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天天报资讯】中国人为什么使用筷子,使用筷子真的更先进吗?
2023-04-06 08:47:05 来源: 翡翠城主

本应是回复“一曲肝肠断”网友的评论。因为太长,特单发一贴。

对不起,你的科技史有很多错误。


【资料图】

1. 世界应用的最早金属,是青铜。而青铜的最早发现和应用是中东地区,中国的青铜冶炼是从中东经西域传来。但中国后来居上,青铜的冶炼和应用在商周时期后来居上,可称得上世界领先。所以,你不能说中国古代金属冶炼一直领先,只能说在某个时间点,中国有技术领先的时候。铁器也是如此。中国人的领先,是由于发明了风箱,可以更快更高的提升冶炼炉温。

2. 另外,中国为什么使用筷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先人食用的主食都是小米,高粱,大米等煮熟的粒类食物,用手食用滚烫的米粥不方便,战国以前就用筷子了,所以,不是什么”直到战国中国人都用手“。

即使小麦早就传入中国,而小麦由于必须压破出粉才能食用(因为小麦整粒煮食口感既差,又不好消化),但由于中国人那时石磨不发达,发酵技术也不发达,使得小麦只有到唐朝被强迫作为军粮以后才大规模应用。因为发现面粉烤制的干饼能存放许久,比每次要寻水煮食的小米,大米等有优势。由于朝廷的强迫推广,中国才大规模种植和食用面粉。

而西方人为社么没发明筷子而一直用手?古罗马就有了极为成熟的小麦制粉和发酵技术,面包烘烤就已经很成熟。庞贝古城遗址中,不仅有面包,而且就有类似今天的面包店遗迹。顺便说一句,烧烤是热效率很低的烹饪技术,对热能的利用比不上煮和炒。因此,面包店这种大烤炉形式,可以充分利用余热,是远比小家庭各自烘烤而更有效率的热能利用形式。而最早驯化并食用小麦的中东地区,却由于游牧流动的特点,面包发展不起来,一直是各家庭直接烘烤大饼。

既然以面包和大饼为主,当然手撕着吃更方便,也就不会发明筷子来对付滚烫的热米饭或热粥。

所以,以中国汉朝对比古罗马时期,在总体饮食文明上,我们既不能说中国人使用筷子就比罗马人用手更先进,也不能说罗马人有集中式面包店就比中国人各家单煮小米粥更先进。只能说,是两种不同的适用各自文明特点的饮食文化。

但在某个具体方面,确实各有长处。譬如,用餐形式上,我们中国人当然可以自豪很早就用筷子,今天的欧洲人也可以得意他们更早地使用石磨加发酵来烘烤面包。

具体到刀,都是在食用肉类时才使用的。不管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肉类都是奢侈食品,都是达官贵人才能食用比较多的食品。刀子,也由于冶炼的落后,也是贵重用品。所以,对于普通古代中国人和古罗马人,就是用筷子和用手的区别。

真正西餐刀叉的使用,要到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才成熟,因为那时的法国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使更多人食用更多肉类。

3. 为什么中国人在宋朝能够发明炒菜?那是因为中国人在那时候发明了炒锅(英文wok), 可以使燃烧的火力反卷集中到锅底,节省燃料。李约瑟把中国炒勺称誉为世界最早的热力学应用器具。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大,燃料不够,中国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被列为第一,就说明中国古代燃料的缺乏。当然,中国作为烧柴的树木缺乏,与中国古代建筑大规模使用木材有关。

而古代欧洲,人口一直密度不大。这是因为,除了今天的法国以外,古代英国地区由于到处是沼泽,古代德国荷兰等地区日照时间短,古代意大利日照虽好,但山地多,石头多,农业条件也一般。这些地方农业产量极低,人口密度也就很少。只有农业条件好的法国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大。而大型面包烘炉,可以充分利用规模效应,也更好的利用了燃料。最主要的,是古代欧洲建筑由于主要使用石材,而不是木材,对森林的保留比中国好得多。这使得燃料对于古代欧洲一直不是问题。从欧洲遗留至今的森林覆盖,也可以看出。

英国的大规模农业发展,要等到后来对于沼泽排水完成,改造了土地,使用了轮耕技术以后,才出现。也就造就了后来的大英帝国。

而德国,一直穷困,直到1900年,普通人还主要吃能在寒冷地区生长的土豆。英国德国为什么饮食文化很贫乏?就是因为农业一直不发达,农产品也不丰富导致。

总之,中国人发明炒菜,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炒菜更好吃的”滋味“,而是因为缺乏柴禾而省火。

为什么是在宋朝发明?与宋朝生产力发达,农产品更丰富有关。蔬菜,猪肉,鸡肉等,都比原先丰富很多。蒸煮虽然也很省火,但蒸煮最大的问题 - 对于蔬菜,肉类来说,就是一个问题:单调难吃。

只有一个国家的餐饮很好的解决了“煮”食单调的问题:印度餐。印餐是通过添加各种佐料来解决的,也就是“咖喱”。咖喱不是一种特定的配方,而是添加大量佐料,做成糊状菜肴的统称。印度各地的咖喱多种多样,没有定规。但是,印度人最初发明咖喱,并不是为了解决“好吃”的口感滋味,而是因为印度也人口众多,也缺乏燃料,只能使用煮的烹饪方法。而煮还有一个很大弱点,就是容易腐烂。以印度潮湿高温的气候,食物腐烂是很迅速的事情。而咖喱的各种佐料,可以最大程度的抑制腐烂。

西餐没有炒菜,也没有咖喱,拿着蔬菜就没什么好办法,除了煮就只好生吃。这就是为什么西餐有大量色拉的原因。西餐中,尤其是意大利餐中对蔬菜还有不少烧烤和腌制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把厚厚的甜椒在明火上烤去外皮,再拿橄榄油和佐料腌一下,很美味。现在中国各地的烧烤蔬菜是近几年的事,是在燃料不再缺乏,肉类极大丰富,伴随着以羊肉串烧烤兴起而来的,比西餐要晚。

而对于肉类,烧烤是远比单调的煮更好吃的烹饪方法。因为烧烤的两个特点:一是迅速用高温封住汁水,二是高温对肉类表面造成的美拉德反应,使得经烧烤的肉类几乎是最好吃的肉菜。

中国炒菜对于肉类用挂浆勾芡的办法,目的也是为了锁住汁水,使口感更”嫩“。缺点是美拉德反应弱。最高级的肉类:牛的里脊,肉眼,等部位,都是拿来做烧烤,就是这个原因。当然,有人非要杠精,说是涮火锅更好,那其实是用大量佐料来辅助滋味,吃的大多是佐料味道,而不是肉的本味。

所以,中西餐饮文明,都是适应各自文明发展传统和地理物产条件的产物,总体上来说,再重复一遍,”总体上“来说,没有优劣之分,只能说是”不同“而已。就像中国水墨画与油画相比,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相比一样。

但在某个具体方面,自然可以比较优劣。譬如炒菜不仅省火,而且出菜速度极快。而西餐的酱汁则种类繁多,使用极广。中餐的调味,大部分是在锅里,在烹饪过程中,其实可以吸收一下西餐的丰富装盘时调味的酱汁方法,这会极大丰富中餐菜肴。

再譬如,西餐极为丰富的奶酪(芝士),中餐也可以借用。

顺便说一句,中国为什么缺乏奶酪:汉族当然是因为缺乏乳牛和乳羊。中国蒙古族也有奶酪,也就是奶皮子。但因为蒙古族是游牧文化,不定居,使得做奶酪只能是最快的那种,也就是奶皮子。而奶酪都需要长时间发酵。所以,不是中国蒙古人笨,而是游牧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发展不起来需要定居才可能产生的奶酪文化。

各种奶酪,如果由中国大厨们充分利用,可以创造出非常多的新菜式。

就像甜点一样。

西餐中的甜点远比中餐的甜点发达,其实就是一个原因:奶制品的使用。中餐甜点,只能在鸡蛋和油脂里打转,自然贫乏。即使是手法非常高超,譬如千层酥。

而西餐甜点,就是因为多了一个奶制品:黄油和奶油。使得甜点花样和口感大增。

总之,中餐如果能够更多地借用吸收西餐和世界其它餐饮的特色和优点,一定能创新出更丰富的“新中餐”。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