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可转债基金愈挫愈勇 四季度行情或可期待
2022-11-07 07:39:17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新华财经上海11月7日电 尽管今年以来净值表现不佳,但可转债基金的基金经理并不悲观。三季度,受累于可转债高估值,以及美联储加速加息、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因素,可转债市场整体承压。数据显示,可转债基金在三季度净值平均回撤幅度达7%。

最新信息显示,多位可转债基金基金经理较为一致地看好四季度市场行情,甚至认为可转债投资机会正在迫近。

上周市场反弹的盈利效应,也让投资者为之振奋。“经历了深幅调整后,可转债市场是一个不缺少机会的领域。”一位券商固收首席研究员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资料图片)

三季度净值全线回撤

可转债基金三季报显示,市场上的可转债基金在三季度里净值都出现一定幅度回撤,但是整体表现好于沪深两市主要股票指数。

从市场上可转债基金第三季度业绩的分布来看,净值回撤不高于5%的可转债基金均系小型基金,而规模超过10亿元可转债基金净值回撤多半均超过5%,最高达到了10%。

数据显示,华商转债精选基金、上证可转债ETF和华安可转债基金净值回撤不足3%。但是这三只可转债基金规模并不大,华商转债精选基金规模甚至低于1亿元。

相比而言,汇添富、兴全、富国三大规模均超40亿元的可转债基金,三季度净值回撤略高于5%。

从今年前三季度视角来看,业绩排名靠前的依旧是小型可转债基金,华安可转债基金净值回撤不足2%,规模最大的三只可转债基金净值回撤整体在13%左右。

如果从投资风格来看,风格较为积极的可转债基金前三季度净值回撤较大,个别甚至达到了24%,大幅偏离了所跟踪的指数。

数据显示,三季度中证转债指数跌幅3.82%,今年以来跌幅为6.3%。

富国可转债基金基金经理张明凯对于三季度的市场行情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三季度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权益和债券市场表现都是先扬后抑。

鹏华可转债基金基金经理王石千表示,可转债市场在7月表现尚可,主要是受益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下行。但自8月中旬开始,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见底、股票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可转债从而出现正股下跌、估值压缩的不佳表现。

金融转债再成为核心重仓

三季报显示,公募基金和可转债基金持有的可转债规模均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数据显示,三季度公募基金转债持仓市值为2804亿元,环比小幅增加23亿元,增幅环比明显放缓。可转债基金资产净值共计456亿元,配置可转债378亿元,环比略升4.9亿元。

从可转债基金重仓品种看,银行转债依旧是各家基金的重点配置方向。与此同时,不少基金明显增加了一些纯债或者可交债的配置。

从各只可转债基金第一大重仓品种来看,重仓的银行可转债主要集中在兴业、成银、苏银、杭银、南银、浦发等多只可转债。而上银、苏农、苏行、无锡等几只可转债也跻身前五大重仓券。

其中苏银转债成为可转债基金增持最明显的银行可转债。

三季度可转债基金投资更大的变化在于,第一大重仓券的多元化。二季度兴业转债成了基金们积极争相配置的标的。但在三季度,可转债基金对兴业转债配置热情有所降温。可转债基金配置多元化趋势明显,通22、隆22、洁美、润建等转债均跻身第一大重仓券行列。

此外,一些国债和金融债也成为部分可转债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这些基金防守取向明显。

海通证券固收分析师姜珮珊表示,多只区间收益排名相对靠前的可转债基金组合策略偏稳健、防守。

天治可转债基金称,三季度基金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操作策略,重视个券的安全边际,并在大金融、稳增长、航空、生猪养殖等板块进行了重点配置。

四季度有行情?

尽管三季度遭遇了一定的回撤,但可转债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开始看好四季度市场的表现。

看多四季度的市场并非只是一家机构的看法。博时转债基金基金经理邓欣雨明确看好未来市场表现。他认为经历调整后,从政策、估值、盈利三方面看,国内权益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且股权风险溢价和股息率显示中期配置价值高。尽管可转债估值收缩但仍不低,考虑到转债与股票在方向上强相关,估值只是制约收益空间,可转债机会在迫近。

南方昌元可转债基金基金经理刘文良也持有类似观点。刘文良认为,当前市场比较充分地反映了预期,股债相对估值来到极值区域。

他认为,债券收益率易上难下,配置价值偏低,股票底部信号明确,赔率好且中期胜率高,可转债估值回归中性不再是拖累。虽然目前并未没到达2018年底的洼地水平,但跟涨能力明显增强。

银华可转债基金也在三季报中表示,四季度,A股的估值和情绪指标又回到相对底部的位置,虽然市场情绪比较悲观,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是市场的机会也在孕育中。

此外,长信、华安等可转债基金也持有类似观点。

刘文良进一步表示,未来从结构上看好三条主线:稳增长价值板块的机会,包括银行、家电、建材等行业;科技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机会,包括电子、计算机、军工、医疗设备等;消费场景恢复带来的景气拐点机会,包括食品饮料、医美化妆品、航空、免税等。

“可转债市场规模日渐庞大,但操作模式更加多元。我们今年采用量化驱动模式取得了5%的回报。”一位知名可转债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N_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