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1921》:抛弃标签化 把人物的真情实感注入角色中
2021-07-12 15:10:09 来源: 天津日报

── 访影片《1921》中毛泽东的扮演者王仁君

自7月1日上映以来,《1921》票房已突破4亿元,赢得了业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片中,王仁君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一大亮点,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在上海“洗衣房工读互助”以及“奔跑在南京路”等几段戏尤为精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仁君表示,“我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够把自己体悟到的毛泽东的心境、智慧的光芒以及他成长的过程,全面呈现给现在的年轻观众,让大家感受到这位人民领袖青春风华正茂的状态。”

抛弃标签化

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继2019年上映的《古田军号》后,《1921》是王仁君第二次在银幕上塑造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他说:“对于一个青年演员去饰演伟人形象,我觉得是特别大的荣耀,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因为我扮演的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一位伟岸、光辉的人物,大家会拿着放大镜去检验和审视我的表演是否符合他们心中的形象,这对我来讲有非常大的压力。进组后,黄建新导演给了我一个‘大礼包’,里面是有关毛泽东的各种文字视频资料。他告诉我,《1921》这部影片里展现的是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不能带入人物成熟后的心境,而是要突出他当年思想上的突破以及成长的经历。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一定要抛弃人物的标签化、概念化、程式化,而是需要把人物的真情实感注入角色中,去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几个段落的情绪堆积

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

片中,青年毛泽东奔跑的几段戏颇为感人。王仁君介绍说:“我觉得导演安排的那几段戏很精彩,毛泽东从南京路跑向外滩那段让人印象深刻。毛泽东从李达家出来,因为聊起了国家的复兴,他心里很兴奋。他在街头看到法国人高唱《马赛曲》庆祝他们的国庆日,他跟着庆祝的人群来到法国领事馆前,却被粗暴地推搡出来。站在围栏外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国人仰望头顶上绽放的花,深知这份热闹景象并不属于中国人。作为一个青年人,他把自己的境遇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是他奔跑的源起。影片在展现毛泽东奔跑的同时,闪回了他反对封建家长制的打骂,再到他抵制日货反对帝国主义倾销,最后到他跟恋人畅想理想,为了理想去奋斗,这是一个非常连贯的情绪表达方式。几个段落的情绪堆积,最后形成了立体的人物形象。”

两次扮演青年毛泽东形象

压力层层递增

两次扮演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不仅让王仁君更为深刻地领悟到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感染。他说:“几周前我在上海电影节参加活动时,住的酒店离外滩很,外滩有一座钟楼,会定点敲钟,敲钟时会响起《东方红》的乐曲。每当那个乐曲响起,不论几点,我都会醒来,感觉这段乐曲和我有关联。演完《古田军号》,再演《1921》,我觉得这个压力是层层递增的,对人物的理解也逐渐增强。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的精神世界在我身上的烙印越来越深。当我不断去了解他的时候,就越敬佩他,敬仰他。”天津日报记者 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