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李北方:郭帆追星毁作品,球2实乃大烂片
2023-02-23 10:28:04 来源: 郭松民

正月十五都过去好几天了,电影的春节档也过去了,但《流浪地球2》的票房到今天(2月11日)才36亿左右。

《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票房超过46亿,第二部想超过第一部看起来是没戏了。


(相关资料图)

这个趋势早就能看出来,球2在票房上一路被《满江红》压着一头。对此我很不解,有第一部横空出世的铺垫,加上第二部从网上看风评还不错,那么票房超过第一部应该是最起码的吧。

上映周期快结束了,想着不看看怪可惜的,于是周五晚上我跑去看了个夜场。看完后,我的疑惑解开了,明白了为什么球2的票房比第一部差那么多。

我的答案是,球2是个大烂片,叙事和人物差劲到一塌糊涂的地步。满分10分的话,我只能给它2分,这还得看第一部的面子。

我可以断定,网上关于球2的各种说法以及打分基本失真,球2事实上的口碑应该不怎么样。这才造成球2票房表现不及预期,因为人们买票的动力最主要来自人际推荐。

首先说一下我对球2的最直接感受,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它是个大烂片。

大家应该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过一些影视类账号做的“三分钟看一部电影”之类的视频吧?通过使用一些影视素材的剪辑,配上解说,一个短视频可以把一部电影或者一集电视剧介绍得很清楚。

我挺喜欢这类视频的,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其实是简介)。

看球2,我感觉就是在看这类短视频。只是,球2这个“短视频”长达三个小时。

整部电影,没有完整地讲好一个故事,没有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个片段生硬地拼在一起。

短视频通过解说串联片段,球2使用的是频繁出现的字幕(以及一些旁白)。

但是,即便字幕频繁出现(频繁到烦人的程度),也没能把事情交代清楚。比如,“月球危机还有若干天”,不一会,“月球危机还有几个小时”,然后,“月球危机还剩几分钟”,可是这里设定的月球危机是个啥呢?不知道,哪怕多打几个字给“月球危机”下个定义也好啊。

一言以蔽之,我觉得球2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三个小时长的“剧情梗概”。

郭帆想讲的太多了,如果把三小时“梗概”里涉及到的内容都讲清楚了,估计得变成一部跟《甄嬛传》差不多长的连续剧。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创作的时候没想清楚到底要表达什么,水放多了加面,面多了又加水,拍了一大堆素材,最后只能剪。剪的时候又不忍心彻底放弃其中的某一条线,于是这儿剪掉一点,那儿剪掉一点,最后成了一堆碎片,用浆糊(字幕)粘在一块儿,便是《流浪地球2》。

郭帆在媒体采访中也谈过这个问题,剧本写太长了。

接下来,具体用几个点来分析一下,球2是怎么差劲的。

关于球2,捧的人和踩的人,基本都围绕着价值观展开。可是电影这东西,先得把叙事做好,有了这个基础再谈价值观的承载和传播。然后,踩也好捧也好,也才有的放矢。

可是,球2把叙事搞得一塌糊涂,其想表达的价值观根本撑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多人还围绕价值观在那里掐,搞不明白他们掐个什么劲儿。

以沙溢那段“五十岁以上的出列”为例。这个片段我提前在网上看到过了,说良心话,我看片段的时候,非常感动。

但在观影过程中,到了这个片段的时候,我非但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膈应,肉麻。

为什么呢?因为看片段的时候,我自己脑补了一些情节上的铺垫,沙溢喊“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是个情绪上的高潮(至少是个阶段性的情绪高潮),前面应该有铺垫,铺垫到位了才有这个情绪的自然释放。

在影片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前面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情节堆砌——先是把月球装上发动机推走;然后发动机出了问题,月球改变方向,朝地球撞来了;新方案提出,把各国的核武器集中起来,把月球炸掉;不知道怎么搞的,各国竟然真把核武器都交出来了;然后是破译引爆密码,以便实现同时起爆;破译密码失败,得派一批敢死队过去,手动引爆……

啰里啰嗦一大堆,到了组织敢死队的时候,沙溢嗷地一嗓子,“五十岁以上的出列”。在那个叙事脉络中,这一嗓子是那么地突兀,那么地矫情。

再说下周喆直这个角色。

这个人是干嘛的呢?职位没有直接说,我们推测应该是中国驻联合政府的最高代表。那个时候,联合政府应该怎么组织,怎么运作,各国的权力如何分配,球2都没有清楚地设定,这可以理解,有点敏感嘛,模糊处理没问题。

关于周喆直这个人物,让人最不舒服的地方是他“下令”启动行星发动机的时刻。

看电影前,看过一个帖子,讲科幻应该有现实做基础。其中一条便是,没有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一个中国人命令联合政府的总指挥点火,是不成立的。如果是一个日本人或者越南人吼这嗓子,观众会笑场,中国人吼这嗓子,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电影里,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当时,点火的时间窗口马上就要关闭了,华仔还在被水淹没的地下努力重启根服务器,以实现全球互联网的重新连接。马兆老师已经死了,华仔也快不行了。

能不能在最后时刻完成任务,周喆直其实根本不知道。如果联网不成功,点火就是瞎j8胡闹。不知道周喆直哪来的勇气,说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到时间必须点火。

在那个情境下,周喆直的形象不是什么果敢的中国人的代表,而是个撒泼打滚蛮不讲理的二逼老头。

以至于,总指挥(是美国人吗?)暴跳如雷,说这人谁啊,赶紧叫保安把这个傻逼叉出去。

在那一刻,我觉得那个老外是对的。

周喆直这个人物的身上,承载了中国电影人的自信了吗?我觉得没有。如果真自信,把周喆直设定为联合政府的最高领导,直接坐到总指挥席上就完了嘛。

还有周喆直和郝晓晞这一对人物关系,太别扭了。

郝晓晞是什么身份?应该是周喆直的秘书或者助理,总之不会是副手——周喆直让她做大会发言,郝晓晞自知不合适,如果是副手,她不会这么说。让秘书去干她不该干的事,这算怎么回事?

这就好比,一个大企业里,老板的秘书可以代老板发号施令,你让大家怎么想?肯定觉得这个秘书不是秘书那么简单。

你也别怪我联想丰富,总之这对人物关系看起来很别扭。

到了后面,周喆直退了,郝晓晞竟然接班了!人事安排可以这么儿戏?而且郝晓晞又带了个男秘书,然后让男秘书去发言。靠,这什么玩意儿啊。

说到刘培强。

刘培强是全片最主要的人物,毕竟字幕上写了吴京是领衔主演。可是刘培强是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吗?不是,无非就是一堆视频片段的堆砌。

郭帆把刘培强的戏份拍得太敷衍了,实在有点儿对不住吴京。

为了把进入地下城的名额留给儿子,以及让老丈人作为监护人也进入地下城,刘培强选择了去领航空间站工作。

在这个事情定了之后,刘培强莫名其妙地被派去往月亮上运送部署核武器。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刘培强把机会留给了他人,自己当孤胆英雄,去完成部署任务。

如果破译核武器引爆密码的工作进展顺利,刘培强就得跟月亮同归于尽了。如果是这样,那领航员空间站的活谁来干呢?

后来沙溢他们去了月球,准备手工引爆核弹,这才又给了刘培强离开月球的机会。

刘培强飞离月球,用的是一个俄罗斯人留下的返回舱。那个返回舱啊,跟个铁皮罐子似的,和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飞离火星时用的那个长得差不多。

都说郭帆善于各种蹭,我甚至都想,莫非郭帆为了省钱,把《火星救援》剧组用过的那个铁皮罐子借过来用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纯属闲扯一句。

刘培强飞离月球的那个镜头,像一个钻天猴腾空而起。等到刘培强再次露面的时候,他已经在领航员空间站跟MOSS贫嘴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是怎么上到领航员空间站的呢?

我看网上有人争论,有人说刘培强先是返回了地球,再去的领航员空间站,也有人说他坐钻天猴直接去了领航员空间站。

这是球2叙事上巨大的bug,靠那个钻天猴,刘培强不可能返回地球,更上不了领航员空间站,这么瞎搞是不行的。

有些人喜欢说,科幻嘛,不要太认真;或者说,为什么马特达蒙可以,吴京就不可以。

道理不是这样讲的。马特达蒙乘坐钻天猴升空的时候,太空飞船在火星轨道上飞行,钻天猴只需要把他送到轨道高度,飞船里面出来个人,把他拉进去,然后大家再一起坐飞船回家。

月球上空,有人接应刘培强吗?没有。所以他回不了地球。直接飞到领航员空间站,更不可能。

科幻不用太较真,但也不能太离谱,否则就不是科幻,是神话了。非抬杠的话,干脆说刘培强有孙悟空的本事,一个跟头就到领航员空间站好了。

好莱坞片虽然套路烂俗,三观扭曲,但人家搞得的确是精细,不会在叙事上出现这种怎么糊也糊不上的漏洞。

最后再说说图恒宇,就是刘德华演的那个角色。

球2最大问题就出在图恒宇这个角色上。这个角色不但是失败的,而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完完全全是郭帆为了请刘德华出演,生硬地塞进去的,为了符合华仔的江湖地位,还把图恒宇的戏份安排得特别重。

从角色的完整度上,图恒宇要远远好于刘培强。问题是,图恒宇跟流浪地球的故事主线完全不搭,图恒宇这个形象越丰满,球2就越失败。

解读者们说,球2加进去哲学思考啦,图恒宇代表的数字生命方向,和“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这个方向是对立的,这会促使人们思考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瞎扯。流浪地球的情境设定是,太阳要完蛋了,地球要彻底毁灭,整个太阳系都要消失,那么选择其实只有两个,一是等死,二是带着地球搬家到别的星系,哪有什么数字生命的选项?

搞数字生命,难道不需要用硬盘存储吗?不需要持续的供电吗?太阳系都要灰飞烟灭了,存储数字生命的机房能孤零零地幸存下来不成?

在球2的开头,数字生命是一个活跃的政治派别,跟搬家派对着干,太空电梯和空间站都是他们毁掉的。图恒宇呢,虽然也顶着数字生命的名头,他的所作所为跟数字生命派却毫无关系。这特么什么鬼?

图恒宇关心的,只是用数字形式延续其女儿的生命,如此而已。

图恒宇这条故事线,自成一体,单独抽离出来,完全可以做成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的烂俗科幻——

一个古怪的科学家,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老婆漂亮女儿乖巧,偏偏遭遇了车祸,老婆孩子都死了;

科学家思女心切,一直走不出来,执迷于要在数字世界里给女儿完整的一生,为此不惜与世界为敌;

古怪的科学家还有个古怪的领导(马兆),徘徊于理性和感情之间,对科学家的行为既约束又纵容;

科学家非常自私,极端个人主义,把儿女情长置于一切之上,为了训练女儿的数字生命,占用了拯救地球所需的宝贵的算力资源,并惹了大祸(月亮发动机停转,月球改变方向撞向地球,好像就是他导致的,这段记得不是很清楚);

科学家最后关头又化身超级英雄,以一己之力把地球从马上毁灭的命运中拯救了出来……

这是不是非常的好莱坞呢?

图恒宇拯救世界的方式,是牺牲了肉身,然后通过他自己的数字生命和其女的数字生命配合,完成了全球互联网的连接。那一段的拍摄方法,很明显是拷贝了《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片子的手法。

手法抄的还可以,但叙事依旧漏洞百出。比如,图丫丫的数字生命是经过近千次训练才有了自主意识的,图恒宇的数字生命首次启用,怎么就能干那么复杂的活呢?

况且,图恒宇的数字生命备份时间很早了(记得马兆递给他那个U盘吗?),也就是说,数字化的图恒宇进入女儿的房间,根本不应该知道当时在发生什么,重启根服务器那一段的经历根本就没有备份进去。

更多的细节就不去掰扯了。看明白了图恒宇这条故事线,就知道球2出了什么问题——关于流浪地球的前情后事,郭帆应该早已经有了构想,但刘德华来了,为了在球2中给刘德华足够的戏份,他便单独围绕他构想了一个好莱坞式电影剧本,然后把这个剧本硬塞进流浪地球原来的叙事之中。

这么搞,球2要不是烂片,那才奇了怪了。

郭帆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我来大胆地猜测一下。

郭帆跟我算一代人。我们青春年少的时候,正是华仔如日中天的时代,帅得一塌糊涂,影视歌三界叱咤。直到今天,一听到《一起走过的日子》、《天意》等歌曲的旋律,我就会有种特别的感觉,1990年代的记忆一下子就会回来。

郭帆对华仔的迷恋可能更深吧。终于有机会跟少年时期的偶像合作,郭帆可能忘记了初衷,胡来了。

追星害人呐。杨丽娟追星,害死了她亲爹;郭帆追星,毁了《流浪地球》。

球2应该跟球1一样好,甚至更好的。

可惜了。

(作者李北方为《南风窗》杂志原主笔)

责任编辑:zN_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