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子和:与“看不见的敌人”搏斗,为生命护航
2023-05-30 14:32:44 来源: 光明网

【编者按】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您现在收听的是,科学文化音频栏目——《科学留声机》。您刚刚听到的是流行病毒集中爆发传染时,如何做好个人和集体防护的新闻报道。病毒作为地球上存在时间最长,种类最为庞杂的物种之一。尽管其结构极为简单,但却是大众认知里“危险”“致命”的代名词。其实并不是所有病毒都让人闻风丧胆,但它们家族中的有些个体,却是实实在在改变了人类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病毒专家饶子和院士的脚步,来听一听他和病毒之间的故事。

生命是一首奇妙的交响曲,细胞作为其中的音符,组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旋律,然而在这旋律中总会有不和谐的因素侵入,那就是病毒。尽管病毒可能会有着致命的危险,但有一位院士却偏偏不怕病毒,甚至扎根其中,用自己的研究破解了无数病毒难题。

和危险病毒博弈


(资料图片)

饶子和是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了破解病毒侵入人体的机制,他从80年代末期,便开始从事流感病毒课题研究,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病毒以及和病毒相关的传染病病原体研究上。

饶子和接受采访

2019年,当非洲猪瘟疫情来袭时,饶子和的团队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成功地解析出非洲猪瘟病毒这一最复杂最大的病毒结构,为探究病毒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SARS病毒突如其来。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饶子和临危受命,果断组成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SARS研究小组”,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表达了29个SARS病毒的重要蛋白质和功能片段,为SARS病毒研究和防治奠定了科学基础。

SARS病毒来势汹汹,却转瞬即逝。尽管疫情已经过去,但饶子和并未放松警惕,依然继续坚持着对冠状病毒的研究。

2020年初新冠病毒打破宁静,突然起来的疫情暴发,相关病毒研究的匮乏,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猝不及防。

幸得饶子和院士自2003年开始,便一直坚持着冠状病毒的研究工作,虽然团队人数不断减少,但他依然咬紧牙关,从未解散,持续坚持着冠状病毒的研究。17年的不懈努力,让他和他的团队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率先发现了新冠病毒关键药物靶点,并在抗病毒药物、抗体和疫苗研究中取得系统性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冠病毒研究和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诠释了科研工作者对科学的热爱,诠释一名病毒学者不畏艰险,抗击疫情的毅力和决心。

做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

与重大传染病疫情作战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日积月累的持久战。之所以迎难而上,聚焦病毒结构的研究,饶子和也有着自己的那份坚定。

饶子和在会议上作主旨演讲

“做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而且是非常伟大的事。”饶子和用平淡的话语讲述着自己对科学的坚持与热爱,在他看来,做病毒科学研究本身就充满着成就感和使命感。

“国家给你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条件,能够做你想做希望能做的事儿,我们应该是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回报社会。”正是凭借着这种对科学研究的赤诚之心和用科研成果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饶子和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成就:研究众多新发、再发人类疾病病原体,成功解析出50多个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关于非洲猪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

人才培养是强国的必经之路

这位目标明晰的科技梦想家,除了扎根科研之外,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

饶子和解读非洲猪瘟病毒

“科技强国是一个强国的必经之路,最关键的是从孩子抓起,从年轻人抓起,所以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除了科研以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年轻人。”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他多次走进高校和中小学课堂,用生动的讲解做科普,让青少年了解科学,热爱科学。

支持、鼓励,是“饶门弟子”在评价饶子和教授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他愿意开导学生,参加学生组织的一些文娱活动,欣赏并支持学生展示科研以外的才能。在饶子和院士的办公室里,挂着他亲手抄录的“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八个大字。

从本科到博士后,饶子和院士一直在生物物理领域“摸爬滚打”,从未远离。2023年5月,饶子和院士又和其他病毒专家共同发表了一项关于人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高分辨率电镜结构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其功能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理解和靶向药物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2年10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发布公告,国际永久编号为505906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饶子和星”,以表彰饶子和院士在病毒致病机制和结核致病菌等研究领域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审核专家

张 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监    制

战    钊

策    划

蔡 琳 林佳欣 焦子原

编    导

刘紫墨(实习) 王嘉伟(实习)

播    音

林 佳 欣

制    作

张 柳 艳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