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红四方面军和苏区人民的感情是特别深厚的,每次长征,都有很多群众自愿跟随队伍
2023-01-23 18:36:36 来源: 王白蔹
印加节度使

楼主竟然在四川巴中……给楼主推荐一段巴中著名的革命语料吧——《十送红军》: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鹿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边掺蜜糖——红军啊!恩情似海不能忘。


【资料图】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方拉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白兔哭哀哀,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田里谷穗头弯下,田里鲤鱼翻田坎——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红军哥哥莫远走,走了财东要倒算——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红军啊!眼望江水痛断肠。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画凤放光彩——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这首歌的川陕根据地版本(是真正的地方民歌,现在通行版本的前身之一和主要歌词来源)据说当地还有一些农村老人会唱。我出国以前就听说了这个,但之后一直没再找到机会去四川,没能去实地考查。希望有人能去实地把谱子记下,作为革命记忆的一部分保护起来……

川陕苏区的确有这样一首老歌,主要流行在镇巴、宁强、南郑等县,他的曲调不是固定的,一个人一种唱法,比如妇女会用送红军填绣荷包的词。我们今天听到的中央苏区版十送红军,他的填词有没有借鉴这个我看是有可能的,也可能没有。旋律采取了赣南的采茶调。在一、四方面军都从事过文艺工作,整理了很多川陕苏区歌曲的李伯钊同志应该能说得清楚,可惜她走得太早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区我去过一些,总的来说,中央根据地、东江根据地、湘赣、湘鄂赣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的方言不太好懂,湘鄂西根据地能懂一点,陕北也不容易听明白,而很多老歌要用方言唱,红四方面军战斗的地方,群众使用的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接近,所以不少歌曲改编起来相对容易,比如《红军纪律歌》,后来就演变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我写女红军长征记的时候问过不少红四方面军女战士,一般地说,每个人都会唱的就是《当兵就要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打骑兵歌》。王泉媛同志是吉安县人,她会唱一些客家山歌,就是把扩红、不要收彩礼、注意卫生、东家不能打学徒、干部要帮困难群众插秧等内容填在传统的”哎呀来”里。

红四方面军和苏区人民的感情是特别深厚的,每次长征,都有很多群众自愿跟随队伍,做“跑反群众”。我讲党课有一个课件是《红小鬼是从哪里来》,就是讲旧社会四川、湖北、江西的很多孩子,十岁左右就当了学徒工,受到军阀、袍哥、雇主的深重剥削,吃着苦荞、地瓜和土豆长大,红军要长征,他们宁可跟着红军,为红军做各种事,也不愿意过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最后参军入党,成长为我党我军的各行业人才。给一些中小学讲过,结果很多老师有感触,说那么小的孩子,能够在党的教育下成长那么好,家长就放心让孩子走,那个时候的组织能力真强,威信真高。现在是我们和家长都很累,又都很不放心,孩子学得也不情愿。

责任编辑:zN_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