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谷智轩。前段时间,日本数字化大臣河野太郎召开了一个记者会,表示他决意向软盘“宣战”,准备淘汰掉这个过时的存储设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亲自背书,要求把这事作为“数字化改革的最优先事项”来推进。我的第一反应是:日本这么发达的国家,竟然还在用软盘?软盘,曾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存储设备,但屏幕前的很多小伙伴,可能都没有见过这玩意。现实中,在日本的许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的一线,软盘依然“顽强地”工作着。本期《轩讲》就来聊聊,软盘为什么被淘汰?软盘为什么难以被淘汰?
(资料图片)
1956年,IBM公司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硬盘驱动器,可以容纳最多5MB的数据。这么点容量,放在现在,可能连一张手机拍的照片都存不下。但是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MB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容量大也是有代价的,最早的硬盘由50个24英寸的盘片构成,重量超过一吨。整个大小,甚至比一台双开门的冰箱都大。交付的时候,需要动用叉车,才能把它装到大型的货运飞机上,基本就和“便携”两字无缘了。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为了解决传输数据时便携性的问题,软盘就应运而生了。1967年,IBM又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软盘。软盘是硬盘的亲兄弟,都属于磁盘。最早的软盘,只能存储80KB的数据,但大小只有8英寸,运输起来非常方便。软盘问世以后,作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移动存储设备,随着个人电脑的出现,逐渐开始普及了起来。
1976年,希捷公司的创始人艾伦·舒加特,进一步缩小软盘的体积,发明出了5.25英寸的软盘。这种软盘被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所采用,当时生产的16位个人电脑,都配备了一个标准的5.25英寸软盘驱动器,使用者要往里面插入一个装有操作系统的软盘进行引导。
1980年,日本索尼公司在此前的基础上,开发出的3.5英寸软盘,更是成为了世界上卖得最成功的软盘产品,并且在1984年,成功被认定为ISO国际标准。惠普、IBM、苹果等公司,都纷纷在自家个人电脑上配备3.5英寸标准软盘驱动器。从1989到1996年,全世界一共卖掉了127亿张软盘。说软盘是那个年代最成功的移动存储设备,丝毫不为过。不过,这也是软盘最后的“高光时刻”了,随着硬盘体积的小型化、成本降低,加上文件体积越来越大,容量只有1.44MB软盘,应对这些需求越来越力不从心。
对那个年代有记忆的观众或许知道,如果要用软盘,把一个比较大的文件,从一台电脑传输到另一台上,需要用专门的软件,先把这个文件切割成好几份,再分别导入不同的软盘里,再分别把这些软盘插到另一台电脑上,最后再用软件,把这几份文件合成回一整个,步骤非常繁琐。
但软盘厂家也是尝试过自救的,比如1994年,美国的埃美加(Iomega)公司,就曾经推出过外形与3.5英寸软盘几乎相同的ZIP盘,问世之初,就支持100MB的存储容量,是软盘的70倍,后续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升级,最高可以支持750MB的存储容量。ZIP盘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后软盘时代”里,最有望接班传统软盘的移动存储设备,在问世之初,就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但ZIP盘始终没有办法解决一个所有软盘的通病——那就是驱动的兼容问题。软盘需要插入相应的软盘驱动器里,才能读取。ZIP盘每次迭代,对应的软盘驱动器,也会同步更新。但PC用户,并不会为了存储设备的兼容性,而频繁更换电脑上的软驱。ZIP盘不断迭代,虽然容量越来越大,却也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兼容问题。如果用户把一个100MB的ZIP盘,插入250MB的ZIP驱动器里,虽然可以读取里面的数据,但往里面写入数据的速度却很慢;如果把一个100MB的ZIP盘,插入750MB的ZIP驱动器里,那就只能读,不能写了。
此外,ZIP驱动器的价格,也阻碍了其推广。厂家每次推出新型号时,价格总是很高,人们基本买不起,过几年好不容易价格降下来了,商家又推出了新的型号。驱动器价格居高不下,打击了消费者更新软驱的意愿,毕竟软盘不是手机,谁没事总是换着玩呢?最终,ZIP盘还是没能取代传统软盘,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自救失败的软盘,受到U盘、硬盘、SD卡、光盘和互联网的多重挤压,开始逐渐没落。1998年,全球软盘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花王公司,率先宣布退出软盘业务。2009年,日立麦克赛尔和三菱化学,分别宣布停止生产软盘。2010年,最后一家生产软盘的企业索尼公司,也在官网宣布停止销售软盘,个人电脑也不再配备软盘驱动器,软盘从此成为了绝唱。
不过在另一些地方,早已被时代抛弃的软盘,却依然顽强地工作在第一线。
比如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去年12月27号,东京警视厅宣布,他们弄丢了两张软盘,其中记录着向东京目黑区政府申请公营住宅的民众的个人信息,包括申请者的姓名、性别和出生年月。警视厅的负责人为此道歉称:“将在内部贯彻相关事件的指导和培训,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到了今年4月,日本山口县阿武町准备给463户家庭发放每户10万日元的补助金时,又因为操作失误,把这笔钱全部汇给了一户人家。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当地的政府一直是使用软盘,向银行提交的汇款数据。过去负责的资深员工被调走了,新来的员工又不熟悉怎么操作,把错误的数据提交给了银行,导致银行把钱汇错了。而当政府找上收款者要求还款时,对方则称钱已经花完了,没法还款,还以“要去洗手间”为由偷偷溜走了,当地政府不得不召开记者会向居民道歉。
即使是在全世界已经停止生产软盘的第12年,日本的政府和金融机构,依然在大量使用软盘来传输数据。政府在向居民收社保费、税金、招标转账、给公务员发工资的时候,基本都是和当地的银行合作,来代为转账的,政府先向银行提供账户和转账的项目等数据,向银行说明哪个账户以何种名义,转多少钱,而这数据些都需要通过软盘来传输。软盘在今天的日本有多重要?横滨银行是神奈川县政府指定的合作金融机构,负责为神奈川县政府执行公款转账的业务,2019年,神奈川县政府做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县政府为了和横滨银行传输数据,每年需要使用150万张软盘。
为什么日本迟迟无法淘汰掉软盘?其实不是不想,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了。日本作为一个IT技术曾经很发达的国家,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改革,而在当时,软盘就是最先进的移动存储设备。而一旦一个系统建立,银行和政府希望的,就是这套系统可以一直保持稳定运行,不再需要频繁维护和更新,因为维护和更新都要花费大量成本,期间可能还要面临业务暂停、新系统无法运行、无法兼容旧系统等问题。一旦出问题,对政府和企业,又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
就拿日本的银行系统来举例,很多日本银行,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期间,建立的数字化系统。这个时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从股票市场上获得融资,市场的融资业务呈现“去银行化”的趋势,迫使银行拓展贷款以外的收入来源。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口持续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地方银行,业务收入越来越低。日本的金融机构在这一时期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有节约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要通过这些数字化系统,来开拓一些新的创收来源,收“服务费”。比如直到今天,在日本银行的ATM机里取钱,都还是要收手续费的,而且费用不低。日本的ATM机还是分时间段收手续费的,工作日的上班时间不收手续费,工作日的下班时间和休息日收手续费,弄得跟ATM机里有个人真的在上班似的。“从ATM机里取钱要手续费”,这对很多国家的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但这笔手续费,已经成了很多日本地方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没了这笔收入,他们的经营就可能出现困难。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的大量地方中小银行,就面临着严峻的营收问题,经济上缺乏新的增量,收入也就难以进一步增长,也就拿不出更新系统所需要的钱。这一点对日本各地的政府来说,也是一样的。
日本在淘汰软盘的过程中,经常就遇到这样的困难:有些时候是银行升级了新系统,但政府用的却还是旧的,为了让两边可以继续传输数据,银行就不得不购置连接USB插口的外置软盘驱动器,来继续兼容政府的旧系统。有些时候是政府手头资金宽裕一些,更新了新系统,但银行的却是旧的,政府为了能继续给银行传数据,只得让基层的公务员购买USB软驱,来读写数据。此外,政府、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有些时候A部门已经升级了,B部门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在使用旧系统。总而言之,只有当你和你对接的客户,同时更新系统,软盘才有可能真正被淘汰,不然就永远是新系统兼容旧系统,旧系统永远没办法淘汰。
这种尴尬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日本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改革了。为什么才决定改革呢?因为软盘本体本身,就是一张非常薄的存储介质,比起光碟、硬盘,更容易出故障,一张软盘的使用寿命,平均是五到八年,日本最后的软盘生产商索尼,已经在2011年停产,日本现在使用的软盘,已经都是“超龄服役”的状态,设备稳定性越来越差,故障率也越来越高,而且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也找不到人来修。人们只能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购买过去的存货,虽然各个地方的政府机关,都有一些自己库存的软盘,但随着时间的消耗,库存只能越用越少。往后软盘的价格还会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难买到。现在在日本亚马逊上,10张1.44MB软盘,要价32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160多。再继续坚持使用软盘,成本已经远远高于重新升级、换一套新系统了。
日本的IT技术发展相对较早,一度占据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软盘产能,甚至主导了软盘国际标准的制定,这也导致很多日本的政府机关和企业,都对软盘存储技术形成了非常大的路径依赖,这也同时影响了新的存储技术取代软盘的进程。从软盘到光盘再到U盘,最后到云存储,移动存储的技术其实已经迭代了好几代,但日本依旧在顽固着使用最初的一代。如果日本能早一点普及云存储技术,那全国各地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就可以省下一大笔买软盘和USB软驱的钱,极大地提升政府和金融部门运作的效率。然而,日本进入“失去的30年”后,社会各界普遍心态保守,企业即使赚到了钱,也不拿去投资扩大生产提高效率,而是一味把赚到的钱存起来,这又反过来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整体提高。如果新事物的力量不够强大,其“增量”不足以取代旧的“存量”,那人们就只能继续在旧的“存量”上内卷,过去的成就,反而会成为如今发展的“诅咒”。这个例子,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警惕。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轩讲》的全部内容。这档节目现在会固定在我的个人号发布,每周两更,一般是在周三晚间和周六早上,还请各位点个关注。最后还是少不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吟唱环节:观察者网是一家独立而负责任的新闻网站,我们秉持全球视野、中国关怀的理念,为大家制作节目。想要支持我们的朋友,可以加入付费会员频道观察员,年费198,使用我的邀请码007可立减十元。现在充值或续费,可领取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出品的《东方学刊》第十六期和范勇鹏老师著作的《从公司到国家:美国制度困局的历史解释》,限量三百套,大家赶紧行动吧!
-
【金融街发布】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各类市场机构及其...
-
环球热头条丨【环球财经】印度股市Sensex30指数11月4日上涨0.19%11月4日,印度股市Sensex30指数以60950 36点收盘,较上个交易日收盘时的60836 41点上涨113 95点,涨幅为0 19%。
-
【天天报资讯】【新华财经调查】浙商银行重要指标“垫底”上市行 董事长长期悬而未决浙商银行日前发布三季报,虽然净利润增速较中报有明显提升,但三季报公布当天该行A股股价下跌1 79%,10月31日盘中触及历史新...
-
北交所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股名单,并拟于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根据指数编制方案,北证5...
-
恒生指数大涨5.36% 互联网科技股集体拉升香港恒生指数4日大涨5 36%,重上16000点,报收16161 14点,本周涨幅达8 73%。恒生科技指数涨7 54%,本周涨幅达15 63%。
-
【金融街发布】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2022-11-04 19:42:37
-
环球热头条丨【环球财经】印度股市Sensex30指数11月4日上涨0.19%
2022-11-04 19:38:59
-
【天天报资讯】【新华财经调查】浙商银行重要指标“垫底”上市行 董事长长期悬而未决
2022-11-04 19:37:32
-
北交所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
2022-11-04 18:23:41
-
恒生指数大涨5.36% 互联网科技股集体拉升
2022-11-04 17: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