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热闻】清醒看待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切勿夸大,也不要缩小
2022-11-28 22:47:30 来源: 梦想去飞翔

一,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是分人群的

如果看对死亡风险的绝对增幅,可以认定:


(资料图片)

对年轻人的危害性弱

对老年人的危害性大

在Omicron时代后,对老年人的危害没有显著下降,但对年轻人的危害更弱了。

比如,在2020年年初,来自中国CDC的统计公告显[1]:

≤49岁人群:<0.5%

50-59岁:1.3%

60-69岁:3.6%

70-79岁:8.0%

≥80岁:14.8%

来自中国CDC的数据,参考文献1

在英国也呈现类似结果。

不过,上述数据应该是病死率,而不是感染致死率。因为存在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被漏诊,从而高估了感染致死率的可能性。

比如,截至2020年6月20日24时,武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340例;但是实际上事后的血清学调研认为,武汉约6.9%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2];对比当时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82.1%的人是无症状感染。

很显然,我们是在漏诊了相当多的感染者后统计出来的“病死率”,而不是“感染致死率”。

根据基于血清学的感染致死率,在2021年1月时,即新冠疫苗尚未上市前,尽管感染致死率有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偏高的水平[3]。请注意,此时还不是Omicron毒株。

模型估算的数值如下[3]:

1 岁: 0.0054%

2 岁: 0.0040%

3 岁: 00032%

4 岁: 0·0027%

5 岁: 0·0024%

6 岁: 0·0023%

7 岁: 0·0023%

8 岁: 0·0023%

9 岁: 0·0025%

10 岁: 0·0028%

11 岁: 0·0031%

12 岁: 0·0036%

13 岁: 0·0042%

14 岁: 0·0050%

15 岁: 0·0060%

16 岁: 0·0071%

17 岁: 0·0085%

18 岁: 0·0100%

19 岁: 0·0118%

20 岁: 0·0138%

21 岁: 0·0162%

22 岁: 0·0188%

23 岁: 0·0219%

24 岁: 0·0254%

25 岁: 0·0293%

26 岁: 0·0337%

27 岁: 0·0386%

28 岁: 0·0442%

29 岁: 0·0504%

30 岁: 0·0573%

31 岁: 0·0650%

32 岁: 0·0735%

33 岁: 0·0829%

34 岁: 0·0932%

35 岁: 0·1046%

36 岁: 0·1171%

37 岁: 0·1307%

38 岁: 0·1455%

39 岁: 0·1616%

40 岁: 0·1789%

41 岁: 0·1976%

42 岁: 0·2177%

43 岁: 0·2391%

44 岁: 0·2620%

45 岁: 0·2863%

46 岁: 0·3119%

47 岁: 0·3389%

48 岁: 0·3672%

49 岁: 0·3968%

50 岁: 0·4278%

51 岁: 0·4606%

52 岁: 0·4958%

53 岁: 0·5342%

54 岁: 0·5766%

55 岁: 0·6242%

56 岁: 0·6785%

57 岁: 0·7413%

58 岁: 0·8149%

59 岁: 0·9022%

60 岁: 1·0035%

61 岁: 1·1162%

62 岁: 1·2413%

63 岁: 1·3803%

64 岁: 1·5346%

65 岁: 1·7058%

66 岁: 1·8957%

67 岁: 2·1064%

68 岁: 2·3399%

69 岁: 2·5986%

70 岁: 2·8851%

71 岁: 3·2022%

72 岁: 3·5527%

73 岁: 3·9402%

74 岁: 4·3679%

75 岁: 4·8397%

76 岁: 5·3597%

77 岁: 5·9320%

78 岁: 6·5612%

79 岁: 7·2520%

80 岁: 8·0093%

81 岁: 8·8381%

82 岁: 9·7437%

83 岁: 10·7311%

84 岁: 11·8054%

85 岁: 12·9717%

86 岁: 14·2346%

87 岁: 15·5984%

88 岁: 17·0669%

89 岁: 18·6431%

90 岁: 20·3292%

91 岁: 22·1263%

92 岁: 24·0344%

93 岁: 26·0519%

94 岁: 28·1760%

95 岁: 30·4021%

96 岁: 32·7239%

97 岁: 35·1335%

98 岁: 37·6213%

99 岁: 40·1762%

100 岁: 42·7856%

大家可以发现,1岁时的感染后致死率偏高,然后逐渐下降,在6岁降低到最低(即0.0023%),最低水平持续到8岁,再从9岁开始逐渐上扬。

我们再参考多次香港的统计公告,请注意此时已经是Omicron毒株时期(见图)

Omicron毒株在香港爆发早期的数据

Omicron毒株在香港爆发早期的数据

我们先看<40岁人群,如果没接种疫苗的感染致死率是≤0.05%;

从≥40岁开始,如没接种疫苗,感染致死率开始飙升,从≥0.16%起步而逐渐上扬。

我们可以发现,相对既往毒株,Omicron毒株在对<40岁人群的致死效率是有下降。但对≥40岁人群没有明显区别。

当然不排除香港统计公报里存在部分漏报,导致该数据为病死率,而不是感染致死率。

但如果存在漏报,理论上年轻人的漏报更严重,因此可以进一步肯定Omicron毒株对单个年轻人的危害性下降。对≥40岁人群并没有如此。

实际上,我们上面提到的都是个体杀伤力。Omicron的传染性较前有大幅度增加。这就导致了它偏离直觉的:单个杀伤力下降,群体杀伤力上升。

即感染致死率下降,而死亡率上升!

(感染致死率=死亡人数÷感染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

在感染致死率下降的同时,Omicron所带来的死亡率反而增加。

二,疫苗接种可以大幅度减少危害

这点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是如此。这点从几个香港的统计公报都可以看出来。而且,香港的数据是采集自Omicron毒株爆发流行后。

所以,认为因为Omicron毒株的毒力下降,所以大家都不需要疫苗接种了。这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感染致死率的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疫苗接种,

感染致死率的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疫苗接种

这点最近科学美国人有一篇文章就指出:在美国,新冠病毒感染在所有年龄组别中,均是主要死因之一。毕竟,年轻人本身的死亡率就偏低。

而根据北美精算师协会的报告显示,虽然老年人因为新冠感染而死去的绝对数值高,但是老年人本身死亡率就高,所以,超额死亡率变化幅度较小。

与之相反的是,渴望自由蹦迪的年轻人超死的幅度反而更大-----尽管其绝对死亡数值偏低。

北美精算师协会的新冠死亡报告

北美精算师协会的新冠死亡报告

北美精算师协会的新冠死亡报告

北美精算师协会的新冠死亡报告

而要如何解释老年人的死亡增幅的相对幅度反而比年轻人偏低呢?这可以用美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偏高解释!

可见,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也就是说,不要因为自己年轻,所以就不需要疫苗接种。尽管你的死亡绝对风险偏低,但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风险增加的相对幅度很大。

另外,从参考文献2也可以发现:3岁以前儿童的感染后致死率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也急需要疫苗接种。

在这里,再次呼吁中国有关部门尽快给6个月-3岁儿童开始新冠疫苗接种。

最后的总结:

1,破除Omicron毒株的毒力下降迷雾。对<40人群或许成立,对≥40岁未必。考虑到Omicron有更强的传染性,所以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2,无论什么年龄段,都需要疫苗接种来保护自己。

补充阅读:

1,《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走科学抗疫道路!》

2,《以社区为基地,打一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

3,《用封城来抗击新冠疫情,真的是好处大于坏处吗?----用「武汉数据」对比「美国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2,He Z, Ren L, Yang J, et al. Seroprevalence and humoral immune durability of anti-SARS-CoV-2 antibodies in Wuhan, China: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level, cross-sectional study [J]. The Lancet, 2021, 397(10279): 1075-1084.

3,COVID-19 Forecasting Team. Variation in the COVID-19 infection-fatality ratio by age, time, and geography during the pre-vaccine era: a systematic analysis. Lancet 2022; 399:1469.

责任编辑:zN_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