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这些年老家农村是相当的好了,比城里人过的滋润,我最近都想回农村了
2022-04-03 06:30:04 来源: 蚊评

【本文来自《当年值得怀念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老李_HeBUT

尤其是现在,城里人对农村生活充满着浪漫的想象。我也是在黑龙江考出来上的大学,可能跟作者年龄可能相仿,深有同感。小时候赶上生产队,生产队在端午或中秋会会杀猪,给社员分配,加上过年,算是肯定能吃上肉的时间,鸡蛋是奢侈品,来了客人才能吃。黑龙江冬季很冷,上高中之前,没穿过秋裤,都是光腿直接穿棉裤,吃的就只有酸菜和土豆,偶尔从地窖里拿出来个红萝卜,切开一家人当水果吃,倒是其乐融融。工作后,单位有在山区下过乡的知青,他们说偶尔馋了会把生产队的牛从半山推下去...不能直接杀,否则会被认为是破坏生产资料。

我们公社十来个自然村,初中四个班,有几个毕业时考上了小中专(就是小师范,或者卫校,名额很少),考上70里外的县城重点高中的有三个人(我是三分之一),其中一个还是外县的学生。另有几个上了30里外镇上的普高。

城里也好不到哪里,83年上县城重点高中,城里隔天断电,冬天宿舍取暖靠煤炉,早上起来都是把脸盆里的冰砸开洗脸...

至于升学率,我们高中是70%,包括中专,比如兰州石油学校,桂林航天学校,我们班都有考上的,中专毕业到单位工作也是干部编制。那时候没有982,211,双一流这些花里胡哨的概念,只有委属重点(教育部直属,教育部那时候叫做教委),比如清华北大,天大南开,部署重点,就是归教育部以外的其他部管辖的大学,比如东北大学(那时候叫东北工学院),归冶金工业部,还有省属重点,比如黑龙江大学,再往下就是一般大学、大专、中专。

其他普高,升学率就很低很低了,这些高中返乡生,我们那俗称大学漏子,有一些当民办教师的。

总之,70-80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年代,也是物资匮乏的年代,至少黑龙江是如此。

哪有秋裤啊。我印象中就3套衣服吧。小时候,冬天棉袄,从入冬穿到春天,然后就是单衣,2套。换着洗。

不过回想起来也有很多好玩的,温馨的时候,村里人都互相帮忙。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因为家里啥也没有。哈哈。

我印象中,我们村最红火,人气最高的时候大概就是80-90年左右吧。正负误差1年。那个时候刚刚分地。由于黑龙江农村人少地多,从分地开始,家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了。然后村里第一台录音机,第一台黑白电视,第一台彩色电视。逐步的进入各个家庭。虽然家里依然没钱,但是人们脸上都是笑容。日子也逐渐好起来。

然后,农村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贫富差距开始拉开。人们脸上也逐渐失去了笑容,再后来,纷纷进程打工,然后农村肉眼可见的衰落。城市肉眼可见的蓬勃。

不过最近这些年,老家农村是相当的好了。地多人少,种地也不那么辛苦了。都是机械化了。但是都是老头,老太太了。50岁一下的都属于罕见的年轻人了。

现在比城里人过的滋润。我最近都想回老家农村了。

责任编辑:zN_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