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国空调普及率更难提高的,是中国殖人的智商
2023-08-04 08:48:09 来源: 孤烟暮蝉

我这两天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新闻,原始信源是美联社,说是今年美国多地都出现了异常高温现象,不少地方还热死了人。光是在凤凰城一地,过去一个月来就已经热死了至少9个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空调。

据此,包括美联社在内的美国媒体分析了一番,认为美国的空调普及率不够高,正是导致了美国夏天经常热死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美国现阶段的空调普及率大约是多少呢?按照相关机构布鲁斯金学会的调研数据,大约是90%,也就是说平均每10户家庭仅有一户人家是没装空调的。不过,在那些经济条件相对不那么富裕的人群中,尤其是那些要靠吃低保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的美国困难户当中,这个数字就要高不少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除此之外,不同肤色的美国人群体的空调普及率也不一样,以美国锈带著名的去工业化大城市底特律为例,虽然底特律早就破败了,但是住在这里的白人家庭的空调普及率还是很高的,达到了96%。而底特律的黑人家庭就没有那么走运了,他们的空调普及率只有85%,和白人家庭差了3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让广大美国人在3、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里也能24小时不间断地吹上16摄氏度的冷风,在过去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其实已经在相关领域里头砸了数十亿美元了。但是考虑到美国毕竟也是个有着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且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还高度不平衡,所以到头来,终归是有那么些因为吹不上资本主义的西北风,而被热出满身痦子来的可怜人。比如,现年68岁的丹佛居民本·加列戈斯。

加列戈斯是个砖瓦匠,现在已经退休了,而且退休之后长期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所以他一直就靠着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183元的社区低保活着。因为手头拮据,所以加列戈斯特别害怕冬夏两季,因为冬天来了要冷死,夏天来了要热死。

加列戈斯不是没想过给自己装台空调,事实上他已经为此足足攒了12年的钱了,但直到今天还是不能如愿。现在他主要靠光膀子、吹风扇和睡地下室等简单的手段来避暑,没办法,谁让自己囊中羞涩呢?

因为装不起空调而备受煎熬的,不止丹佛的加列戈斯,远在堪萨斯城的45岁中年妇女梅洛迪·克拉克一家子,这个夏天也同样不好过。虽然她的家庭条件要比吃低保的加列戈斯好得多,但是也没有好到足够装得起一台中央空调的地步。

据美国媒体估算,就如今的市场行情,一个美国家庭要想安装一部同时具备供暖和制冷功能的中央空调的话,动辄就得花出去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除了空调本身的费用之外,人工和物料成本也同样不可小觑。因为现在美国不少地方的熟练工人缺得厉害,所以安装费用比空调本身的价格更高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看到这儿我总算是明白了,怪不得有些美国人直到现在都装不起空调,价格门槛搁这儿摆着呢。18万装一台空调啊,这要换做是在国内,足够给一个三卧两厅两卫的房子的每一间房都装上一台立式空调了,剩下的钱当电费我估计一家人一辈子都未必能花完。确实是贵得有些离谱了,美国也是有劳苦大众的,人家敬而远之也属正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中央空调本来也不便宜啊,咱要是没那个经济实力就退而求其次呗?买台挂式空调先对付着又不是不能吹,干嘛非得在中央空调这一棵树上吊死呢?说到底,这美国的穷人和我们中国的终究不是一回事,都吃了12年低保了还惦记着要装中央空调呢?不愧是最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啊,比不了比不了。

虽说美联社这帮美媒这条新闻报的不是什么喜事,但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观察,我还是从中嗅出了凡尔赛的味道。同志们,90%的空调普及率是什么概念啊?18万装一台中央空调又是什么概念啊?这不就是妥妥的发达国家吗?

中暑死亡的案例又不是只有美国才有,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今年一样也出现了异常的高温天气,这些国家的空调普及率能有几个比美国还高的?要是没有空调就得热死人的话,那我看北半球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就都别过了,大家都等着被晒干了拉倒。

我知道美媒这条新闻是奔着卖惨来出的,但是很抱歉,对于美国的空调普及率没有达到100%这件事情,我实在是同情不起来。这不是废话吗?我们国家现在都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家里是没装空调的呢,我犯得着替你们美国人操那闲心吗?

不过,我没有这份闲心,不代表中国的其他一些人也没有。美联社这条新闻后来被国内的媒体给转回来了,有网友看到之后还把它截图发到了社媒上。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最后却把一部分吃瓜客给看破防了。这群破防的吃瓜客里头有些人的来头还不小,比如前国际金融报编委、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拥有十多万粉丝的某著名财经博主。

这位财经博主的破防点主要是在“12”这个数字上,他不相信美国存在那种需要攒12年的钱才圆自己一个空调梦的贫困家庭,因此坚定认为转载了美联社相关报道的国内媒体是在造谣生非,还说什么“能发出这种稿子来,简直就是挑战普通人的智商”。

后来有网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给他指出了这条新闻的原始信源就是美联社,白纸黑字都写着呢。结果呢?这位老兄还是不依不饶,嚷嚷着非要看美联社的原文。于是乎,又有网友帮他把美联社的英文原文给截了下来。

你猜怎么着?他直接就不吱声了。还好他没接这个话茬,不然要是再这么和网友杠下去,我真担心他会冷不防来一句:“就算是美联社的报道又怎么样?它美联社不就是美国的一个通讯社吗?它哪有我懂美国?”

咱就是说呀,好歹也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好歹也是在新闻中心当过主任的,咱能不能别这么跌份啊?追踪信源算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功吧?别说是专业的新闻人了,就连我这种野路子的业余自媒体都能找出点蛛丝马迹来?很难吗?

自己找不到外媒的信源也就算了,看新闻五要素总会吧?连人家标注得明明白白的出处都没看清楚,上来就是一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脸都被人抽肿了还搁那儿装胖子呢?何苦呢?

我情不自禁地又想到了张雪峰,这已经是我过去两个月以来在相关内容中第三次提到张雪峰了。今年高考放榜之后,国内好些人在网上哀叹,说什么都是因为张雪峰把节奏给带起来了,所以才导致那么多好学校的传统热门专业今年都没什么人报。而这些被广大中国学子所嫌弃的传统热门专业里头,自然也就包括了那个把张雪峰给推到风口浪尖上的新闻学专业。

但这事能怨人家张雪峰吗?瞧瞧咱们这位科班出身的前国际金融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我在他的身上愣是没有看到哪怕是一丁点和新闻专业素养沾边的东西,除了他那些个用来自我标榜的头衔和履历。核实信源不会,看新闻五要素也不会,什么都要开口问网友。可那又如何呢?一样不耽误人家当这个新闻中心的主任啊。都这样了还能在中国的新闻行业身居高位呢,那你说我们还废了巴拉地跑去新闻系学个什么劲?有问题直接问网友就好了嘛,没准时候到了一样也能混个新闻中心的主任当当不是?

要我说啊,从事国内某些专业的相关从业者,包括但不限于资深媒体人啊、财经专家啊、法律顾问啊,你们还真别怪我们广大老百姓对你们的职业有刻板印象,真的,这东西怨不得别人。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位前国际金融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出身的知名财经博主来说,但凡你们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支棱起来一点,起码能把一帮非科班出身的吃瓜网民给说下去吧,你们如今也不至于会被人民群众这样千夫所指。

屁股歪也就算了,身子骨还不够硬;身子骨不够硬也就算了,偏偏嘴上还不依不饶。都说网络上的生存法则是“嘴贱打,乖给糖”,就你们这德性,这能力,这口气,挨了打又能怪谁呢?

其实哪怕退一步来说,就算真要揪着美联社那条新闻来带“抑中扬美”的老节奏,角度其实也有很多。

90%的空调普及率能不能带?1000美元的低保水平能不能带?几十亿美元的空调装机补贴能不能带?都可以啊。美国现阶段在这几块做得确实比我们中国强啊,而且这些还都是美联社的原文里头就有提到的,从这些角度去切入这文章不是好作得多吗?何必非得跟广大网友在“攒钱十二年,空调不得装”这个次要问题上较劲呢?较到最后节奏没带起来不说,还把自己辛苦维持了多年的专业人设给搭进去了,你说这不是作吗?

有些同志和朋友常常会在我的评论区里头吐槽,说我们国内的一些个大学专业,比如新闻学专业,到头来净给人家培养擅长节奏的代理人了。这话我觉得说得不全对,是不是代理人咱不好说,但你要说他们擅长节奏,这一点我不完全认同。我觉得他们这节奏大师的名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吹起来的。

亏他们老说我是个吃红饭的,得亏我是个吃红饭的,我要是过去抢饭吃,他们还真不一定抢得过我呢。真是替美国民主基金会这些NGO心疼啊,大把大把的美钞往王八池子里扔,最后又有几张砸出水花来了呢?有那闲钱,还不如留着补贴补贴美国国内的空调贫困户呢,这边少培养几个说话做事之前都懒得动脑子的殖人,那边就能有几十户人家吹上凉爽的空调风。

什么时候美国的空调普及率要是能达到100%了,或许就不会有人再被热死了。没有人热死,美联社自然也就不会报道这种新闻了。美联社不报道这种新闻了,中国的推墙派、恨国党、大殖子和小润人也就没法再低级蓝、高级黑了。他们没法低级蓝、高级黑了,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分就上去了。大家对美国改观了,中美关系或许就会朝着美国所期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了。

美国在中国舆论场上砸那么多钱图什么?不就是图这个吗?现在曲径也可以通幽处,何必每年还给他们买那么多狗粮呢?

对,我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想在90%普及率的基础上提高到100%,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即便如此,我觉得这也是更值得美国政府为之努力的方向。

毕竟,美国的空调普及率就是再难提高,也比提高中国殖子们的智商水平容易多了,对吧?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