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环球快资讯:最早的五谷是:粟黍稻菽麻,这是完全由我们国家自主选育的作物
2023-04-03 08:44:51 来源: 真啸风

【本文来自《【“我们吃的小麦不是中国培育出来的,是中东来的”,是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最早的五谷是:粟黍稻菽麻,这是完全由我们国家自主选育的作物。


(资料图片)

我们吃的小麦来自中东,这个应该是确切的。小麦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农耕驯化的物种,栽培历史已有万年以上。在中国南北的神农氏或炎帝选育黍、粟和水稻的几乎同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外国“炎帝”也开始选育栽培小麦和大麦。尼罗河谷的古埃及就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还种植橄榄和葡萄,但一直没有小米、大米。这一点几乎完美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性与特性的理论。共性就是欧亚大陆各地几乎同步进入农耕文明,以谷物为食;而特性就是由于天气及地理因素,谷物的品种并不完全一致。

考古发掘中,我国先后从新疆、甘肃、安徽等地发现了距今4000—3000年的碳化小麦实物,说明小麦从中东地区引入中国至少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麥”字。

中西方文明的初期,大麦小麦、大米小米都是脱壳后用石板烤食的。后来,中国最早烧造出了陶器,开始了整粒煮食。中国的稻、谷脱壳后得到大米、小米,米粒淀粉结构松散,加水熬煮很快便可以分解,控制水的多少就可以做成干饭或者稀饭,而且黄河长江流域各处的粘土都适合制陶,由此发展出了了煮食的炊具和文明。

而小麦除了颖壳以外还有柔韧的种皮,煮熟后依然保持颗粒的形状,要改变口感就必须碾破种皮,比如至今仍然存在的燕麦片,由此也逐步发展出了磨粉技术,而且埃及当地最初制成的低温陶器容易受热炸裂,最后习惯了在薄石板上烘烤,烘焙的技术被发扬光大。

从考古发掘上看,古埃及的普通家庭都备有简单的陶器,用来储藏谷物、加工粮食以及制作食物。他们使用泥砌的高三英尺的圆柱形烤炉,燃料一般是木头、焦炭或干粪。基本的炊具是两耳的陶制平底锅,把它放在炉子上烧烤面包和其他肉类等。

而同一时期中国的炊具已经发展出深底锅即陶釜,还有带三只脚的鼎和鬲,后来又发展出甑(zeng)和甗(yan)。甑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相当于今天的笼箅+笼套,可以用来蒸饭。甑需要和鬲、鼎、釜等炊具组合起来才能使用,如今在厨房中还能看到它的影子。而甗已经实现了甑与鬲或釜的一体化,可以隔水蒸食物。

在中国金属炊具普及时,同时的西方还不是烤炉就是陶器,这一影响一直遗留至今,现在的西餐仍然不是烤就是煮。

商周时期,通过文化交流小麦也传入了中国,北方开始广泛种植,但人们习惯使用了做熟小米的方法去加工小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小麦都是整粒食用,由此也诞生出了“麦饭蔬食”这样的成语,形容生活的艰难。

汉代以后,随着石磨的推广,小麦磨粉开始成为主流,人们开始探索制作煮熟的面饼、蒸煮的面饼,并称之为“汤饼”“蒸饼”,蒸饼的“蒸”与宋仁宗赵祯的“祯”音接近,宋代便避讳改“蒸饼”为炊饼。

当然其中也有烤熟的饼,这种饼便是维吾尔族常食用的馕,因为丝绸之路上的波斯商人经常食用,人们称其为“胡饼”,在敦煌千佛洞中,我们就看到了画工深夜在洞外点篝火取暖,吃两枚胡饼充饥的记录。为什么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是波斯人而不是中国人?我想也与饮食有关,波斯人带着烤馕穿行在沙漠里,到了饭点,停下来找一些柴火,烧一些热汤甚至热水就能泡着吃。而中国人要去走丝绸之路,那他爱吃的汤饼怎么做?蒸饼怎么做?干脆不去了。

中国的胡饼乃至后来的火烧之所以没有发展成为面包,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做面条的习惯,使得人们不断培养高筋小麦,追求面条的筋道;而且,牛受到了严格的保护,没有发展出黄油这样的膨松剂。总体上看,西方把小麦加工成主食的时候,金属炊具还不普及,加工食物要么煮要么烤,结合小麦的特征,只好烤成面包。而中国把小麦加工成主食时,中国炊具已经相当发达,就很少会用烤这么原始的方法了。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