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焦点速递!回头看清末塞防和海防的对错,李鸿章和左宗棠哪个是对的?
2023-01-14 16:35:53 来源: Zpuzzle

清末有塞防和海防之分。


(资料图)

左宗棠主张塞防(也有人说主张两者兼顾),主张收复新疆,加强西北边疆的防守;李鸿章代表海防,主张海军。结果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李鸿章主持下建成了亚洲第一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全军尽墨。李对左攻讦不已。

不知道是否有熟悉这段历史的方家,普及一下历史知识?

此外,还有几个想法。

1,清末一直到民国,西北方向的压力较轻,新疆都控制的较好。这是否有左宗棠的功劳在里面,遏制了沙俄的野心?

2,现代中华大患来于海上,海防派对战略方向判断准确。但问题在于海防实际上不可行,海防派行动力不足。如果甲午战争打出较好的交换比,比如北洋水师重伤垂死,日海军惨胜。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应该会得到遏制。清朝会有强心针?

3,甲午海战的结果,和一开始就没有海军是否没有两样?也就是说,北洋水师取得了什么正面的效果?

4,回到题目,按照历史结果,回顾当初的塞防和海防之争,有什么教训可以总结?

上面是一位朋友的提问,我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1884年之前,中国实力最强的海军力量是福建水师,而福建水师的创立者正是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如果对于海防不重视,左宗棠那真是白忙活了。

在与海防派的争论中,左宗棠还持有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海军经费是列入了财政预算的。朝廷每年拨给海军的银子是不会减少的,左宗棠也从未主张要把海军的银子挪用做西征。

而左宗棠为了西征筹的银子,一部分来源于加征的各种税,一部分来源于借款。虽然这些借款最后肯定也是政府来还,但至少在当时没有形成对政府财政的压力。而且,从最后的汇总结果来看,整个西征筹备多年,所花的也不过是2000万两银子——放到乾隆朝,平大小金川就耗费了7000万两银子。而这2000万两银子,换来的是对新疆这1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实际控制权。

所以,从真实的历史来看,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真正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要不要放弃新疆。

而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所列举的种种理由看似有道理,但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漏洞。当年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的理由有如下几个:

边防不如海防重要和紧迫,因为北京距海岸近,而新疆则离京师远;由于财政拮据和新疆之役的胜算毫无把握,这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此役是否可行;新疆土地贫瘠,不值得花高额代价收复;新疆的周围都是强邻,难以长期固守;缓期收复新疆并不是要放弃这片列祖列宗经过百战所得的土地,只不过是保存实力以待他日大举。

这里的漏洞在于。因为假如放弃新疆是合理的,那么将新疆让给俄国人之后,西藏、青海和甘肃不就成了对俄的前线么?

我们假设清政府真的放弃了新疆,而沙俄又对西藏有所图谋,那你把上面这些理由中的新疆全部换成西藏,是不是一样成立?

如果沙俄拿下了西藏,那青海呢?甘肃呢?

如果西北四省丢失,那白居易当年的描写不就又重新出现了么?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二的今天,西藏、青海、甘肃这些地方的财政情况依然不算好,还是需要大量的转移支付才能维持运转。可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些地方“贫瘠”,遇有战事就要放弃,那你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退一步来说,就算当年真的把西征的2000万两银子给了海军,又会如何?

回顾整个甲午战争,清朝并不是输在海战上,而是输在内政上。甲午战争的起源是日本队朝鲜的侵略,而清军在平壤的溃退,导致日本实际上控制了朝鲜半岛。有了朝鲜半岛做根据地,日军才可以肆无忌惮的袭击北洋水师,而不必担心自己的后方。与此同时,也恰恰是因为清廷在对日战争中的方略举棋不定,才频频导致清廷的决策效率十分低下,最终给了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而如果在一开始,清军能够在陆战中固守平壤,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海战。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当年教员一定要坚持出兵朝鲜的原因。因为如果朝鲜半岛沦于敌手,尤其是沦于有强大海军力量的敌人手里,那等同于整个中国的北部海域都将被敌人封锁。

抗美援朝的战例已经告诉我们,如果能在陆战中击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敌人,是可以免于打海战的。

在这个角度上说,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也恰恰来源于中国在朝鲜的“塞防”崩溃。

本质上,海军从来不是防御力量,而是进攻力量。在这一点上,日本虽然可恨,按看的其实很清楚。所谓“布国威于万里波涛”,也是看到了海军对于国家发展的价值。同样的,在后来的一战中,也有着不算弱的海军力量的德国,却一直被英国海军封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当你把海军定位于“海防”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输了大半了。因为对于那些海军强国来说,人家甚至不需要直接同你作战,只要有能力封锁你,那就等于实际上给这个国家套上了枷锁。

何况,根据史料记载,北洋水师建军以来,加上各种海军基地,所领取的所有军费也就是不到4000万两白银。而李鸿章一辈子攒下的财产,却也达到了4000万两。(还有一种保守的说法,认为是1000多万两)

“宰相合肥天下瘦”,绝非虚言。

而左宗棠也是做了一辈子高官,最后留下的家产也就是3万多两银子。在清末,对于左宗棠这种级别的官员来说,这已经可以说是寒酸了。

另外多说一句,晚清有所谓中兴四大名臣。除李鸿章与左宗棠外,根据后人推算,曾国藩去世时留下的遗产大约是一万多两银子,而以清廉著称的张之洞,到去世之时更是“房不加一间,地不加一亩”,所留唯万卷图书和一些祖上的房产田地而已。

也就是说,李鸿章一人积攒下的财产,相当于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三个人加起来的千倍,足以支撑左宗棠打两次新疆,或重建一支北洋水师。

哪怕跟左宗棠争论要不要放弃新疆的是曾国藩或者张之洞,他们说不打新疆是因为“财政拮据”都算是理直气壮,唯独李鸿章没资格说这个话——这就如同阿桂、纪晓岚、刘统勋等等都可以说乾隆朝的国库没银子,唯独和珅没资格说一样。

责任编辑:zN_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