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着眼三个聚焦 做好改革示范
2023-05-23 23:24:31 来源: 中国卫生杂志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激励引导地方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22年起,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竞争性评审,遴选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中央财政按3年一个周期对每个城市补助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两批共30个城市被确定为示范项目。


在深化医改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重在落实的新阶段上,这些示范城市有着怎样的探索实践?他们为何能在激烈的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在持续深化医改的过程中,这些示范城市将起到怎样的示范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这些示范城市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访谈。让我们一起关注医改,关注身边的改革实践。


(资料图)


本期访谈嘉宾: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赖志鸿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作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省会城市,广州市以深入推进示范项目为抓手,聚焦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三个层面,扎实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中国卫生》: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广州市如何通过“三医”联动,进一步减轻群众费用负担?

赖志鸿:为推进“三医”联动,广州市加强了医改组织领导,将医改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市、区均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医改工作,医疗、医保、医药部门由一名副市长分管。广州市还强化了医改考核结果的运用,制定了市级深化医改督查激励工作方案,将各区医改考核排名与督查激励名单及中央补助资金分配直接挂钩。

在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方面,2022年,广州市本级安排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相关经费超过7亿元,用于引导市属医疗机构提高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水平,加快推进医学科技创新、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市财政配套2.5亿元资金,用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是促进“三医”联动的关键环节。广州市通过采集分析全市医院近3年超过800万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筛选12966个主要病种,全面推行DIP(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并持续完善综合病种设置方法,提升分组科学性。广州市还将169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IP付费,不断探索适应超大城市医疗管理需求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路径。

广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组织药品及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要求,保障234种药品、14个品类医用耗材在广州平稳运行,进一步增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挤压药品价格水分,有效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督促定点医疗机构配备291种“双通道”药品,遴选30家“双通道”医保定点药店,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双通道”药品处方在定点药店的流转。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完善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广州市以技术成本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患者医疗费用增幅作为启动指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医保基金结余、次均费用增幅作为约束指标,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着力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广州市还不断建立健全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一方面通过合理确定薪酬总量,逐步提升市属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市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目标年薪制,充分发挥医院“掌舵人”把好公立医院公益性方向的关键作用。

《中国卫生》:广州市如何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赖志鸿:广州市十分注重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近年来,广州市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推广“一院多区”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中心城区以外的新城区和医疗卫生资源薄弱的大型居住区、产业园区辐射转移。通过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一对一”紧密型帮扶项目,以合作共建、专科联盟等方式,提升区属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广州市实行了“院士项目”工程,充分发挥高水平医院院士团队引领作用,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团队牵头,逐步将腹膜透析技术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透析不出街(镇)、治疗广覆盖的目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团队牵头,以乳腺专科为纽带,搭建广州市区域乳腺肿瘤防治示范体系等。

在打造高水平专病体系方面,广州市结合城市人口结构、疾病谱等因素,因地制宜建立市、区、基层三级专科服务网络体系。例如,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以“健康管理、发育促进、心理行为治疗、健康教育”为主线的新型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织密全市妇幼健康三级网络;依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探索建立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于一体的肠癌筛查治疗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及管理能力。

广州市还实施了中医药内涵提升工程。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搭建了针灸医院1+N联盟体系。全市遴选26家中医诊疗设备配置齐全、针灸特色突出的医疗机构作为联盟单位,覆盖全市11个区,实施针灸规范化、同质化管理。广州市还建设市、区、社区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引导优质中医药人才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中国卫生》:在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广州市推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赖志鸿: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广州市实施智慧医院建设示范子项目,全力支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动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和交互。目前,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联通全市298家省(市、区)级医疗机构,建立实名健康档案约5293万份。该平台与医保、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和微信、支付宝、银联等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为实现跨地区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打下基础。

二是打造全方位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基于智能手机开发的移动智慧便民诊疗服务产品“广州健康通”,汇集了全市239家医疗机构(含全部三甲医院)号源,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导航导诊、排队候诊、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家庭医生签约等28项便民服务,并实现人工智能导诊,让患者精准就医。广州市还稳步推进电子健康码应用,推动广州地区108家医院和1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电子健康码,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

三是加速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全省首例5G远程超声诊断;广州市急救中心在实现“5G+院前急救”的基础上,利用5G优势与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从现场到医院的全程可视化远程医疗急救。

四是大力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针对不同医疗机构间重复检查的问题,广州市坚持全市统筹,分区推进,逐步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目前,广州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接入268家医疗机构,调阅后互认率达到96.6%。广州市还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并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互认结果可信。2022年,全市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节省费用总计约1.39亿元,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五是开展“智慧医保”便民服务。广州市通过“云闪付”APP,为符合条件的基本医保参保人开通就医信用无感支付,住院押金和医疗费用在就医信用账户进行无感支付,医保报销部分实时记账减免,帮助患者缓解住院押金和医疗费用垫资压力。



编辑:姜天一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1号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