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当前焦点!成大事的人,都狠...
2023-01-19 10:30:21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作者|清歌向暖


(相关资料图)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

01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的一天,朱元璋刚刚攻下滁州城。

元帅府门外来了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要求面见“朱重八”。

门房凭多年的工作经验,觉得这名妇人应该和大领导很熟,于是就大着胆子,向朱元璋报告了消息。

朱元璋一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大嫂王氏和她的一双儿女。

朱元璋立刻热泪盈眶。

在和大嫂的交谈中,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的二哥也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在听大嫂讲家事的时候,朱元璋的目光一直没离开一旁狼吞虎咽的18岁的侄子。

现在朱家除了朱元璋,同辈的兄弟姐妹都死光了......

朱元璋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为了朱家的未来,一定要把这个侄子培养成才。

这也是双保险。

一来,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培养更多的自己人,以便更好的掌握军队。

二来,朱元璋目前还没有亲儿子,刀头舔血的买卖风险太大,万一自己哪天不幸“光荣”了,侄子还能继续拉着队伍干下去(当接班人培养)。

朱元璋就给侄子重新取了个名:朱文正。

(朱元璋的干儿子们都以“文”字进行排辈)

02

在朱元璋的大力培养下,朱文正成长很快,文韬武略无一不精。

更重要的是,他谦诚待下,兵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龙凤政权的韩林儿以破陈友谅功,晋升朱元璋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吴国公。

朱元璋即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并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朱元璋如此安排,除了朱文正是他最近的亲人之外,和朱文正本身能力超强也是分不开的。

试想,如果朱文正只是一个拼关系上台的纨绔子弟,以朱元璋的才智又怎么能让他坐这第二把交椅?

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又怎么能服气朱文正?

朱文正正式成为了军方二号人物。

03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特地让朱文正出镇洪都(今江西南昌),防备陈友谅发动二次攻击。

上一次的龙湾之战虽然打赢了,但应天城的危险系数并没怎么降低,陈友谅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果不其然,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尽起国中之兵,号称大军60万,浩浩荡荡向洪都杀来。

陈友谅之所以会挑这个时间进攻,也是算计好的。

此时朱元璋东边的张士诚正在攻打韩宋的首都安丰(今安徽寿县)。

安丰城岌岌可危,刘福通急的一天派出好几拨使者向应天的朱元璋求援。

虽说朱元璋是独立发展,可毕竟还顶着韩宋臣子的名头,现在“皇帝”被围,哪有不前去救驾的道理?让人骂成反贼野心家不成?

因此,朱元璋摆足了诚意,亲自领队救援安丰城,赶跑了张士诚的大将吕珍。

不过,朱元璋赶到时,刘福通已战死,朱元璋只把小明王韩林儿捞了出来。

PS:

现在有一种论调是:朱元璋是故意走慢了才导致刘福通战死的,而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韩林儿。因明初史料缺乏,老王没有查到证据,各位看官老爷见仁见智吧。

04

利好陈友谅的消息不止这个。

1、

手下探报,此时洪都城内的守军只有两万多人!

陈友谅号称水陆大军60万,把水分拧拧干,20万生力军总该是有的。

兵力配比10:1,这种富裕仗在历史上可不多见。

2、

天完国之前也占了很长时间的洪都城,对洪都城的地形,还算熟。

3、

洪都在长江边上。

这种攻城战,陈友谅很有经验。

所以陈友谅信心满满:朱元璋,老子终于可以报一箭之仇了!

先攻下洪都,再打破应天!

05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陈友谅非要先攻击洪都?直取应天不行吗?

朱元璋自己也说过:“ 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

那陈友谅为什么不直接黑虎掏心呢?

因为此时长江沿线池州、安庆、芜湖等地全部被朱元璋占了。

如果直扑应天,万一沿路被朱元璋以麻雀战袭扰,再断其粮草通道......

60万大军粮草断绝,一旦闹起来,可不是好玩的。

还是稳扎稳打,保险。

洪都兵马又不多,只要复制当初在太平城下的战术,直接从船上跳到城墙上去不就好了吗?

白捡的城池,不要白不要。

可一到地方,陈友谅却发现这个办法行不通。

朱文正在上任之初,立刻把南昌靠近江岸的城墙向岸上缩了20多米。

这个距离虽然短,但汉军想直接从船上跳帮已经不可能了。

那就围,围死了再打,反正自己人多......

06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丙寅日,洪都保卫战正式开打。

陈友谅亲自带人攻击洪都抚州门。

汉军下船登岸,推着攻城器具,黑压压的人潮一眼望不到头。

岸边又摆着各种弩机、投石机。

一时间,万箭齐发,礌石像飞蝗一样砸向城内,抚州门城墙一下被冲塌二十余丈。

眼见抚州门就快守不住了!

战前进行任务分派时,朱文正指定的抚州门守将是邓愈。

邓愈后来能成为开国六公之一(开国六公: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徐达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然不白给。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知道洪都迟早会发生大战,所以预先安排邓愈给朱文正打下手,协防洪都。

关键时刻,邓愈展现出了一代名将的超强素质,他火速调来一队火铳兵,等汉军摸近城墙胜利在望之时,再突然闪身,一顿火力输出,一下就把汉军的敢死队打懵了。

趁汉军退下去的档口,守军随即加固城防,这时候砌墙是来不及了,只能先竖起木栅挡在前面。

这时,朱文正亲领预备队到达抚州门下投入战斗。

狭路相逢勇者胜。

虽然陈友谅亲自压阵,但汉军的气魄明显不如城内的守军。

战至傍晚,汉军纷纷撤退。

但朱文正一方也付出重大伤亡,一大批中层干部阵亡。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载:

丙寅,友谅亲督兵攻抚州门,兵各载竹盾如箕状,以御矢石,极力来攻,城坏二十余丈。邓愈以火铳击退其兵。随竖木栅,贼争栅,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通夕复完。于是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许□(此处脱一字)、朱潜、程国胜等,皆战死。

07

五月,汉军卷土重来。

洪都城总有薄弱的地方不是?就不相信你们每一座城门都跟抚州门一样!

这次他们换了一个方向,攻击新城门。

新城门守将是薛显。

汉军千算万算,偏偏没算到薛显竟然不走寻常路。

薛显跟其他守城将领的思维还不一样,他不打算靠防守取胜。

薛显知道汉军势大,主观上带有轻敌大意的麻痹思想,因此他的办法是以快打快——挑出尖兵队伍,和汉军打对攻!

果然,汉军又一次呆了:本来以为新城门只是一些老弱病残,现在却如狼似虎冲了出来!

结果也就又呈现一面倒的局势:大将刘震昭战死,副枢密赵祥被生擒,汉军再次败退。

08

到六月份,陈友谅又想出了新招。

既然陆上突不过去,那就另辟蹊径,攻击水门。

这次该赢了吧?

还是不行。

水门的河道容不下陈友谅的巨舰,只能另派小船去夺。

而汉军发现,城内守军特制了一种长槊,可以轻松刺到他们;而自己的兵器又太短,根本没办法给对方以有效杀伤。

汉军有不怕死的猛士伸手去夺长槊,以求继续前进。

朱文正就让人打造了一批大铁钩,把铁钩的前端都烧红......

汉军抓上之后就后悔不迭了.......

“文正使壮士以长槊从栅内刺之,敌夺槊更进。文正乃命煅铁戟铁钩,穿栅复刺,敌复来夺,手皆灼烂,不得进。友谅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备御万方,杀伤甚众。”

09

陈友谅虽然没能攻下洪都,但在别的地方,他的进度还是很快的。

吉安、临江、赣州.....除了洪都,江西大部地区都已经归降陈友谅。

如果局势再恶化下去,就算朱文正有三头六臂,洪都的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朱文正派千户张子明向朱元璋求援。

朱元璋见到张子明,问他:“洪都城打得怎么样了?”

张子明回答:“陈友谅虽然兵多,不过也被我们杀了不少。现在长江马上就要进入枯水期,汉军大舰无用武之地,他们重兵囤于城下,时间长了肯定缺粮,只要援兵一到,我们就胜券在握了。”

朱元璋听了报告之后,告诉张子明:“你再去传信给我的好侄子,让他在务必坚守一个月,我即亲自率兵攻伐陈友谅。”

子明至,太祖问:“友谅兵势何如?”子明对曰:“友谅兵虽盛,战死亦不少。今江水日涸,巨舰将不利,又师久粮乏,援兵至,可必破也。”太祖曰:“归语文正,但坚守一月,吾当自取之。”

洪都城不危险吗?

万分危险。

朱元璋对朱文正的能力就这么放心?凭什么认为他还能坚守一个月?

未必。

按道理说,朱元璋该立马去解洪都之围才对,可朱元璋却迟迟不动,反而叫徐达和常遇春进兵合肥,包围陈友谅的大将左君弼。

这是在搞极限一换一吗?

不是,看破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决定,才能明白朱元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10

朱元璋就是要让洪都成为陈友谅的绞肉机,为他之后能彻底击败陈友谅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救早了,自己打不打的过尚且两说,即使打赢了,也只不过是龙湾之战的翻版。

整个江西,才是朱、陈二人逐鹿天下的主战场!

至于朱文正,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发挥继续超神。

万一洪都城破了,朱元璋也只能认了。

他只要,他跟陈友谅二人之间,最后哭的不是自己。

11

洪都城里,朱文正用上了所有的办法。

包括诈降。

他派出使者告诉陈友谅,洪都已经撑不下去啦,我们大都督将于XX日开城献降,到时候城门楼上会竖起汉军的旗帜,您等着入城吧。

陈友谅一想也对,自己围城都已经三个月了,城里的人早该活不下去了,就同意了使者的要求。

到了约定时间,城上果然竖起了降旗,陈友谅大喜,当即准备整队进城。

可使者又来了,告诉他:“我们大都督让陛下再稍微等一等,一会儿他就亲自出城迎接陛下。”

得,等吧,反正煮熟的鸭子也不怕他飞了。

这一等,就是一天。

深感智商遭到侮辱的陈友谅气得大骂,再次派兵攻城,不过结果还是和前几次一样,白闹儿!

不过陈友谅也不是一无所获,奉命回城报信的张子明一时不慎,被汉军抓了。

在知道他的身份之后,陈友谅勒令张子明去城下劝降。

面对陈友谅的威逼利诱,张子明答应下来。

直到被汉军簇拥到城下,张子明才奋力大喊:“兄弟们一定要坚守好城池!咱们的人马上就要来了!”

口信传到了,张子明壮烈牺牲,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子明先还,至湖口,为友谅兵所执。友谅曰:“若能诱降,非但不死,且富贵。”子明阳许之,至城下,呼曰:“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且至矣。”友谅怒,杀之。文正等闻之,守益坚。

12

......

在朱元璋兵出鄱阳湖之前,洪都城在朱文正的带领下,以两万兵力硬扛陈友谅大军整整八十五天。

堪称古代防御战的又一奇迹。

朱元璋后来能在鄱阳湖彻底击败陈友谅,朱文正是出了大力的。

甚至可以说,朱文正是此战的首功之臣。

但战后大封功臣之时,朱元璋却有意无意把朱文正给漏掉了。

这让朱文正大为不爽,私下里的怨言也就冒了出来。

不仅如此,朱文正还纵容部下掳劫民财。

他自己抢夺民女,玩厌了就把人杀了抛到井里。

活脱脱一个纨绔的二世祖。

甚至,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朱文正打算从太湖偷渡到苏州,投靠张士诚,不料事情败露,被朱元璋派人带回,饿死在应天。

13

是什么原因使得朱文正前后的反差如此之大?

不可能单单是朱元璋赏赐不公的问题。

朱文正小时候就知道“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的道理,怎么大了,却反不如初了?

关于这个问题,老王自己的私意认为(以下为一家之言):

朱文正之所以会如此堕落,是朱元璋这些年生的儿子太多了。

朱文正刚到朱元璋身边的时候,朱元璋一个儿子都没有。

老朱是把侄子当成自己唯一的接班人培养的。

但等到朱标、朱樉、朱㭎、朱棣这些儿子降生之后,朱文正这个军内二把手的位置就得靠边站了。

显而易见,朱文正被边缘化是迟早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来讲,朱文正这个二把手为什么常年窝在洪都而不回应天?也是老朱的暗中打压。

因此,洪都战后,朱元璋不赏朱文正也很好解释:功劳太大,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总不能真抬你当继承人吧?

这个实情,老朱心里明白,朱文正心里也明白。

俞本《纪事录》载:

“朱文正昔镇江西时,大肆不敬,强夺军民妇女,淫而杀之,填于井中,及僭用乘舆服用,按察使凌廉使覆之。贬为庶人,安置六合县。潜命道士朱书上年甲,钉地厌之。侍人闀奏于上,取回,禁于内苑。逾月,释其罪,以为监军,征浙西。至太湖中,文正欲叛归张氏,事泄,取回,饿死。后至洪武元年,上登极,追封南昌王,立祠江西,岁时祀焉。”

14

叛归张士诚,更像是朱元璋捏的罪名。

按朱文正的地位和能力,他跑到张士诚那里又有什么大发展?

只要朱文正有点脑子都不会干出这种事情。

所以这件事情更有可能是老朱扣给张士诚和朱文正的一口大黑锅。

还有一事,可以为证:

朱文正被带回应天囚禁之前,朱元璋特意召来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你爹变成现在这样,我很痛心。你放心,我是不会株连你的。”

文正之被谪也,守谦甫四岁,太祖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育之宫中。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守谦为靖江王,世袭罔替。

直到清顺治六年,清军攻破桂林,末代靖江王朱亨歅被缢死,与国同休。

共传14代。

朱元璋为什么对朱文正的后代有所补偿?

不言自明。

古来成大事的人,得狠,无一例外。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阅读原文

关键词: 龙湾之战
责任编辑:zN_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