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2022年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负增长85万人。
(资料图)
这是近61年来,我们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大家对此基本是有预期,毕竟趋势比较明显。
从2018年开始,我们每年出生人口基本是每年保持10%左右的速度在下降。
一方面是每年出生人口在下降。
一方面是基于人口老龄化因素,每年死亡人口在上升。
此消彼长之下,人口负增长就不奇怪了。
本文会对未来一个人口趋势,做一些详细分析。
(1)死亡人口的未来走向
过去这5年,每年死亡人口,基本保持在接近1000万的水平,2021年死亡人口则增长到1014万人。
2022年则增长到1041万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2022年这个1041万的死亡人数,是不包括2022年12月的死亡人口数据。
因为非普查年份,每年人口数据是通过抽样调查+推算的模式计算出来的,而且调查时点是每年11月1日0时。
比如,我查了一下2021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其中死亡人口是统计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这个时间段死亡的人数。
所以,2022年的死亡人口,也是统计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的死亡人口数据,并不体现2022年11月和12月的死亡数据。
2022年这个1041万的死亡人口数据,主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因素,所带来的死亡人口自然增长。
这个主要也是因为,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迎来最大一波婴儿潮
在60年代婴儿潮里出现的人,现在基本是52岁-62岁,开始进入集中老龄化的阶段。
这个年龄段,也是我们当前人口年龄结构里,占比最大的。
所以,可以预计的是,未来30年,我们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还会持续增加。
此外,还有疫情这个扰动因素,让大量老人提前死亡、超额死亡。
如果疫情继续持续,未来几年内,每年都会有超额死亡人口,这实际上是把本来好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的人,提前到未来两三年超额死亡。
所以,未来几年如果超额死亡太多,那么可能五六年后,会出现死亡人数下降回落的现象。
不过这也是建立在,疫情这个因素,不会在长达10年的尺度持续的大前提。
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过长,那么对人口数据,包括对整体人口健康的负面影响,也会长期持续,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每年死亡人数就不一定会回落。
(2)出生人口的未来走向
当前每年出生人口的下降趋势是比较明显,而且这恐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当前每年出生人口下降是有诸多原因构成。
诸如高房价、高养育成本、高教育成本、高强度996工作、城市化对生育率的影响等等,这些大家应该都听很多人分析过。
我这里就重点分析一下,人口基数对出生人口下降的影响。
我们在上世纪有3波婴儿潮,其中第二波婴儿潮数量最多,现在年龄集中在50-60岁。
第二波婴儿潮的60后,在1980年开始进入适合生育年龄,于是就顶着计划生育,带来了第3波婴儿潮80后。
在这之后,我们就没有再出现过婴儿潮。
从1990年开始,连续15年,每年出生人口都在持续下降。
1990年出生人口2391万人。
2004年出生人口1593万人。
这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70年代出生人口有一波骤降。
1970年出生人口2735万人。
1980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
70后,在90年代进入适合生育年龄,因为70后人数大幅下降,所以90年代也就出现一波出生人口下降波段。
在这之后,2000年到2015年,每年出生人口基本是在1600万人左右,还比较稳定。
这是因为,第二波婴儿潮80后,也开始进入适合生育年龄。
由于80后是第三波婴儿潮,所以才能保持2000年到2015年,整体出生人口保持稳定。
但到2015年,生育主力开始转移到了90后。
本来出生人口的下降,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
不过,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第三波婴儿潮的80后,还比较有二胎意愿,于是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短暂两年的生育小高峰。
但到了2018年,80后开始大量退出适合生育年龄。
这时候主要就是靠95后,成为生育的主力军。
而由于1995年开始,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1995年出生人口2063万人。
2004年出生人口1593万人。
所以,95后这十年出生的人口规模,比80后少很多。
1980年-1989年,这十年出生人口为2.2亿人。
而1995年-2004年,这十年出生人口为1.8亿人,下降幅度是达到20%。
这就导致95后到了适合生育年龄时,整体出生人口是一个下降趋势。
包括当前初婚人数大幅下降,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90后适合结婚人群整体就比80后要少很多。
但基于人口基数的影响,所带来的初婚人数下降和出生人口下降,应该只有20%的降幅。
超过20%以上的降幅,就属于其他因素带来的,比如高房价、养育成本太高、高强度工作等等。
2013年,初婚人数达到一个峰值有2386万人。
到2021年,初婚人数就降至1157万人,降幅是达到50%。
这50%里,有20%是人口基数下降导致的,另外30%就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基于人口基数推演,由于90年代那波出生人口下降,是一直到2004年才跌到谷底止跌横盘。
2005年-2015年,整体的出生人口保持稳定,平均每年保持在1600万的出生人口。
我个人预计到2028年后,出生人口应该会从下滑到一个横盘的过程,但比较难出现较大反弹。
因为2005年-2014年的出生人口总数是1.6亿人,比80后少了6000万人,下降了28%。
等到2020年到2030年出生的人,也开始成为生育主力军后,到时候我们每年出生人口,才会有更进一步下滑。
这个也比较好估算出来。
2020年-2030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假设为800万左右,那么就只有2000年-2010年出生人口的一半。
00后成为生育主力后,大概能维持800万的每年出生人口。
那么只有00后一半规模的20后,最多只能维持400万左右的每年出生人口。
所以,未来几十年的每年出生人口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速降期(2018年-2028年)每年出生人口从1600万量级,下降到800万量级。
2、缓降期(2028年-2040年)每年出生人口从800万,下降到700万。
3、速降期(2040年-2050年)每年出生人口从700万量级,进一步下降到400万量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一个估算,已经属于比较乐观的估算,只考虑人口基数因素,还没有考虑其他因素。
不过当前高房价、养育成本高、城市化对生育率的影响,已经在过去几年集中反映,估计未来几年对出生人口的下降影响,会有一个边际效应,影响不像之前那么明显。
另外,疫情这个巨大扰动因素,大概率也会对今年的出生人口造成巨大影响。
比方说,我自己本来是今年想要二胎的,但因为疫情影响,我现在是打消了在今年要二胎的想法。
起码等今年过后,看看明年的疫情情况,看有没有广谱疫苗和广谱中和抗体再考虑要二胎。
不要忽视疫情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影响,起码会有一个推迟效果。
(3)其他国家情况
日韩等放开国家,2022年的出生人口是进一步下滑。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初值),日本今年1~10月出生的婴儿数较上年同期减少4.8%,预计2022年新生儿的概数将首次跌破80万人,跌到78万人。
日本以前曾预测,要到2030年,出生人口才会下降到80万人,显然当前这个出生人口下降幅度,也是远超日本政府预计。
除了日本之外,韩国作为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2022年的出生人口也仍然下滑。
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前三季度新生儿总数为19.2万人,同比减少5.2%。据韩联社报道,按照目前趋势,韩国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预计仅有25万人左右。
并且,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在2022年第三季度,进一步下滑到0.79。
总和生育率,就是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
意思是,韩国平均每对夫妇,只会生育0.79个子女。
韩国是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也是唯一总和生育率跌破1的国家。
综合生育率跌破1,意味着韩国有大量人选择不生小孩,或者选择不结婚。
韩国单身家庭数量接近1000万,占总户数的41%。全国每户平均2.17人,创历史新低。
韩国是一个女权主义比较极端化的国家,女权和反女权,甚至都能影响到韩国总统选举,尹锡悦去年初就是靠“反女权”才得以当选。
韩国这种“女权”和“反女权”的极端化,让韩国的男女对立现象十分严重。
这是韩国生育率如此之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韩国阶级固化严重,财阀横行,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包括韩国高房价的问题也很严重,这都是韩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重要原因。
从日韩的情况看,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很难扭转人口下降的大趋势。
本来全球出生人口下降,就是一个时代的趋势,我们理性应对即可,也没必要感到焦虑,未来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也确实不需要人口太多。
但也不要觉得人口规模下降没啥大不了的,不当一回事。
人口规模的下降,会对经济、社会带来长期的深远影响。
比如,对房地产影响,就是最直接的。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
世界今亮点!2023年电力消费有望增长6%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均将首次超过水电1月19日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称,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
-
微动态丨乐华娱乐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7%乐华娱乐集团(2306 HK)19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为5 6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7 25%。截至收盘,涨超47%。
-
天天新动态:【金融街发布】港股通交易日历优化配套规则发布1月19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国结算正式发布相关配套规则和通知,夯实了港股通交易日历优化的制度基础,相...
-
深交所优化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 进一步完善深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2023年1月19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新增港股通交易日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深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
【新华500】新华500指数(989001)19日低开高走涨0.62%走势上看,新华500指数(989001)19日小幅低开,指数盘初短暂走弱,随后市场人气回升,指数逐步震荡上行,尾盘收于日内高点。
-
世界今亮点!2023年电力消费有望增长6%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均将首次超过水电
2023-01-19 16:37:38
-
微动态丨乐华娱乐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7%
2023-01-19 16:30:04
-
天天新动态:【金融街发布】港股通交易日历优化配套规则发布
2023-01-19 16:36:23
-
深交所优化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 进一步完善深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2023-01-19 16:41:24
-
【新华500】新华500指数(989001)19日低开高走涨0.62%
2023-01-19 15: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