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人怀念往昔,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比农民好太多了,怀念的是特殊时期的优越感
2022-03-28 16:33:44 来源: Адрей三石

【本文来自《我是三线工厂子弟,回忆起来,80年代可真是个黄金时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方山

你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一个农业国怎么工业化?靠积累,把收益的绝大部分投入到再生产当中,于是工人的工资就会尽量压低,工人低工资还能有积极生产,就必须压低生活成本,这就是所谓剪刀差,农民的产出确实被压低很多,但是这一条链的压低都是为了国家重工业需要的大量资金,工人待遇确实比农民高,但是劳动强度也比农民高,生产收益更加不用说。

以我母亲为例,她进厂做学徒的时候(64年),工资14元,但是她必须把所有消费压低到9元,剩下5元给家里,家里外公早逝,外婆无业打零工(城市无业者比农村惨更多)下面还有妹妹,有时候外婆非常缺钱就去卖血。母亲会在周末下班走回家(平时住宿舍),需要1个小时,然后在公交站上捡一张几分钱的车票,用来报销,这样每个月4次,可以省出几顿早餐。所以工人并不是多宽裕,更没有剥削农民。国家的工业化能走到今天,他们都做出了贡献。

当年工人基本都算世袭了,在农民吃不饱饭的时期,工人阶级已经搞文体娱乐,然后大型国企的工人已经可以搞吹拉弹唱,大建疗养院,文化宫(不是学习科学技术,而是学习音乐舞蹈)。中央多次要求各地大型国企整改,禁止把扩建和技术升级的资金花费在提高工人福利待遇上(不是不允许搞福利,而是很多单位福利超出社会能接受的水平了,特别是农民吃饭有困难的情况下),最终结果是90年代很多破产的工厂,用的还是50年的设备,那么这些厂在计划经济不愁卖的黄金年代扩建和技术升级的资金花哪去了?

我大伯则是80年代才开始做翻砂铸造,请的是三线厂里的老师傅,老师傅儿子也在厂里当技工,吹拉弹唱跳霹雳舞打台球样样精通,他爹的技术是啥也没学,90年代就下岗了,全家老小就靠老师傅一个人的退休金和我大伯厂里的工资养着。我记得下岗潮的时候,那个厂里很多人来我大伯厂里找活干,能留下干的全是上了年纪快退休的,现在回想起来,接班的那一批估计都和老师傅他儿子一样,硬生生把国家建的工厂吃垮了(80年代就两室一厅的单元房,我父母他们单位都到90年代末才开始建4层的家属楼)。

至于劳动强度,我认为你低估了农村的劳动强度,当时地里所有活都是靠人力,浇地还要用水车,也是90年代才开始好几户合买水泵。

工人没有剥削农民,但是生活条件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特别是当年,老工人怀念当年正式因为生活比农民好太多了,特殊时期的优越感。 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三代人了,农民三代人都在地里生产粮食,医疗保险也都是近些年才出来的,说剥削那是污蔑政府,政府没有那个心。但是客观上有剥削的事实,说亏欠二字,就太轻飘飘了。越是了解新中国工业的发展,越是同情农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工人阶级里面的败类的愤怒,拿农民的血汗钱打搞吹拉弹唱,拿解放军飞行员的生命当儿戏,上面来调查还振振有词。 农民到今天为止,在舆论上面都没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血泪就浓缩在“剪刀差”里面。

责任编辑:zN_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