当选,一定会敦促国会立法,确保任何被发现贩运儿童过境的人立即被判处死刑。

不过特朗普和马斯克这两位“力挺”,在当前美国这个舆论环境里,我们也大概能多少猜到这部电影的另一面处境

于是出现了这样非常奇怪的现象:尽管这部电影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口碑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也得到了不少大V和网红的力挺,但美国的主流媒体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是一致的差评和嘲讽

2

在《自由之声》上映之前,美国的主流媒体普遍静悄悄,对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宣传和提及,但该片走红之后,却遭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集体谩骂和攻击。

这些尖刻的谩骂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攻击要点,那就是他们认为《自由之声》是由美国最著名的阴谋论社群“匿名者Q”资助拍摄的,并试图传播一些极右翼观点。

大家对“匿名者Q”这个组织应该不陌生,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亲特朗普的极右翼团体,其核心阴谋论就是美国表面的政府内部存在一个“深层政府”,由犹太金融家、资本巨鳄、好莱坞精英等构成的集团把持。

这些主流媒体认为,《自由之声》这部揭露儿童性贩卖的电影,本质上想向观众传达的还是“匿名者Q”的阴谋论,比如一些爱国者正在和邪恶的恋童癖精英集团作斗争这样的理念。

例如,主要关注流行文化的美国《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由之声〉是一部为患脑虫病的爸爸们量身打造的超级英雄电影》(‘Sound Of Freedom ’Is a Superhero Movie for Dads With Brainworms)的文章。

副标题是“这部带有匿名者Q色彩的关于贩卖儿童的惊悚片,旨在迎合满脑子阴谋论的婴儿潮一代的感知”。

至于他们把《自由之声》绑定“匿名者Q”的依据,则是因为主演卡维泽尔在公开场合支持过“匿名者Q”,因此便成为了这些主流媒体的靶子,称整部电影都是“匿名者Q”的阴谋论。

《滚石》甚至把《自由之声》里面的台词也一一对号入座,称“暴风雨即将来临”这样的台词也是“匿名者Q”信众的口头禅,所以直接给这部电影贴上了阴谋论的标签。

美国《每日野兽》也针对这部电影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备受争议的票房大片〈自由之声〉是怎么回事?》。

副标题是“一部由部分人众筹拍摄的宗教剧在暑期档成为了某些电影观众(至少是那些能够忍受其中根深蒂固的‘匿名者Q’阴谋论的人)的不二之选”。

跨过大西洋,英国《卫报》在评论中称这部电影为“与‘匿名者Q’相关的惊悚片”,除此之外《华盛顿邮报》、《福布斯》等媒体也都通通把这部电影和“匿名者Q”画上了等号

这帮主流媒体给《自由之声》扣上阴谋论的帽子,甚至想方设法把这部电影和“匿名者Q”绑定,其实想要推翻这种说法很简单。

因为这部电影剧本的创作从2015年就开始了,电影自2018年就已拍摄完成,而“匿名者Q”这个说法最早于2017年10月才出自4chan讨论版中的一个署名为Q的匿名用户,而这个组织流行起来也已经是2018年以后的事儿了,从时间上来看完全对不上。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拍摄完成的时候,“匿名者Q”这个组织都还没流行起来,何谈这部电影是由“匿名者Q”资助、目的是宣传阴谋论思想。

而这部电影之所以在2018年就已完成,直到今年才被上映,中间确实有一段值得一提的经历。

这部电影由美国天使影业(Angel Studios)发行,前期拍摄和制作的时候,因为缺少拍摄资金,电影采用了众筹的模式,通过向大众出售公司股份和票房分红的方式来给这部电影融资。

最终,这部电影以1450万美元的小成本在2018年制作完成,然后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购买走了版权,后来这部电影又被迪士尼收购,接着就被束之高阁,在迪士尼的仓库里一压就是5年

这部剧所揭露的儿童性贩卖产业链,在2018年拍摄完成的时候,在美国拥有每年500亿美元以上的产业规模,在被迪士尼尘封5年之后,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50亿美元以上,翻了两倍不止。

然后这个电影的制片人爱德华多‧维拉斯特吉(Eduardo Verastegui)就很着急啊,好不容易拍出来的作品,再放着不上映就过期了根本没啥时效了,于是想方设法拿回了版权,最终在今年上映了。

至于发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其他的障碍,该片主演卡维泽尔在影片结束时的银幕致辞中是这么说的:“这个片子直到现在才得以上映,一路上遇到了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各种障碍”

但是啊,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片子不光上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多,观众们想要观个影,竟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阻挠

目前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美国网友反映,观看《自由之声》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提前买好的《自由之声》电影票无故遭到了退票

还有一些在酷暑天去看《自由之声》的观众被告知电影院里面的空调坏了,但是观众却发现大厅走廊里的空调是好的,卫生间的空调是好的,偏偏只有电影院里的空调坏了。

还有人买票的时候发现《自由之声》的整个场次的座位都基本售罄,根本买不到票,但是到了电影院以后发现,现场基本是空的

类似这样的吐槽在各大平台上很多,经常出现买电影票的时候显示座位已经售完,但是到现场以后发现只坐了一半人甚至更少的情况。

还有人注意到,即便《自由之声》票房好口碑佳,但摆满了其他电影海报的电影院大厅却没有这部电影的电影海报,让人感到很费解。

除了围绕这部电影线下的种种奇怪现象,线上的审查似乎也在同步进行,有人反映,YouTube 正在删除有关电影《自由之声》的内容,甚至只是对其进行评论,也会被警告“违反了社区准则”。

前海豹突击队和中央情报局承包商肖恩·瑞安 (Shawn Ryan) 发布了他的 YouTube账户后端的屏幕截图,显示即将对电影明星吉姆·卡维泽 (Jim Caviezel) 进行采访的 2 分半钟预览视频已被删除。

YouTube 还直接把一篇关于“演员吉姆·卡维泽揭开贩卖儿童背后的黑暗真相”的内容标注为“不符合获利资格”。

美国评论员卢克·鲁德科斯基 (Luke Rudkowski) 也表示自己因为发布了《自由之声》的电影评论而被YouTube删除了内容,还被禁止上传更多内容。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无论是《自由之声》的上映过程之艰难,还是主流媒体的联合抵制和攻击,以及部分平台的严格审核,如此种种,已经让越来越多美国人的感到不对劲了。

3

很多人开始在网上发问:“《自由之声》票房超过 1 亿美元,现在是时候让它传播开来了,并且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主流媒体对贩卖儿童保持沉默?”

种种怪象不仅没有驱散人们心中的阴谋论,反而更加重了他们的怀疑。

“当好莱坞除了电影主演吉姆·卡维泽、梅尔·吉布森和其他一些人之外,再也没有人公开谈论《自由之声》和贩卖儿童问题时,你就知道他们都参与其中,包括腐败的政府。”

“那些反对《自由之声》的人,只有以下两种情况:要么是在隐藏某事、或知道某事、或知道某人做了某事、或看到过某事、或帮助过某事、或者资助了某事,要么就是实际上做了某事!只有这两种可能,请大家对号入座。”

一名叫布兰登·史密斯的作者,甚至直接写了一篇长文反击那些攻击《自由之声》的媒体和记者,题目就叫做《攻击电影〈自由之声〉的记者的硬盘应该受到调查》

他一针见血地写道:“为什么左派记者强烈反对这部电影?我认为,因为它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恋童癖不仅仅是孤独者跟踪学校操场的孤立案例,它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国际产业,并且有非常富有和有权势的人参与该产业(包括主流新闻)。

是啊,这些主流媒体难道从未听说过爱泼斯坦的萝岛吗?为啥要假装这个被世人深恶痛绝的犯罪集团好像不存在一样?要如此掩耳盗铃?

这部电影说白了,也不过是一部揭露贩卖儿童和恋童癖的电影,为何让一些群体如此跳脚和气急败坏?

恐怕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们真的参与其中,这部电影直接戳了某些人的肺管子了。

大家知道,之前轰动全球的爱泼斯坦案件中,很多受害者都是未成年少女,他们被爱泼斯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诱骗到臭名昭著的萝莉岛上,沦为一些富豪精英和爱泼斯坦挥洒交情的玩物,成为这些恶魔宣泄兽欲的对象。

至于萝莉岛的招待对象,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的高官,英国安德鲁这样的王室,更有维多利亚的秘密母公司 L Brands的创始人 Les Wexner这样的富豪,以及美国著名演员凯文·史派西等好莱坞明星,牵涉对象涉及各行各业,但基本都是美国上流社会的富豪和精英

除了爱泼斯坦一案,这些美国上流人士关于儿童性犯罪的丑闻更是层出不穷,光最近曝光的就有好几例

比如,CNN 的长期制片人约翰·格里芬 (John Griffin) 最近就被捕并被判了强奸儿童罪,他在线上联系那些愿意“出租”自己孩子的母亲,然后花个几千美元把孩子们带到他在佛蒙特州的度假屋对其进行性虐待,极其变态。

美国著名媒体ABC News的著名制片人詹姆斯·戈登·米克 (James Gordon Meek) ,也因传播儿童色情制品的罪名被逮捕,此人之前还曾对人说自己强奸过一名幼儿,可见其思想和人格何其龌龊。

而这次抨击《自由之声》跳的最欢的《滚石》杂志,之前就在关于米克的相关报道里面春秋笔法,通过选择性编辑和来掩盖这位变态被逮捕原因,可见这家杂志的尿性,背后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不得而知。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为何《自由之声》之前被压了5年没被上映(该电影2018年制作完成后,2019年爱泼斯坦案曝光),为何上映之后又遭到了某些媒体和记者的各种攻击和诽谤,又为何群众在观影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挠......

呵呵,在“自由”的国度不能自由地看《自由之声》,何其讽刺,又何其悲哀。

最后,借用教员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吧:美国啊,让人看《自由之声》,天塌不下来!

参考资料:

Twitter、Box Office Mojo、Wikipidia、Rotten Tomatoes、Cinemascore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