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减少防疫的次生问题和痛苦,这已是当前的一大挑战
2022-03-31 21:01:22 来源: 胡锡进

上海一辆已经拉上病人的120救护车拒绝了另一名哮喘病人家属提出的出借车上除颤仪的要求,该病人因未得及时救治死亡。这件事的责任认定取决于细节,救护车上的医生已被停职,这一处罚是否到位和恰当,舆论出现很多争议。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31日消息,针对网上反映的在航昌路376弄小区120急救医生未向求救患者施救的情况,浦东新区卫健委立即连夜启动对120急救中心的调查。

我认为,这件事之所以格外牵动人心,还是因为它发生在上海的“封城”期间,让人联想起上海当前的高强度抗疫必然会挤占大量医疗资源。现在网上有一些上海病人和家属的求助信息,其中急需得到透析的情况最多,众所周知,透析不及时是有生命危险的。

如何保障在强化抗疫期间非新冠病人得到救治,对各地都是考验,上海现在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上海的医疗资源相对更充足些,但挑战同样是巨大的。

不过一些人提出,因为医疗资源被防控新冠挤占,导致其他死亡大量增加,那些死亡加起来可能比新冠死亡更多,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香港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它最新一天因新冠肺炎死亡135人,近日大致是这个数量级,上海出一例次生死亡都很轰动,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数量,在全国其他高强抗疫地区也会是这样。

另外,由于中国在每一个时间段里封城的地方都是个别的,大多数城市的病例很少,并不形成对医疗资源的很严重挤占,非新冠肺炎患者因为抗疫而得不到救治死亡的情况不可能是规模性的。

当然每一例不应有的死亡都令人痛心,而且很多病人即使没出生命危险,耽误救治也是痛苦的。在疫情集中爆发的城市,减少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医疗资源的挤占,给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留下应有空间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尝试。

▲3月27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某封控小区内,志愿者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登记。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当前中国动态清零路线的最大挑战还是经济代价太大了,我们很多人都在身边感受到了萧条,奥密克戎被清零的难度远远高于之前的新冠毒株,它对经济的伤害难以控制。老胡的一位亲戚在铁路上工作,他已经因为公司事实上停运而在家“休息”两周多了。他们好在是国企,基本工资照发,但那些服务业的私企和个体经营者怎么办?对“手停口停”的他们来说,防疫导致的经济损失真的要比染上致死率已经不高的新冠病毒更加可怕。

抗疫导致GDP下降,它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折射了很多人家生计的艰难。因此缩小全社会的经济损失,这已经不是抗疫中的次要问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它就是抗疫本身。

▲3月28日,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鸿宝一村(南区)的志愿者为居民送菜。新华社发(王燕婷 摄)

只有把经济损失能够不断压下来的抗疫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所以国家强调一定要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效果,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既要......又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因为难,才预示了好的结果和成绩。西方从一开始就逐渐躺平,很简单啊,但结果是造成那么多人死亡。中国则艰难探索了一条自己的路,从而奠定了我们之前抗疫的明显成就。

我们的探索停不下来的,病毒在变异,如果我们固守老办法,不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就是另一种“躺平”。我们的封城要更加有序,最大限度避免医疗挤兑,并全面减少次生损失。我们的整体经济面不能被少数疫情的散发绑架,医学的进步需及时跟进,不断给精准防疫提供新武器。面对新的探索,老胡相信,我们的国家行,而且必须行。

责任编辑:zN_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