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当前时讯:如果不打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还有机会统一中国?
2022-10-09 22:36:54 来源: 特种侦察连

NO.1814 - 如果不打赤壁之战


【资料图】

作者:冷写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公元208年,在基本平定了北方之后,曹操挥师南下,开启了征讨南方各个割据政权的征途。

7月,曹军逼近荆州。8月,荆州牧刘表病死,次子刘琮继位。9月,曹军至新野,刘琮投降。驻守新野的刘备被迫南逃至江夏,与刘表长子刘琦合兵一处,共御曹军。

此时,除了刘备、刘琦占据的江夏郡,荆州其它六郡已全部投降曹操。刘备和孙权的西边门户大开,随时面临着曹军沿江而下的大举进犯,形势不容乐观。反观曹操却没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获得了原属刘表的七、八万兵马和长江中游的大片地盘,还得到了一支训练有素,实力不俗的,曹军最缺乏的荆州水军,进而从西部对孙、刘两家形成了半包围的侧击之势。

赤壁之战前刘备仅据有新野

这个意外获得的“超级大礼包”让曹军实力大增,更让踌躇满志的曹操非常笃定的认为,解决孙、刘等“余孽”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荡平江东的抵抗势力,天下可定。

可这时,曹营中的谋士贾诩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三国志》: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贾诩

曹操处于统一中国最好的时机

贾诩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巩固、消化和吸收刚刚占领的新地盘,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想评判贾诩的这番话是否在理,还得分析一下当时的曹操到底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若条件允许,曹操为何不去成就一番霸业呢?

南下打赤壁之战以前,曹操已经称霸中原了,整个北方除了辽东的公孙康和西北的马腾、马超外,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而这两家都偏安一隅,距离曹操的统治中心很远,对曹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经营汉中多年的张鲁,实力和地盘有限,对曹的政治态度不明,一会儿想归附,一会儿又想蹦跶,更像是墙头草。

马腾

占据西南和长江上游的益州牧刘璋,本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后人,地盘够大,人口够充足,也有一帮愿意追随他的手下,无奈刘璋性格懦弱,毫无进取心,听闻曹操就吓得直哆嗦,心里是想降曹的(只不过历史没给他这个机会,最后是降了刘备);剩下的就是被曹操屡次打击,到处逃窜的刘备集团和东吴的孙权集团了,当时的刘备狼狈至极,丢了家属和根据地,一路南逃,差一点就被曹军灭了。

孙权集团更不像外界看上去的那样铁板一块,对于曹操大兵压境,朝堂上主降派和主战派天天吵吵,拿不出一个统一意见,弄得孙权举棋不定,烦躁至极,若不是最后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搞不好也得降曹。

周瑜

纵观当时的中国,曹操的确是最有条件完成统一的诸侯了。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从未有大的败绩,一路打下来,消灭了好几位强劲的对手,且刚夺取荆州,兵力最强,士气也最旺,是曹操实力最为巅峰的时刻,不趁自己最强,孙、刘最弱的时候一鼓作气完成统一霸业,还等待何时呢?

因此,贾诩的谏言曹操不可能听得进去。

贾诩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巩固新占地盘,收服人心,休整部队,暂缓用兵,这是必要的。曹军虽强,经过多年征战,已是疲惫之师。若趁着己方休养的时机,正好可以派人分化、瓦解孙权集团,最起码不能让孙、刘两个政治集团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曹操之前用的这招可是屡试不爽,干翻过不少对手。

曹操

另一方面,如果无机可乘,就不要急用收复江东,只需在这个方向上对孙、刘保持一定的战略威慑,令其不敢轻举妄动,即可。同时挥军西进,先集中兵力攻占汉中和益州后,完成对刘备和孙权集团的包围,最后再歼灭之,未尝不可。历史上几次统一中国的战争,都是按照上述迂回中西部、反向大包围的进军路线完成的。

至于贾诩说的后半句话“则可不劳众而江南稽服矣”,那得看针对谁,对付刘璋、张鲁之流是有效果的,用在东吴主降派张昭等人的身上也会有起色,但对孙、刘集团整体作用不大。东吴因为有周瑜、鲁肃、程普、黄盖等一批以武将为主的主战派,为了安抚他们以不至于东吴分裂,短期内孙权不会选择投降,顶多就是消极抗曹,维持自己江东六郡的统治。

孙权

而对于刘备政治集团而言,更不会降曹。虽然刘备起兵时既比不上有曹氏、夏侯氏鼎力支持的曹操,也拼不过祖辈、父辈给留下丰厚基业的孙权,是三国创始人中起点最低,家底最薄的一个,但他却是最顽强,最努力的一个。

没有背景和靠山,便陆续投靠了八位主公栖身;无贤士相助,便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辅佐自己;没兵没将,便一路招兵买马,除关、张二人外,又先后将赵云、黄忠、魏延、马超等猛将纳入麾下,虽前期屡战屡败,被曹追杀,一直在逃命。可刘备韧性十足,却挫越勇,很像只打不死的小强,最终一路打怪升级,变成了大BOSS。

刘备

像他这样坚韧不屈的人,放眼历史,也没几个,是自然宁可战死,也不会屈服的。所以,以实力和威名迫使敌人降服的办法并不适用所有的政治对手。

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当时还是之后发生赤壁之战,曹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就是水军的建设问题和在南方地域作战的问题。

先说说水军,之前曹军的战斗力全部来自陆战,虽堪称当时地表最强军队,可全军上下,几乎没有深谙水战的将军和兵士,对江面上的排兵布阵,战术攻略基本上一窍不通。唯一能倚仗的就是新降的荆州水军,可因为刚入曹营,与曹操本部兵马需要时间磨合,双方接触时间又不长,也缺乏政治互信,想要在曹操的支持下迅速形成一支战斗力可以碾压东吴水军的曹营水军,短期内办不到。野心急剧膨胀的曹操可没这个耐心和时间去等。

程普

至于在南方地区作战,对曹军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三国志.刘备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赤壁之战,在同样的一块区域作战,为何孙、刘联军那边啥事都没有,曹营这边怎么就染上了瘟疫呢?一是由于曹营中北方士兵,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本身就容易感染疾病,二是因为曹操这一路南下的过程中,干过不少屠城的事,杀戮之后又没有及时掩埋尸体,在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不爆发瘟疫才怪呢?曹军这种管杀不管埋的粗暴行为背后,暴露出曹军在南方的自然条件下作战是没有经验的,非常容易造成非战斗减员。

赤壁之战形势图

江南地区水网、河流纵横交错的地形地貌也不利于曹军重装部队的行动,反倒是很适合东吴派出小部队袭扰。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熟悉地形和气候的当地降兵降将去解决,但曹操的性格又不允许他敢放手大胆的重用归降的兵将,(重用原荆州降将蔡瑁和张允任水师都督训练水军,那是没有办法,曹军都是旱鸭子)。

实际上,曹军虽声势浩大,不少地方割据势力或臣服,或投降,屈于曹操的淫威之下,但真正视其为明主的,甘心效犬马之劳的能有几人呢?兜兜转转几十年,对他忠心耿耿的还是当初跟他起兵时的老部下和儿子们所率领的本部兵马,几场奠定曹操霸主地位的硬仗也都是靠他们打下来的,这一点曹操心里很清楚。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都扩大了地盘

越是到后期,曹操对归附的降兵降将的态度就越慎重。他才不会如刘备那样与关、张结拜为生死兄弟,也不会与手下重要谋臣相濡以沫的相处成为亦君亦友的关系,只会留下那句饱受后人诟病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鬼话。曹操多疑善变的性格缺陷,注定日后能为他真心实意效力的归降势力会越来越少,这是他统一霸业上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失去了统一华夏的机会

曹操执意打赤壁之战,这在战略方向上是对的,只是有些操之过急,哪怕再多准备个半年左右时间,仗打的会更稳妥一些。另外,由于面对的是南方的大江大河,又是曹军不熟悉的水战,在某些战役细节的把控上差了那么一些,让孙刘联军趁机钻了空子,不幸大败而归,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

责任编辑:zN_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