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天天讯息:韩琦对狄青说出这句话时,宋朝就注定“死”了
2023-02-05 19:40:50 来源: 熊猫儿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时代,也是公认的最缺乏铁血精神的时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文抑武。


(资料图)

任何历史都会在当时人的言语和行为中留下线索,只要努力寻找,就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而宋朝的铁血之死,早在仁宗时期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宋仁宗

杀鸡儆猴

公元1048年,韩琦赴定州任知州兼安抚使,进位资政殿大学士,加观文殿学士,声望一时无两。当时的定州作为西北边镇,与宋朝其他地方不同,长期由武将镇守,军纪废弛,士兵骄横散漫。韩琦到任之后,下决心大力整顿军纪。

宋代定州位置示意图

就在这时,狄青的部将焦用正好从定州路过,受到狄青的热情款待。

不料焦用的部下跑去韩琦那里告状,说他克扣军饷。在这个节骨眼上,韩琦怎么能够放过这个树立典型,杀鸡儆猴的机会呢?韩相公二话不说,带着部下直接到狄青的军营中抓人,狄青苦苦哀求,以“焦用有军功好儿”的理由为焦用求情,意思是焦用有战功,而且克扣军饷这种事情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您韩相公就高抬贵手,抬兄弟一手吧。韩琦的回答非常干脆:“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东华门唱名

这个东华门唱名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按照宋朝制度,科举揭榜以后,要在东华门由皇帝亲自用由“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这一制度从宋太宗时便定下了。

据《宋会要辑稿》:“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皇帝亲自唱名,可见当时进士地位之高。与文官相反,武官的地位则在宋朝迎来了历史上最低的时代,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韩琦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呼之欲出了:在科举中考中状元才是真男人,你们这些带兵的莽夫算神马东西?

这句话对狄青来说,简直不亚于直接在脸上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他不仅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盲”,还是个脸上有刺字的“贼配军”。尽管他身经百战,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一切在韩琦的眼里,总也抵不过满肚子的墨水。

狄青画像

史书没有记载狄青当时的面色,但想来一定不会太好看。可是,狄青不知道,跟韩琦接下来的行为比起来,这句羞辱简直是小儿科。

韩琦说完之后,马上命令左右将焦用当着狄青的面就地斩首。狄青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毕竟韩琦拿着“整饬军纪”的尚方宝剑。

这件事也从侧面证明,一个有军功的武将在韩琦眼里,连猪狗的不如,想杀便杀。

郁郁而死

焦用的厄运结束了,狄青的厄运却才刚刚开始。

狄青在西北边陲摸爬滚打了十数年,立下赫赫战功,又平定了侬智高叛乱,因为战功卓著被提拔为枢密使,就连儿子们也跟着“鸡犬升天”。

按宋朝的制度,枢密使便已经是宰相之一了,一个“贼配军”居然做了宰相,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吆五喝六,这让那帮高高在上的文人们如何自处?尤其是曾经当面侮辱过狄青的韩琦,狄青当上枢密使时,他还在地方摸爬滚打,直到做了三司使,也是狄青的手下。

为了不让“贼配军”撒野,文官们的弹劾奏章如同纸片一般飞上大殿,还数次造谣想要至狄青于死地,北宋名臣王在《默记》中记载了几件狄青的“黑料”:

在一次喝酒时,酒桌上有个叫白牡丹的歌姬,因为嘲笑狄青脸上的而被他鞭打;

狄青任枢密使时,有一次京城发大水,他搬到相国寺居住,曾经穿着黄袍指挥士兵;

狄青任枢密使时,天上出现彗星,皇帝免去他的官职后,彗星就没了,可见这是天意。

由此可见,文人们为了拉狄青下台可谓不遗余力。比如一天夜里,狄青家的一个仆人在院里烧纸钱,火光稍微大了点,便被人告发家中有金光闪烁,要知道,杨坚在造反前家里也有一样的奇景。

重重非议充斥朝廷,仁宗就算再想保住狄青,也只能有心无力了。

1056年,仁宗免去狄青枢密使职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判陈州;几个月后,狄青狄青嘴生毒疮,郁郁而终。

狄青像

后记

在宋代,狄青并不孤独,他的境遇也是所有武官的境遇。他一生经历二十五次大战,每战每捷,如同北宋的灭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可惜,这一切还是抵不过“东华门唱名”。

讽刺的是,文官们“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宋徽宗之后,官场几乎一片腐烂,即便如此真宗之后竟没有斩杀过任何一个文官,就连臭名昭著的蔡京也得以活到八十岁,享尽荣华富贵,从容去世。

朝代和人一样,什么人掌握话语权就注定了这个时代的性格。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文人缺乏热血精神,又缺乏基本的战争常识,一旦发生战事,他们只想通过求和解决,从檀渊之盟开始,这种策略几乎贯穿了整个宋朝的始终,这也直接导致了宋代最富却最弱的特点。

宋朝之死,从韩琦说出那句话时就已经注定了。

附:

近些年来,又有人为韩琦洗地,说这句话是在特殊环境下所说。被韩琦诛杀的焦用,也是死于贪污军饷。

后青旧部曲焦用押兵过定州,青留用饮酒,而卒徒因诉请给不整,魏公命擒焦用,欲诛之。青闻而趋就客次救之。魏公不召,青出立于子阶之下,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好儿。”魏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青甚战灼,久之,或曰:“总管立久。”青乃敢退,盖惧并诛也。——《默记》

一查记载,好像确实是如此。焦用【请给不整】,贪污军款,其部下不堪忍受而告发,焦用因此被处死。

又据《宋史·韩琦传》:

【初,定州兵狃平贝州功,需赏赉,出怨语,至欲噪城下。琦闻之,以为不治且乱,用军制勒习,诛其尤无良者。士死攻战,则赏赙其家,籍其孤嫠继禀之,威恩并行。又仿古三阵法,日月训齐之,由是中山兵精劲冠河朔。】

韩琦吹于是声称:整个事件中,韩琦这位东华门外带花的进士扮演的是揭露贪官明正典刑的青天。处决焦用是韩琦在整顿定州军队的军纪的一步。这妥妥的正能量。至于狄青,扮演的却是个贪污犯求情的小丑。

韩琦

这些言论,是不是有道理呢?这需要就整个历史大背景来考虑。韩琦本传吹捧韩琦,说【中山兵精劲冠河朔】,看起来是很厉害。本传专美也不能乱写,想必韩琦治理下的定州,军队确实比河朔其他州要强一些。

但是需要考虑到一点——这时候宋辽已经议和了,大环境下,整个河朔的军队没有作战需求,都是处于衰退状态的。更因为更戍法的衰败,韩琦哪怕把军队练得再好,也无非是可以维护下当地的治安。焦用喝兵血,是显然的事情。而狄青【盖惧并诛】,证明狄青似乎也不干净。可是,狄青战功赫赫,焦用也【有军功】,克扣军饷之徒,如何能使得麾下士兵心服呢?会不会有隐情?其实很简单,克扣军饷,在整个河朔地区都是常态。因为宋辽议和,导致朝廷给予河朔地区的军事拨款大为缩减,当地的文武官吏们如果不挪用军费,就无以为生,而下层的士兵,往往就只能空闲时间做耕佣杂活,贴补家用,才能维持生存。这在当时的河朔是不言自明的潜规则。毋庸置疑,韩琦也是喝兵血的一员,因为韩琦本人在定州并没有像明朝的海瑞那样家徒四壁。

然而此时正当庆历新政失败,韩琦出知定州并兼安抚使,他又需要政绩来使得自己能回到中央。焦用贪墨军饷,属于潜规则之内的事情,即便有人告发,亦可杀可不杀。焦用是狄青旧部,军功必然也是之前抵御西夏时所立,而非在定州平定贝州兵变时立下。西北战线事关国家命脉,朝廷拨款较为充足,想必狄青、焦用在西北必然没有贪墨军饷之行为,才能得士卒爱戴,立下战功;到河朔之后迫于大环境如此,不得已而已,韩琦本人同样绝不可能干净。

但是既然出了事,韩琦便决然杀死焦用来顶缸,一是怕把自己牵出来,二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政绩。

责任编辑:zN_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