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阿凡达2》最令人失望的地方,倒不是剧作的粗陋,而是内核的降维
2022-12-22 19:44:59 来源: 多动症孩童没有爱

微博@枪稿:


(资料图片)

《阿凡达:水之道》最令人失望的地方,倒不是剧作的粗陋,而是内核的降维。

十三年前的《阿凡达》,最动人之处在于构建了一种文明的认同感。它使得每个观众——每个地球人,最后都深深认同了纳美星人的文明,以至于愿意为了捍卫它,把枪口对准自己傲慢的同胞。这种“反认他乡是故乡”的心理构建是极其困难的,但《阿凡达》做到了。

具体说,它是从两个维度做到的。

第一是私人情感,也就是地球人与大蓝人的爱情。

这场爱情的最大难题,不是剧作上怎么实现的问题,而是视觉上如何成立。换言之,导演要做到的不是让男主角爱上女主角,而是要让每个观众都爱上纳美人。它要绕过视觉的差异,最终达成情感的共振。这就需要技术的加持。而《阿凡达》技术最牛逼的地方,就是通过形象设计、表情动作捕捉,再加上3D渲染,最终创造出了一种迥异于人类却依然能被感知和领略的美,使得跨物种的爱得以实现。这之中的技术就不是为炫技,而是落在了实处。若从这个角度夸《阿凡达》的技术完成度,怎么夸都不为过。

其二是一种更阔然的情感,也就是对于纳美星文明的呈现。这种呈现不止在于奇观展示,更在于人文环境的描绘。

纳美星文明完全不同于地球文明。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共生文明。整个纳美星就像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万物则是平等的细胞。所以这里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死观,也有着超越物种的包容性。

从这个角度讲,《阿凡达》实际讲述的是一个异类的故事。

主角杰克是个残疾大兵,在地球上过得很不如意,处处受到排挤。等他来到纳美星,成了阿凡达,不仅有如装上义肢,生命重新变得完整,他最终更被纳美星人接纳,成为他们的一员(甚至领袖)。所以从杰克角度看,《阿凡达》实际在讲述这个地球异类如何找到归属的故事,而这正是纳美文明的特质。

而细看这个同化过程,也非常有趣。你会发现,最终接纳杰克的不是“纳美星人”,而是“纳美星”。也就是说,这里并没有一个像人类那样的主宰,可以决定一切。相反,要融入纳美星,就要学会和这里的万物共处。

所以在纳美,第一个接受杰克的不是“人”,而是“物”,是灵魂树像蒲公英一样的种子开始聚集、附着在杰克身上,如神的启示一般。而随后的日子,杰克要学会的是如何用触角连接万物,是如何与猛兽飞龙建立羁绊,更是如何打通时间,去聆听祖先遥远的回声……

以及,在终极大战中,我们看到,并不是纳美人最终捍卫了纳美星,而是丛林中的巨兽、浮石间的飞龙,冲了出来,有如这个星球的免疫系统,对人类病毒发起总攻。

应该说,《阿凡达》最动人的地方,就是为我们展示了文明的另一种可能性。其迷人之处,不在于奇观和动作,而在于细细摊开文明的褶皱,为我们呈现纳美人如何吃饭、睡觉、做爱,如何于日常中显露神圣的瞬间,如何随着咒语摆动身体,以众人的意志托起一个同胞的灵魂……这种万物有灵的共同体意识,使人最终幸免于孤独这一终极问题。

于是,《阿凡达》的技术最终撑起了一个梦。它使得所有观众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都成了地球的反叛者——都做了一回纳美人,并共享了同一种生命的尊严感。

可是到了《水之道》,这种美妙的体验已彻底消失。

它成了一个过于简单的逃亡故事,成了两种文明表面的武力对决。而其内核,最终落在了一个最为普世的人类情感——家庭之上。虽然它主打的概念“家人是软肋,更是铠甲”,放在当下看,还挺应景的,但究其根本,它造成了情感格局的大幅降维。

在《水之道》,我们失去了文明的另一种可能,我们只是看到纳美人在变得越来越像地球人。于是技术的全面升级,不再带来酷感、爽感,而只让人感觉空洞、疲倦。

至此,一场文明的盛宴,卸去了高贵,成了廉价的化妆舞会。(文/子戈)

红框处是少数几条觉得第二部强于第一部的网友评论

责任编辑:zN_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