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作江浙沪独生女是种什么体验
2023-08-15 19:48:14 来源: 哲就

最近,#江浙沪独生女#的话题在不少平台都引发了热议,分享一篇来自知著网的文章,作者阿列克谢:

一生顺遂的“江浙沪独生女”:可以羡慕,但没必要

全文如下↓↓


(资料图)

生活优渥,父母独宠,人生顺遂,这是最近互联网与媒体给“江浙沪独生女”贴上的新标签。

在网友们的理解中,“江浙沪独生女们”从小在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在父母的财力与情感支持下,即使不去大城市奋斗,也能在家乡过上优渥的生活。她们顺遂的成长环境与安逸有退路的人生,令无数打工人艳羡不已。

(知乎答主@天天开心)

从“不婚小姨”到“亲爱的宛瑜”,再到今天的“江浙沪独生女”,互联网上的理想女性形象变迁经历的不是线性发展,而更像是一种多重叠加。

当我们摘下“江浙沪独生女”这个概念所附着的地域、性别等标签,其所反映的社会思潮似乎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面目模糊的“江浙沪独生女”

“江浙沪独生女”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这个词,媒体为我们建构出这样一个形象:

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典型的江南家庭,父母可能做着一点生意,家里也可能有一两套拆迁房,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不图TA大富大贵,只希望TA一生安稳顺遂,最好能和一个本地人家结婚......

(小红书@王十九是美女)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江浙沪独生女”其实是由三个标签组成的,分别是江浙沪地区、独生子女与女性。但即使剥除了这三个标签,人们对于“江浙沪独生女”的想象依然成立。

因为当我们在羡慕江浙沪独生女的生活时,我们实际是在羡慕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

这个孩子可以是男生,也可以生活在北京、广州或是什么别的城市,甚至家中可以有兄弟姐妹,但只要满足了中产阶级家庭这一条件,便可以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江浙沪独生女”的概念之所以会走红,是因为媒体明白这三个标签在互联网上有足够的传播力,能把人们的想象力具象到一类有话题度的群体上。

(网友评论)

与“江浙沪独生女”对标的概念,似乎是之前走红的“不婚小姨”和“亲爱的宛瑜”。但同样是理想女性形象,“江浙沪独生女”却走向了后两个形象的反面。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媒体所塑造的江浙沪独生女根本就不是一个女性成长与独立的故事。不婚小姨坚持不结婚,过年回家用红包堵上亲戚们八卦的嘴。宛瑜因为父母安排的婚姻离家出走,在公寓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后仍然决定要离开寻找更大的自由。

而在江浙沪独生女的叙事中,女性最终以女儿的身份回归了家庭,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红书用户)

这不是江浙沪女性的真实状况,也算不上女性主义意识进步的体现。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媒体建构的江浙沪独生女叙事落点都不是现代女性主义所能接受的。

这似乎足以说明,“江浙沪独生女”的叙事之所以能出圈,不是因为它宣扬了女性的成长和进步,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戳中了人们。

二、人们为什么羡慕“江浙沪独生女”

正如前文所说,所谓“江浙沪独生女”只是标签的堆砌,地域、性别、生育这三个话题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能引起巨大的争论。当它们被人有意地堆叠到一起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会变成一场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倾轧与对立。

剥去地域、性别与生育的标签,我们才更能理解大众为何会不由自主地羡慕所谓的“江浙沪独生女”。

显而易见,维持这个群体顺遂生活的其实是中产阶层的家庭条件,物质的丰裕可以熨平生活中的大部分褶皱。

(知乎网友回答)

这里的物质条件不是指钱越多越好,因为这种羡慕与羡慕王思聪、马云是不一样的情况。人们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永远也成不了王思聪与马云,但都觉得自己踮一踮脚可以成为中产阶层群体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对于中产的羡慕,是表里如一的,也是利益攸关的。

中产阶层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了这类群体在意识形态上是相对保守的,例如反映在婚姻上,就是讲究门当户对、回归家庭。所以“江浙沪独生女”的叙事与现代女性主义存在相当多的不兼容之处。

(微博用户@WowDaikon)

正因为此,人们对于“江浙沪独生女”的普遍羡慕反映的其实是社会思潮的保守化,也就是有些媒体所说的“南方成功学”压倒“北方成功学”。

在所谓的“南方成功学”中,读书考试、去大城市上大学找工作的主流成功路径对于有些家庭已经不再有吸引力。“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的规律对于他们则更具备现实意义,而这种保守思想正有扩散的趋势。

(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很奇怪的一点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当是社会中最不保守的一类群体,但为何在思想上也有向保守发展的趋势呢?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一些年轻人的保守,并不是出于他们要守护什么,因为事实上他们暂时还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他们只是想要保护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在这种现实里,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像父辈那样完成阶层跨越。

(微信公众号@周凯莉)

在过去,年轻人梦想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而现在,年轻人们梦想着毕业回家和体制内上岸。

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婚主义的小姨和追求自由的宛瑜都只是憧憬,回老家交公积金的“江浙沪独生女”才是现实。

三、娜拉走后怎么样

尽管保守是一种安全、令人感到舒适的情绪,但在任何时候人们似乎都不应去歌颂这种情绪。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复制父母辈的人生路径,但并没有人规定我们一定要成为他们乃至超越他们。

超不过是不要紧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气象风物急速变化的当下还守着老一辈的路径依赖。

正如一位微博博主所说,手心朝上的生活可能外人看起来岁月静好,但一定也有被自己困住的无助,所以她永远会选那个可能更难,但可以自己做决策的选择。

(微博@卡老板Camille)

媒体的渲染,让“江浙沪独生女”俨然一副笼中金丝雀的面貌,这是一种虚假的投射,只为满足一些读者饱含偏见的想象。经历过严酷教育内卷的长三角年轻人们,又哪会真如金丝雀一般?所谓的“江浙沪独生女”概念,只会更让人惊觉自由与独立的宝贵。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么样》说,娜拉最终要么回来,要么堕落,除非她有钱。这里的钱,便是经济权。无论男性女性,只要他想要在人格上取得独立的地位,就必须要有经济的基础。

(鲁迅《娜拉走后怎么样》)

娜拉们在城市化的浪潮里、在特定时代政策下父母的全力支持里,没有陷入到鲁迅所说“回来或堕落”的两种结局中。

未来的前景虽然不甚明朗,但我们仍然有理由乐观,因为娜拉一旦走了,又有什么理由能再回去忍受不自由呢?

寻求在家庭中躲避风浪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人们迟早要在精神上离开家庭。当独生子女固然幸运,但其义务也是与其所受的恩惠相匹配的。

须知在若干年后,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需要承担四位乃至更多老人的养老重任将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状况。若不在精神上做好觉悟,是断不能承担意义如此重大的责任的。

(知乎提问)

我们暗中羡慕的某种生活,也未尝不是在遮蔽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毕竟,这世上大多数美好的事物,都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

即使真是命运之神的馈赠,也一定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许多年后得以瞥见,才会觉得恍然大悟。

关于江浙沪独生女的争论,早就超越了女性主义的讨论范畴,几乎是当下舆论场的一块镜子。镜子里有岁月静好,也有戾气横流,个人的脑袋与屁股共同决定了他们从镜子里看到的世界。

(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尽管知道“江浙沪独生女”只是一种幻梦般的代偿,但人们还是继续羡慕着,因为幻梦是支撑改变与进步的心理麻药。即使嘴上唾弃这种类似玛丽苏的情节,苦闷的生活仍然缺不了它们。

但代偿终究还是代偿,如果知道自己做不成、也不甘心做那只虚构的金丝雀,不妨去试一试那些看起来更难的选择。

毕竟,你是谁的女儿、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