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焦点】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三年出个状元,十年不见得出一个好唱戏的
2023-05-22 17:28:51 来源: guan_1599047632150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何赛飞含泪发言冲上热搜第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何赛飞老师的现场发言振聋发聩,让包括我在内的一众观者哽咽动容甚至落泪,但看过之后又不得不深入思考,思考的结论发出之后,连我自己都不得不心情复杂,在这里记录一下,同好的朋友们可以共同讨论,如有不同意见,批评或批判也行。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山西太原度过的,对于晋剧,也就是山西梆子有一点点感性认识,比如当年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放《打金枝》的某一唱段,应该是某老艺术家(丁果仙)的录音,可惜我从来没认真听过,毕竟小孩子,又不是本地人,对于根本听不懂的戏曲唱段不可能有兴趣,只不过留了个印象,以为只有晋剧有这出戏,故事情节也是好多年之后才知道,竟然还是有历史真实作背书的。后来长大了,逐渐知道山西还有好多地方戏曲,各种梆子戏,但发展并不均衡很不乐观,而且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有些小戏曲品种正在因各种原因不断萎缩甚至消失。

回想戏曲发展的道路,以京剧为例,大概是“徽班进京”为重要节点的,距今两百三十多年,想当初,这种有剧情,有舞美,有表演,有唱腔,有伴奏,分行当表现各种文武场面故事的艺术形式,比之前各种表演要高级多了,说是那年头的最高科技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应该不为过,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自然很快就被这种艺术形式折服了,并且开始广泛地全范围投入各种资源,比如有文人写剧本,各路手艺人不计成本地制作行头戏服,大师级艺术家研究唱腔和伴奏,一些穷人家甚至送子弟到戏班以求能熬出头成为“角儿”出人头地赚大钱……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情节就是很好的表现,甚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三年出个状元,十年不见得出一个好唱戏的。此事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得到巨大发展并达到一个顶峰,就是京剧的四大须生和四大、四小名旦享誉全国甚至国外。

但是,在经历顶峰以后,事情逐渐产生变化,首先,各种其他艺术形式随着技术发展开始流行,并分走观众,也就分流了票房和资金投入,比如广播和电影,还有后来的电视,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甚至戏曲的近亲曲艺杂技等其他舞台表演也在持续分散戏曲的新老观众,近年来生活的快节奏更是对戏曲程式化的固定表演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年轻观众没有耐心仔细揣摩戏剧表演中一招一式中所蕴含的多少年基本功,他们更希望能看到每隔多少秒就出现的包袱和爆点,故事情节中的信息量要足够大,打斗要真实拳拳到肉而不是换着花样翻跟头,恐龙和金刚大战特斯拉都不过瘾,炸掉整个楼房、街区、城市、国家、地球甚至银河系和宇宙也不过如此,评书演义小说都不敢讲的故事情节通过视觉听觉冲击已经“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情形之下戏曲表演只能无奈地走向小众甚至成为要被保护的标本,这对从业者来说就是一种残酷,青年艺术家张军波如此,成名多年的何赛飞老师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之现实,何赛飞老师的大声疾呼,哪里只针对晋剧的张军波,分明是在为整个戏曲行业在发声,可惜市场就那么大,观众就那么多,能容下多少“张军波”来驰骋发挥呢?为啥只能给他发一千五的月薪还没有编制?分明是山西省院没有常规办法解决问题么,这下好了,估计张军波很快就能有一个适合他的坑位并能补发五年的工资奖金和津贴了,备不住还能有一个属于他的团队,以他名字冠名的工作室独立享受资金和其他相关资源了,但是属于戏曲的高光时代已经结束了。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