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佛国的最终倒掉: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是纯属偶然吗?
2023-07-29 11:46:59 来源: 西域都护

早在10世纪初,伊斯兰教就经过中亚,传入到了今新疆喀什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乃至中原道教均已传入新疆境内,并占据着一席之地。尤其是佛教,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居于主要宗教的地位。

不过,在进入16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几乎全面取代了佛教,成为了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的主要宗教。那么问题来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崛起是纯属偶然吗?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敦煌莫高窟


(资料图)

1

伊斯兰教在中亚

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东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分别是佛教和基督教。不过,作为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后起之秀”,伊斯兰教依托于阿拉伯军队的对外征服,迅速传播至亚、非、欧三大洲,最终与基督教、佛教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鉴于阿拉伯军队向西方的扩张受到了基督教世界的有力阻遏,因此其传播势力只触达至欧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不过,他们面向东方的军事行动,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公元7世纪中叶,东进的阿拉伯军队在扫荡了波斯萨珊王朝后,一直挺进至更东方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以及中亚河中地区。

九世纪初的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书中的黑衣大食

客观地说,阿拉伯军队一开始东侵的主要目的,只是单纯地劫掠财富,因此他们并未在中亚地区主动推行伊斯兰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巩固统治的考量,阿拉伯人开始采用武力和经济制裁等多重手段,强制中亚居民改宗伊斯兰教。

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官方强制以行政手段,要求非穆斯林族群在短时间内“全部改宗伊斯兰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遍布世界的穆斯林商人

实际上,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菲派传教士们的“智慧结晶”。简单地说,他们不会主动向中亚居民过度传教,也不会刻意宣扬“天堂”和“享乐”,更不会以“圣战”的名义来恐吓他们,而是在传教过程中大肆宣传“罪恶”和“令人恐惧的地狱”。

原因很简单,在祆教、拜火教等宗教的教义中,同样有着大量关于“地狱”、“罪恶”相关的内容。换言之,苏菲派教士们宣传的内容,更容易被中亚当地人所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甚至当地的“很多突厥人集体皈依了伊斯兰教”(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中亚诸国是如何实现伊斯兰化的?)。用发展的眼光看,伊斯兰教向新疆地区的延展和传播,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

位于撒马尔罕的列基斯坦神学院

2

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

当然,伊斯兰教在新疆崛起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源于统治阶级的支持。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通常会主动推行某一种宗教,并压制、禁止其他宗教的传播。

以基督教为例,自诞生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但在被罗马帝国设定为国教后,迅速成为了主导西方世界的宗教。

罗马帝国疆域

1)喀喇汗王朝时期的“伊斯兰化”进程

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兴起,首先得益于喀喇汗王朝统治阶层的大力支持。但需要指出的是,喀喇汗王朝的前几代大汗,不仅不崇信伊斯兰教,甚至极端仇视伊斯兰教。

原因很简单,伊斯兰政权萨曼王朝主导的一系列“圣战”行动,让自己损失了大片领土,甚至连副都怛逻斯都丢掉了。可以说,至少在喀喇汗王朝初期,当地居民们几乎不具备深度接触伊斯兰教的机会。

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都是原回鹘汗国的分支

不过,第三代统治者萨图克·博格拉汗(?—955)的出现,让伊斯兰教的传播出现了“峰回路转”之势。为了夺取政权,他不仅在登上汗位之前就秘密皈依了伊斯兰教,还要求身边的亲信贵族与青年军人们改宗伊斯兰教,以示对自己的忠诚。

公元915年(也可能是910年),在萨曼王朝的暗中支持与忠于自己的近卫军的协助下,他在喀什噶尔发动可武装政变,并迅速顺利推翻了叔父奥古尔恰克·卡迪尔汗的统治,成为了新的大汗。

萨图克·布格拉汗主题绘作

不出所料,他一即位就马上宣布“伊斯兰教为合法宗教”,并凭借手中的权力,强制王公贵族和臣民们“改宗伊斯兰教”。大约在公元960年前后,喀喇汗王朝基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化”进程。

伴随着内部的日趋稳定,喀喇汗王朝开启了讨伐于阗的战争。资料显示,在公元960年到1006年之间,先后有四位喀喇汗主导了针对于阗的军事行动,其中一位大汗就是死在了战场之上(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喀喇汗王朝的战争观和军事文化)。

公元1006年,于阗国被喀喇汗王朝征服。与此同时,伊斯兰教开始在和田地区流行开来。当然,这一阶段的“伊斯兰化”进程,必然夹杂着阵阵腥风血雨。不久,喀喇汗王朝发动了讨伐高昌回鹘的战争,但最终以失败收场。至此,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第一次扩张高潮,暂时告一段落(拓展阅读:什么是中国:喀喇汗王朝的文化、生活方式与“维吾尔印象”)。

《木卡姆》中的维吾尔人

2)察合台汗国的“全面伊斯兰化”

在蒙古帝国时期,蒙古统治阶层一直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即“不同宗教都享有自由传播和发展的权利”。借助于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伊斯兰教陆续传入至原高昌回鹘境内。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教一直都不是当地的“强势”宗教。

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广泛传播,主要得益于察合台系宗王的大力支持。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将“从原来乃蛮部禹儿惕阿勒台起直到阿姆河岸为止”的大片土地肥沃的土地,分封给了次子察合台。

受文化与地缘等因素的影响,本来就是“少数”的蒙古人,逐渐对伊斯兰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蒙古人接受甚至主动皈依了伊斯兰教(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元朝的渊源)。

蒙古帝国疆域

在察合台系汗王当中,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是第六任大汗木八剌沙。需要指出的是,“木八剌沙”一词本来就不是蒙古语,而是波斯语,直译过来有“光荣的君主”之意。1270年冬,他在塔什干举行了入教仪式,并接受了“苏丹黑牙思丁”的教名。

坦诚说,“蒙古宗王取波斯名字”这一行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在察合台汗国境内,尤其是汗室成员内部的巨大影响力。

木八剌沙的统治被推翻后,察合台汗国的政局一度陷入混乱,但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力一直都在稳步提升。

疑似察合台汗国的“国旗”

1331年,改宗伊斯兰教的答儿麻失里成为了新的大汗。在他的强势推动下,“整个河中兀鲁思都追随他的榜样,接受了伊斯兰教。”为了巩固统治,他不仅将伊斯兰教法律设定为管理国家的“基本法”,还对传统的蒙古习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坦诚说,如此忤逆的行为,必然会激起汗国境内、尤其是伊犁河流域地区的保守宗王与游牧贵族的激烈反对。1334年,他的弟弟不赞联合保守派贵族发动了武装政变,推翻了他的统治。

阿力麻里故城遗址出土的金箔

进入14世纪中叶,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支。1348 年,在一直驻牧于南疆阿克苏地区的杜格拉特部贵族的支持下,成吉思汗七世孙秃黑鲁·帖木儿被推举为汗,即东察合台汗国的首任大汗。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伊斯兰教的秃黑鲁·帖木儿与大毛拉额什丁等人商量,“如果他们(蒙古贵族)接受了这个信仰,就没有问题;如果他们拒绝,就把他们当异教徒和偶像崇拜者杀掉”。在他的带动下,汗国境内的16万蒙古人全部皈依了伊斯兰教。

察合台汗国的钱币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的新疆地区,伊斯兰教远没有具备一家独大的地位。在秃黑鲁·帖木儿汗强制推行国家“伊斯兰化”的同时,依然有不少保守派的蒙古贵族,对伊斯兰教持强烈抵制态度。

于是,当秃黑鲁·帖木儿汗在1359年率军远征撒马尔罕时,这些蒙古贵族们马上以“反对伊斯兰化”的名义发动了武装暴动,甚至一度占领了阿力麻里,但最终以被残酷镇压而告终。

位于今新疆伊宁的秃黑鲁·帖木儿汗麻扎(陵墓)

从秃黑鲁·帖木儿汗开始,东察合台汗国的历任大汗“几乎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为了迫使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采取了许多措施。”

到了14世纪末,黑的儿火者汗(?—1399)将吐鲁番地区收入囊中,并使用政治与经济手段,强迫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伊斯兰教逐渐取代其他宗教,成为了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

疑似察合台汗国的骑兵

为了稳固伊斯兰教的国家地位,统治者们颁布了一系列极为苛刻的法令。比如在马哈麻汗(在位时间:1408—1416)执政时期,那些没有皈依伊斯兰教或对伊斯兰教规自由放任的居民,将会受到极为严酷的刑罚:

“蒙兀儿人如果不缠头巾,他就要用马蹄铁钉入这个人的头中,这种做法是司空见惯的。不信教的人面临杀头的危险,能背诵《古兰经》的人则可以免于征税。”

迫于生计,大多数人不得不主动抛弃本来的宗教信仰,转而皈依伊斯兰教。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两次传播高潮,都是在世俗统治者的支持下得以实现的。

东察合台汗国的控制范围

3)“伊斯兰化”的底线:“君权”高于“神权”

到了叶尔羌汗国时期(1514—1680),伊斯兰教更是备受各界尊崇。但是,与大多数中亚国家一样,叶尔羌汗国一直都不是一个严格的“政教合一”政权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一文概览,叶尔羌汗国的前世今生)。

简单地说,宗教人士不能直接插手行政、税务、军事、外交、战争等政治事务;阿訇、伊玛目等教职人员不准许在政府机构中担任职务。当然,政府官员一般也不能兼任阿訇等宗教职务。

叶尔羌汗国的疆域范围

在拉失德汗(1509?—1560?)统治时期,他对宗教上层干预朝政一事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因此,即使是自己的宗教导师,他也会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继任者克里木汗(1529—1592)也是如此,在其统治期间,宗教上层的权力始终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拓展阅读:一文概述:新疆“和卓”的前世今生)。

对此,维吾尔族史料《编年史》中如是写道:“阿不都·克里木汗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每周有两天主持司法事务。如果是适合伊斯兰法判决的案件,那他就交给喀孜和穆夫提商量;要是涉及习惯法的案件,那他就交给异密们处理。”

吐鲁番古城遗址

另外,无论在东察合台汗国还是叶尔羌汗国,蒙古基本法“大扎撒”一直居于支配地位。因此,穆斯林学者们也不得不感叹,“全部察合台人、草原居民、契丹人和突厥居民,所有这些应受安拉谴责的异教徒们,都遵守成吉思汗法令”。

当然,出于维稳的需要,统治阶层有时不得不从“坚守成吉思汗法令”的立场上稍作变通,旨在迎合人数更多的“非蒙古裔穆斯林”的支持。但是,对成吉思汗的尊崇与伊斯兰信仰,似乎是不矛盾的(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成吉思汗在中亚也如此备受尊崇?)。

对此,《大霍加传》中如是写道:“一位和卓对当时的君王说:我身上有三种独特之处:一是穆圣的后裔;二是王子;我的母亲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细密画中的成吉思汗与诸子

3

为什么伊斯兰教能取代佛教?

伊斯兰教在崛起于新疆的另一面,无疑佛教势力的全面衰落。实事求是地讲,这固然与世俗势力的打压有一定关联,但绝非是最主要的原因。

1)佛教“失去民心”的原因

早在西汉初年,佛教便传至新疆境内。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的西域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国家,处于长时间的割据状态。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西域各地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处于长期动荡期。

显然,佛教中提倡忍耐和节制欲望的理念,不仅符合统治阶层的需要,也有助于消解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心中的愤懑太阳不满情绪,成为他们新的精神慰藉和寄托。一言概之,基于不同阶级的共同需要,佛教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广泛推崇的主要宗教。

描绘于阗国中来自中亚与东亚的僧侣的壁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佛教逐渐“失去了民心”?客观地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佛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域各地人民的悲惨命运。

资料显示,从5世纪开始,为了控制丝路贸易,柔然、突厥、吐蕃等游牧民族不断对西域地区进行讨伐战争,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人口损失。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时期(25—220)的于阗“领户三万二千,口八万三千,胜兵三万余人”,疏勒“领户二万一千,胜兵三万余人”;等到隋朝(581—618)时,于阗只剩“胜兵数千人”,疏勒仅有“胜兵二千余人”。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内遭到损毁的壁画

其次,为了宣传佛教,各地大兴土木,修寺建塔,开凿佛窟,百姓的生活变得更为困苦。

据《晋书·四夷传》记载,仅龟兹城内就有“佛塔庙千所”;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西域诸国大肆开凿千佛洞,以上种种,无疑显著加剧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西域各地都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僧侣队伍。比如在7世纪上半叶叶,疏勒境内就有“僧徒万余人”,是当地军队人数的数倍。因为僧侣不从事生产,因此供养他们生活的重任都落在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头上。

另外,诸如行像、般遮越师、浴佛等佛教法事活动,素来以规模大、时间长和耗资惊人著称,极大程度影响了正常的劳动生产活动,百姓的不满情绪变得愈演愈烈了起来(拓展阅读:一文概览:藏传佛教是如何“玩死”元朝的?)。

莫高窟内的壁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佛教的虔诚。根据《旧唐书》记载,在于阗、疏勒等地,尽管佛教一直都是主流宗教,但是祆教已经在当地民间流传开来。当然,这些宗教一直都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官方扶持。

不客气的说,尽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佛教一直都是新疆境内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但其衰颓之势已经无法避免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近代蒙古人主动选择与藏传佛教“割席”?)。

位于新疆的柏孜克里克石窟

2)伊斯兰教的“低门槛”优势

客观地说,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兴起,也与其自身的特质有着一定关系。

首先,我们今天所说的伊斯兰文化,在严格意义上是以伊斯兰教文化为核心,囊括了古希腊、罗马、波斯等多元文化的“复合型”文化。因此,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按照伊斯兰教的所谓一神教传统,除安拉之外的任何崇拜,原则上都是不报备允许的。但是,接受伊斯兰教之前的西域居民,自古以来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这就意味着,倘若强行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改变当地居民的祖先崇拜传统,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

为了照顾当地人民的这一习俗,伊斯兰教士们“巧妙”地给当地人民的祖先崇拜习俗“披上了伊斯兰教的外衣”。实际上,新疆地区“朝拜麻扎”的习俗,就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产物。

位于喀什的“阿勒屯麻扎”,即叶尔羌汗国的王陵

其次,伊斯兰教的教义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宗教仪式也比佛教简单得多。穆斯林的宗教活动,除了每日礼拜之外,基本不存在佛教那般规模宏大、耗资惊人的活动。实际上,即便是每日的礼拜,只需在“一块洁净之地”即可进行。

至于唯一花费较大的宗教活动,无非是去麦加朝觐,但规定也较为宽松,而且并非是强制的。

第三,穆斯林所承担的宗教领域的支出,与佛教徒相比要少得多。根据伊斯兰教义,清真寺的修建,原则上不必追求高大与奢华;清真寺内的伊斯兰神职人员数量较少,并且大多自食其力,不像佛教僧侣那样需要“供养”。

一言概之,伊斯兰教的“准入门槛”要比佛教等其他宗教低得多,对于当时的贫苦百姓而言“更为友好”。

平静祥和的莎车城

4

尾声

总而言之,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勃兴,一开始是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产物,绝大多数人是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教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从而使人们由开始的被迫逐渐转变为自愿的行为。其结果就是,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了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 作者:胡日查;来源:汗八里文艺之声 )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