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环球观速讯丨“上次没把你打疼,那就再打一次,打服为止!”
2022-11-08 05:45:18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作者 | 清歌向暖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周

01


【资料图】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正月十八,朝鲜参赞郑期远又风风火火跑到北京,给大明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大消息:

之前小西行长和沈惟敬策划的“和谈”,其实是两人私下联手做的局,大明、朝鲜、日本都被他俩蒙在鼓里玩了两年多!丰臣秀吉现在知道了,已经撕毁停战协定,准备第二次渡海攻打朝鲜!

郑期远的意思就是,继续跟大明讨要救兵。

对于郑期远的报告,兵部尚书石星不以为然,因为:

1、

据刚从日本回来的“册封使”杨方亨所报告——杨方亨之前到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事情已经办完了,但日本方面嫌弃朝鲜在礼节方面对他们不够重视,所以中间出了点岔子,现在兵部正调解呢。

2、

你们朝鲜应该学会自己防备日本,不要什么事情都依赖天朝救援。整天麻烦我们给你出头,你们的国王李昖在干嘛?

3、

上次李如松援鲜的经费,你们是不是可以先报销一点?

《明神宗实录》载:

朝鲜国王李昖以倭情紧急请救。

兵部言:

此奏乃去年十一月以前事,是时册使未回,日本以朝鲜遣使官卑礼薄,不纳其使,归报有仍欲索要王子等语。

今杨方亨奏报,封事已竣,止是责备朝鲜礼文,已经覆议令沈惟敬调戢矣。

其请兵一节,宜敕朝鲜自为提备,不得专恃天朝救援。

得旨:行朝鲜国王,修备修睦,以保疆土,毋得偷安起衅。

很明显,大明对出兵援朝这种出工出力还要出钱的事情,已经感到厌烦了。

02

郑期远吃了闭门羹,但他不会死心的,事情没办好,自己回到朝鲜也没法跟李昖交代。

所以索性心一横,在大明兵部当起了钉子户。

不仅如此,郑期远还仿效申包胥哭秦廷,在紫禁城外竖了块牌子,天天去哭。

还别说,这招挺好使,连很久不上班的资深宅男万历都被惊动了。

二月五日,万历下诏,让朝臣们开会廷议,专门解决朝鲜问题。

恰巧,会开到一半的时候,万历收到辽东副总兵马栋的紧急奏报:加藤清正于上个月(正月十四日),已经率200多艘兵船,登陆朝鲜,在蔚山西生浦等地驻扎,其兵力不下两万多人。

没几天,辽东又传来塘报:倭寇进展神速,已经攻下庆尚道的梁山,驱逐了梁山太守。

综合了这些情报,万历才相信朝鲜方面确实不是在搞欺诈。

而且在万历看来,丰臣秀吉此番入侵朝鲜,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朝鲜是我罩着的,你丰臣秀吉还敢来挑衅,我不要面子的吗?!上一次没把你(日本)打疼,那就再打一次,打服为止!”

03

于是,力主明日和谈的兵部尚书石星,被万历革职下狱;兵部左侍郎邢玠被升为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御倭经略,全权料理朝鲜事宜;山东右参政杨镐经理朝鲜军务。

李如松此时正在辽东准备对付蒙古土蛮部,分不开身,所以就让原延绥总兵麻贵署都督同知衔,为备倭总兵,准备再度抗倭援朝。

同时,明军开始向朝鲜进发。

第一批到达朝鲜王京汉城的,就是在第一次援朝时,战绩颇为出彩的辽东副总兵杨元。

0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援朝战争打完之后,按照停战协议,明军是一个不剩的撤回了辽东。

而日军却在釜山磨起了洋工。

所以等第二次侵朝时,经过丰臣秀吉的补充之后,日军兵力反而比第一次还要多,达到165000余人。

而杨元进入朝鲜时,其手下兵力仅有3000人马。

即使在一个月之后,麻贵带领主力进入汉城,明军兵力也仅有17000余人。

至于明军其他部队,规模和杨元差不多。

比如,

屯兵全州的陈愚衷,麾下3000骑兵;

进驻忠州的吴惟忠率有4000浙兵;

参将茅国器率兵3000。

等等。

各处明军全部加起来,总兵力也才大概在30000上下。

比李如松入朝的时候还要少。

(其实明军人这么少也是没办法的事,主要原因还是朝鲜不承担明军的粮草,明军一切人吃马嚼全都要从辽东发运。)

这么少的兵力,自然不可能和日军在野外打阵地战。

所以在战争初期,麻贵给各处将领分派任务时,只有一条要求:凭城据守。

05

此时,日军正兵分两路,计划东西夹击朝鲜南部的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从而实现丰臣秀吉鲸吞南四道,再夺汉城的战略计划。

朝鲜当时直面日军的最南部防线是全罗道的南原。

如果让朝鲜兵去守南原,那一定是缺心眼,不用想都知道,朝鲜人一定会跑路。

所以麻贵把守卫南原的任务交给了杨元,并让朝鲜全罗道兵使李福男率领1000人马作为协防。

而事实,比麻贵预料的更坏。

朝鲜都体察使李元翼等人,私下里和日军右军大将加藤清正私下达成协议,约定互不攻杀;并主动让加藤清正通过自己的防区。

邢玠《直陈朝鲜情形疏》载:

李元翼、权栗、成允文等该国将兵之官也,今各避于极东一隅。

经理(杨镐)牌催而不应,国王督发而不理。

而李元翼领兵一枝与清正往来私通,经过彼此,俱不相杀,此已足骇异矣。

于是,一夜之间,除了南原城之外,庆尚道、全罗道全境失守。

南原城内也好不到哪去,杨元领兵进城时,小民百姓已逃散一空。

为了稳定军心,杨元特意绕城巡视了一圈,但没什么卵用,因为他发现连驻守的朝鲜兵也溜得一个不剩。

没办法,杨元只能把自己有限的3000兵力再次分兵:

城墙上800名;

堞楼里1200名士兵;

另外1000人做为游击后备力量,顺便监视朝鲜“友军”,以防他们打仗的时候帮倒忙,别被偷了家。

06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十三日,日军正式抵达南原城下。

领头的,正是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之所以还会活跃在侵略朝鲜的舞台上,一是因为丰臣秀吉的亲信死党实在太少了,即便小西行长三番五次的蒙骗秀吉,秀吉也没法处置他,杀了他队伍就散了,到时候谁来带?

二是小西行长虽然在一次援朝战争里被李如松打成了“恐唐症”(日本一般称大明为唐国),但此时的他手里足足有五万多人。

和明军的兵力配比,达到了18:1。

在小西行长看来,日军每人吐口吐沫都能把明军淹死。如此白捡的功劳,不要才是傻子。

根据《日本战史·朝鲜役》记载:

此时日军的总兵力为56800人,而且已经把南原城给团团围住:

城东:蜂须贺家政、毛利吉成、岛津丰久、伊东祐兵等部14900人;

城西:小西行长、宗义智、有马晴信、竹中重利等部15900人;

城南:宇喜多秀家、藤堂高虎、太田一吉等部12800人;

城北:岛津义弘、加藤嘉明、来岛通总等部13200人。

07

其实这一仗不用打,也知道杨元必输无疑。

但杨元还是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整军备战,坚壁清野,派人把城外所有的民宅全部烧毁。

八月十四日,日军正式攻城。

他们先在城外的护城河边上竖起了三层木栅栏,各自相距百余步,栅栏后面安排上弓箭手和炮队,这是防止明军从城内突围;接着又运来沙石,把南原城外的护城河全部填平。

不过,杨元已经预料到日军的这些行动,所以预先让人在城外埋下菱铁和钉板。

正当日军忙着清理这些障碍物时,杨元趁机让城上的明军放火器,打死打伤一片日军。

不过,这个办法只能用一次,等到第二轮攻击时,日军明显学乖了。

由于日军来的太快,所以明军之前坚壁清野的工作做的不是太到位,南原城外还是有很多土墙和石壁,日军就巧妙利用了这些掩体,向南原城内发射铁炮,打死很多明军士兵。

而且,日军因为此前在火器上吃过明军的亏,所以他们进攻的时候再也不蜂拥而上,而是自动组成数个3人或5人的小分队,蛇形穿梭前进,明军的炮火支援失效了。

不过,这样进攻,致使日军进攻端的力量不足,明军的城防压力反而减弱不少。

明军欢呼雀跃。

08

可杨元知道,明军顶不了多长时间。

八月十五日,杨元派出家丁带一名翻译去城外找小西行长“议和”。

按杨元的想法,小西行长视取南原如同探囊取物,再加上现在派人议和,小西行长一定骄狂自大,不会设防。就趁这个时机,冲出重围。

果然,小西行长上套,对家丁好言抚慰,还赠送了一些粮饷,让他们带回城内。

条件只有一个:明军立刻让出南原。

一切都按照杨元的计划发展。

可杨元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朝鲜军不干了。

他们认为杨元这个时候议和,就是想把他们卖了,然后自己开溜。

这些朝鲜人,本来就不想守城;

先前又因为杨元找人监视他们的事怒不可遏;

现在和日本人打了两天,更加坚定了自己逃跑的信念。

就这样,朝鲜将领金孝义(白瞎了这名字)在夜色掩护下,打开了南原城南门,率先逃跑。

而日军趁朝鲜人打开南门的空档,突入城内大砍大杀。

09

而这个时候,杨元因为连日督战,困得在大帐中睡着了。

忽听四面喊杀声,连忙让传报官宁国胤把衣服和靴子脱下来,带领少数随从从西门突围而出。

但是驻守南原的其他明军将领,就没有杨元这么好的运气了。

中军李新芳,千总蒋表、毛承先全部被杀,麾下3000余明军,除170人历经千辛万苦冲出日军重重包围之外,其余全被日军歼灭。

10

直到八月二十二日,杨元才被明军发现,并用肩舆小轿把他抬回了王京汉城。

李昖闻讯,亲自下城来接。

此时的杨元身中数枪,奄奄一息。

李昖眼含热泪说了一句话:

“大人以小邦之故,至于此极,无任惨痛之至!”

但一旁的麻贵却犯了难——虽然南原丢失不是杨元的错,但按大明军法,杨元是要掉脑袋的。

当然,这件事情麻贵说了也不算,他只有逐级上报,听候处置。

而兵部的官老爷们一贯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最终,杨元以所部阵亡27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的罪名,在辽东镇首府辽阳被当众处斩。

此举意在昭告天下,大明和日军作战,主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赢,要么死!

11

万历下诏,命御倭经略邢玠再带四万大军赶赴朝鲜。

至此,第二次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未完待续)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zN_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