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祛魅科学(二):科学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具有一种不断放大的局限性。
2023-01-28 12:32:52 来源: 道学民科

从贴子《祛魅科学(一):科学诞生以来,先天存在着一种后天无法弥补的残疾。》发出去开始,初期效果是很惨淡的,我以为要扑街,无人看或者评论个位数。后来发展到了评论过百,那怕是我自己的输出占比较高,却真是意想不到的。最重要的是评论里那些斧正我不对,指正我盲点的众位观友,在此再次感谢!


(相关资料图)

下面进入正题,同时也再次声明:如果把科学看成一种方法论或者工具的话,我永不反对,还会非常欢迎,好用的工具谁不爱。今天说说:科学诞生以来,在研究方法方面,从根本上具有一种不断放大的局限性。

从百度上找的,现代科学(以后简称科学)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分支,自然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计算机科学)。再加以哲学为代表的思维科学,基本上就齐活了。至于是否有分歧,和我这里关系不大,所以我也不关心了,大差错没有就行。如果你细心琢磨一些,其实还是分两大类的,或者说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从对象分是自然和社会,从工具论分形式科学和思维科学。科普么,别较真,混为一谈也没啥大不了。又跑偏了,从科研过程的刻板印象开始,科研是用哲学思维作指导,拿上数学工具去分析,完成逻辑自洽的闭环,广泛传播后证明或证伪,大体就是这个过程。今天我的入手点,就是科研现状中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数学的基础是什么?最基础的数学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传播比较广泛的是集合论说法,这个说法就是因为最容易让人理解。自然数系列又是数学一个最合适合理的入口,我就从这里出发。自然数如果不往科学上扯,不就是数数吗,这有一个小顺口溜讲数数的道理:数不定,不能数;一但数,皆定数。数数完了干什么,加减乘除安排上,这就是最基本的数学了吧,几乎是我们大家所有人开始的数学入门路径了吧。第一步永远是:1+1=2,对吧。不知道1+1=2算不算数学的根基,我一向也不太爱求证和考据,也就不能我大嘴一张定下来。所以我以此出发点,叠床架屋搞的说法,大家凑合一下,将就的看看就行。

现在呢,我告诉大家,第一步1+1=2是大错特错,永不成立!记住,如果把1+1=2当工具,真香。1+1=2怎么是错的,如果不用这样的数学形式,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了。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加一个鸭梨是两个水果;一个苹果加一个鸭梨是两个鸭梨,鸭梨表示山大,臣妾做不到啊!看出来了吗,1+1=2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了吧,就是1和1必须是有一种共同的属性才能得出2。最有意思的,好玩的事情就是,同样来自科学诞生地的西方有这么一句名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1,自然也就没有1+1=2。有人会说我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你看这就是典型的除了事实不谈其他都谈了。我也只是指出1+1=2这样被广泛当成真理的,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事实,他们就受不住了。什么特定条件:我们只能把共同的部分相加,永不能把1本身相加,1永远是独一无二的1。我们的数学是从1+1=2这样开始入门的,我们关于数学的认知是从1+1=2这样开始的。到现在1+1=2这样的被广泛的当成了某种真理,但已经没有人去质疑,更不用说告知其存在的特定条件了。

再次把薛定谔的猫请出来,关于1+1=2你这么看都行。如果你把1+1=2当工具用,真香好用;你把1+1=2当真理,我告诉你1+1=2是不存在的。我提醒大家再用的时候,一定要先记住1+1=2成立的特定条件。好了,这才刚开始,下面还有更劲爆的,同样也适用于薛定谔的猫这样的思维实验,弄出这样猫的薛定谔可真是个人才。

从1+1=2起步,我们在家长和社会的殷切期望中步入了数理化的殿堂。之后就开始在公式,定理和定律的题海中畅游,绝大多数的公式,定理和定律都是等式。这是我自己有的刻板印象,不知道大家一样不?我们换个目光,看看当今的物理学,基本分三大块:日常现实的牛顿领域,微观量子的普朗克玻尔领域,宇宙宏观的爱因斯坦领域。按照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来,宇宙宏观的部分内容少懂得人少还是以观测为主,就先不管了。剩下的已经无死角的牛顿领域和正在攻城略地的量子世界,无不是存在大量的公式,定理和定律,同时公式,定理和定律无不是以等式为主。甚至可以说等式就是绝对的地基,等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左右配平。好了,这让我联想起了现实中寓意公平的,最直观的事物天平。很现实是,谁能说天平刻度的正中是正中,天平的砝码一定是标定的数值,也就是无法左右配平。这里再次引用西方哲人的名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想大家已经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了吧“等式永不成立!”按照古老的俗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样的错误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断的放大,虽然科学界同时也在不停的修正,表现为不断的加参数弄变量设置初始条件,但无人去治本。如果把等式当成工具,真香,绝对的好用没有之一。用的时候一定要明了使用等式时是必须要有特定条件,这个其实进行高深的科研时候是都明白的,唯独是日常平时我们大家会当真理被有心人利用。

有人说你就举了一个天平的例子,用了一句西方哲人的名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推论了“等式永不成立!”这也太儿戏了吧。没办法,现状是我水平就这么高,再多没有了,以后我继续努力学习。

这里我要再次声明,我不批驳等式,我只是指出等式成立必须要有特定的条件,只是总有人让你潜移默化的相信等式成立是无条件的,而这才是不讲科学的。我这样喊“等式永不成立!”仅是一种比喻夸张的修辞应用,最后这次也没有啥此发散而来的闲磕了。

只要你不把等式当成数学的根基,把我这篇贴子当个那啥放了挺好的,你不用在乎。要不你弄出来一个没有条件限制的等式也行。

且听下回完结:祛魅科学(三)由科学先天不足,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等其他方面,想到了被锁死上限的西式思维。

责任编辑:zN_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