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6月18日访华,中美关系现在“打打谈谈”是常态
2023-06-16 12:47:17 来源: 星话大白

14日晚上8点半,我们也宣布了布林肯将于18日-19日访华。


(相关资料图)

本来今年2月,布林肯就可以访华,但因为气球事件,布林肯推迟了访华,美国把气球事件本来这样一个很小的事情,上纲上线,还击落了气球,搞了一出闹剧。

然后我们这边就采取对美国冷处理的态度,从2月开始,双方各层级沟通基本处于冻结状态。

一直到5月10日,我们王毅主任和美国沙利文在维也纳进行会谈后,双方才重启了各层级的沟通。

随后就有了美国前段时间一直释放风声布林肯要来访华。

一直到6月14日晚上,布林肯访华这件事情在折腾了快半年后,总算是落地,有了一个结果。

有一个细节,我们宣布这件事情的通稿十分简洁,就一句话,只是描述这件事情本身,然后加了个前缀“经中美双方商定”,而不是“邀请”。

这跟冯德莱恩访华的宣布通稿,采用同样的描述,当时冯德莱恩访华,也是说“经中欧双方商定”。

其次,从美国过去这一段时间不断说要访华来看,显然这次是美国那边更着急要来,而不是我们。

另外,美国还在宣布通稿了,做了点小文章。

美国通稿里是说,6月16日至21日访问中国和英国。

是把英国给捎带上了,然后把访问时间给扩充了。

我们通稿里是说18日-19日访华,只有两天行程。

那么正常是19日离开中国,就前往伦敦,20日-21日是访问英国。

那么16日-17日,布林肯在干嘛?

答案是在飞往中国的路上。

布林肯是16日晚上从美国出发,18日早上到北京。

布林肯特意把出发时间算上,显得自己访问行程比较长。

把这点小心思都用上了,可见美国现在内部斗争有多激烈。

不单单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撕裂。

更关键是拜登团队内部的斗争也很激烈。

这其中,布林肯和沙利文是主要两个斗争点。

布林肯这个国务卿,当了两年多了,但政绩平平,存在感很弱。

就连这次重启对华沟通,还是让沙利文抢了头筹。

对于布林肯这次来华,能谈出些什么,大家最好是别抱什么期待。

这更多就是双方在对外做一个姿态,表明双方还是有沟通渠道,有在保持沟通,还没有进入新冷战状态。

现在中美博弈斗争异常激烈,美国对华氛围一直很糟糕,这是短期内很难扭转的。

最关键是,当前双方的核心利益矛盾,并没有看到解决的可能性。

美国不可能放弃美国霸权。

我们也不可能放弃发展。

那么双方必然要互相斗争,这是难以避免的。

同时,我们也不要觉得,双方要斗争,就得老死不相往来,就得完全断绝关系,就得脱钩。

现在中美经济互相高度依赖,脱钩都会对双方造成经济上的毁灭性打击。

耶伦在6月13日才刚说,与中国脱钩将是灾难性的。

但我们也不要觉得,我们或者美国,其中一方很快就会妥协,就不斗了。

耶伦说与中国脱钩是灾难的全文里,还仍然说“去风险,可以。脱钩,绝对不行。”

我之前也分析过很多次,美国这个所谓去风险,就是过去几年去中国化的又一个迷惑性说法。

因为脱钩这个说法太吓人,把美国的盟友都有点吓到,特别是欧洲盟友。

所以,美国去年搞一个即竞争又合作的说法,今年抛出所谓去风险化,目的都是忽悠欧洲盟友跟他一起去中国化。

所谓去风险,就是长期软脱钩。

美国觉得现在跟我们脱钩,是灾难性的,这种灾难性,美国就觉得是风险。

美国的强盗思维就是,我看你不爽,我可以打你,但你不能还手。如果你还手,并且能伤害到我,那么就会有风险。

所以,美国的去风险,就是要达到一个长期最终效果,“我看你不爽,我可以打你,并且你还手伤害不了我,我可以随意欺负你”,这就是美国所谓没风险的状态。

只要美国继续维持这种霸凌思维,那么我们和美国的长期斗争就很难结束。

所以斗争必然是长期、反复的,打打谈谈才是常态。

速胜论和速败论都是不可取的,还是得有持久战的准备。

我们舆论上,一直有一个现象,就是比如布林肯访华,舆论上就马上一堆中美关系要缓和,甚至一堆人说“谈妥了”之类的。

这个很多是资本市场在进行“讲故事”环节,配合股市走势炒作。

我们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其实看看布林肯这次访华前,美国都在干什么,我们也应该清楚,这次布林肯访华,最大成果就是维持双方高层级沟通渠道,不至于沟通冻结,仅此而已。

美国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污蔑我们在古巴搞某些活动。

这个首先是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首先污蔑造谣我们在古巴怎么怎么样。

然后,白宫和五角大楼首先出来辟谣,说没有这事情。

结果到了6月12日,反倒是布林肯站出来改口,参与污蔑我们在古巴怎么怎么样,进行舆论炒作。

还有,6月12日,美国将中国31家航空相关企业团体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嘴巴一直说不跟我们脱钩,一直说要访华,但一边手上还是不停的进行这种伤害双方关系的霸凌行为。

我们太多人,一看到访华,就觉得双方关系是不是好转。

但缺乏这种长期打打谈谈的意识。

在双方关系之前冻结了3个月的情况下,双方能恢复沟通,就已经很不容易,但被某些人渲染得好像双方关系破冰,就会马上进入蜜月期一样。

这还是比较缺乏“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容易出现误判。

在双方14日晚上宣布布林肯访华的事情前,双方还进行了一次通话。

这次通话内容,基本也是给布林肯这次访华,提前打了个样。

我们总体意思就是,既然你要来,那态度就给我好一点。

此外,我们也就我们最核心关切的问题,阐明了严正立场,我们态度上并没有任何软化。

另外,我方通稿里,并没有提到布林肯说了什么。

美方对通话的通稿内容则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

“国务卿讨论了保持开放沟通渠道以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关系以避免误判和冲突的重要性,讨论了一系列双边和全球问题,并明确表示美国将继续利用外交接触来提出关切领域和潜在合作领域。”

其核心意思就是,我们还有保持沟通。

另外,美国方面一直说,保持沟通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避免冲突和失控。

但这句话,也有一些舆论陷阱。

我们都知道,美国最喜欢拱火,俄乌冲突就是美国拱火的结果。

包括美国当前也一直在拱火东亚局势。

但美国一边拱火,一边说要跟我们保持沟通,避免误判和冲突。

美国这是在故作姿态,通过舆论来渲染,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美国是在努力避免冲突,美国没有在拱火。

美国一直找我们沟通,强调避免冲突,实际上也是在掩盖美国拱火的事实,方便未来美国拱火达到目的时,把冲突爆发的黑锅扣在我们身上,然后撇清美国自己的责任。

对于美国这种舆论陷阱,我们也要辨明。

另外,美国前段时间才刚提高了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下周就要重建TGA账户余额,意味着美国下周开始就要海量发债。

美国急需找人多买点美债。

布林肯虽然并不是主管这方面,但布林肯这次访华可能最大一个目的,就是为后续美国其他人能访华去铺路,比如耶伦后面访华。

之前本来耶伦和美国商务部长,都有想赶紧访华的意思。

但因为布林肯没有访华,他们也不好绕在布林肯之前访华。

毕竟布林肯名义上还是排在他们前面的领导。

要是让耶伦先访华,布林肯面子就丢光了。

所以,这次布林肯赶紧访华,后续耶伦和其他人才能把访华提到日程。

后面我们要是看到耶伦很快宣布访华行程,也不用感到奇怪。

总的来说,我们当前和美国打打谈谈才是常态。

去年大部分时间,双方都在打的周期,然后去年11月,双方见面后,进入到谈的周期。

到了今年2月,因为气球事件,双方又进入打的周期。

到了5月,因为美债压力,美国扛不住了,双方又进入谈的周期。

仅此而已。

进入谈的周期,不代表双方就马上冰释前嫌了。

双方现在是核心利益的矛盾,不是一两次谈,就能谈拢的。

只要没谈拢,那么过一两个月继续打起来,是很正常的。

只有其中一方彻底打不下去了,双方才有真正和谈的可能。

对此,我们最好是做好预期管理。

舆论比较容易极端化。

谈的时候,就觉得双方马上要谈妥。

打的时候,就觉得马上要引爆火药桶。

现在这个舆论氛围里,要是缺乏独立思考,长期随舆论极端化,很容易精神分裂,忽左忽右。

要吸取去年8月的教训,不要事先把预期值拔太高。

不管这个预期值是往哪个方向拔,目前拔太高都是不太靠谱的。

双方斗争是长期而复杂的,处于缠斗的状态。

所以,我们还是得有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