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他山石
(资料图)
来源 | 视觉志
关于高铁乘坐素质的话题从来不缺讨论度,但最近,似乎已经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
几天前,一条#在高铁上吃泡面是没有素质吗#的热搜在网上吵了起来。
一部分人认为泡面味道实在难以忍受,必须被禁止。
而另一部分则认为高铁是公共环境,吃泡面是个人自由,连车上都有卖的,他人无权干涉。
发现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铁乘坐礼仪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素质的一个风向标。
视频公放、熊孩子、大声电话、拖鞋,甚至靠背后背调整的角度,都能引发一大波舆论。
但甚嚣尘上的热闹,反倒让我想起了同样飞驰在铁轨上的另一种车型——
绿皮车。
其实在那上面,味道更大,声音更吵,厕所更脏,却很少见人在网上讨论。
是绿皮车的人真的不在乎吗?
或许,这种无声的背后,藏的是我们身边大部分,真实奔波在路上的中国人。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
每个中国人听到这句话,应该都会勾起自己乘坐绿皮车的记忆。
但你知道你坐的绿皮车其实不是同一种型号吗?
绿皮车是一个统称,一般指拥有橄榄绿外表,搭配黄条车腰的普通火车。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尚不能自主研发机车车辆。
所以当时几乎所有铁路机车都依赖进口,还曾被国内外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直到1953年,终于在苏联的帮助下产出了第一代定型客车“21型”。
这代车型延续了苏联客车灰顶、绿皮加黄线的风格。
这种颜色搭配,主要考虑到当时正值二战结束,担心战争再发,因此车身涂绿色,是为了在山林间穿行不易被发现,而车顶涂灰色,也是为了俯看更像公路,容易藏匿。
但21型客车因为是第一代,不免存在着技术落后,舒适性差等问题。
真正被广泛投放的,是1959年推出的22型客车。
因为直到1999年才停止生产,因此,22型客车自然成了20世纪中后期的主型客车,也是承载了几代国人关于绿皮车的情怀寄托。
现在回想,这代车型最大的记忆标识,应该就是采取了双扇单层玻璃的车窗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打开。
哪怕你没坐过,应该也能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乘客打开车窗和亲友告别的画面。
自此,绿皮车开始像毛细血管一样,把这片广袤国土上的城镇农村串联起来。
不仅各地的特产和货物可以更加方便销往外地,还能让很多人有了机会外出发展,学子外出学习。
可因为仍是前代产品,22型客车的乘坐体验还是没有得到太大提升。
除了某些卧铺车,绝大部分22型客车都没有空调,冬季要靠烧锅炉取暖,而夏季则仅靠风扇降温。
加上车厢并不密封,导致冬天冷得像冰箱,还带灌风的那种,而夏天像桑拿房,蒸腾的热气夹杂着酸臭味,在里头待上一秒都身心难受。
若你坐的是长途,就更难熬了,因为要节省空间,椅背都被设计成了直角,却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因此长时间的直挺坐姿势必会腰酸背痛。
但要是赶上春运,或许连这种腰酸背痛都享受不了,因为站的人比坐的人还多,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连厕所都挤满了人,十几小时下来,头晕脚肿。
再加上有的车厢会出现设施不全,服务态度差,座椅脏乱,被褥破旧,便池不冲,污垢不擦等问题,导致当时的绿皮车一度成为不少乘客的噩梦。
但与旅程的疲惫不堪一同飞驰在铁轨之上的,还有第一次坐上火车的兴奋,以及对终点站的向往与期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回家还是出发,绿皮车都是中国人最方便的远行工具。
无数学生坐上绿皮车前往陌生城市求学,无数农民工离乡背井去往外地挣钱养家,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背上行囊奔赴他乡……
而我们今天看来叫苦不迭的乘坐经历,对于那个时代的他们,其实并不算辛苦。
没有手机的年代,漫长无聊的乘坐会让大家开始寻找消遣,而本就善谈的中国人,自然也就聊个三五分钟后就称兄道弟。
因此绿皮车一经出现就瞬间成为了中国社会全新的社交平台,有人在其中交到朋友,有人在其中找到伴侣,有人甚至在其中改变人生。
不仅身在其中的人受益良多,这一社交空间也开始被外界看到。
1987年,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坐火车游历中国,本打算欣赏车窗外的大好河山,却发现自己所处的车厢世界要有趣得多。
“因为在这个移动的长龙里,所有人都用惊人的热情嗑瓜子、打牌、聊天和喝茶,好像每个人都在度假,总有无限的创意来打发时光。”
而这些见闻被他收录于《骑乘铁公鸡》一书中,他在书中写道:“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地方。”
而NHK想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三十五周年(2007年)向日本观众推出一部介绍中国的纪录片时,最终的方案就是让演员关口知宏,搭乘一条从西藏到新疆一画到底,总长36543公里的单程火车旅游中国。
而这部纪录片就是豆瓣评分9.6的《关口知宏之中国铁道大纪行》。
在这部片里,我们能从外国的视角看到火车上各种各样的中国人。
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来自广西拉祜族的姐妹。
因为姐姐嫁到了广州,所以每次离开都要要先步行两小时,再坐八个小时的火车。
而折腾的不仅是远嫁,因为传统拉祜族实行的是母系大家族制度,女人的地位比男人高,但姐姐外嫁之后,她则要在广州做家务、照顾丈夫。
可当关口问她后悔吗,她却说不后悔,“因为广州的生活水准和交通都比村里好很多”。
至于妹妹,因为已经在村里结婚生子,没有其他人生选择,但她说:“只希望女儿长大了能乌鸦变凤凰地出去,让她好好读书,像你(关口知宏)一样,过得幸福开心。”
两姐妹的回答可以说是当时国人生活面貌的最佳展现,管窥全豹,因为绿皮车的出现,使得所有中国人有了去大城市,看更广大的世界,过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而不仅外国人感慨于火车上的中国人,我们自己对绿皮车也多有审视。
曾经是铁道工人的王福春,用自己独特视角和非凡毅力,记录了从1978年到2000年20多年间绿皮车厢里国人的生活百态,最后出品了摄影集《火车上的中国人》。
这些照片里,饱含了每位中国人告别故土的感伤,相谈甚欢的兴奋,一见钟情的悸动,奔赴远方的期待,以及他们彼此间的争吵与亲密、相聚与离别、感伤与欢喜……
曾创作出《中国孩子》的盲人歌手周云蓬,用绿皮车开启了人生的“游唱、知人、遇事”,这些经历后来被他写成一本散文集《绿皮火车》。
在书中,他写道:“每当有火车经过,那种力量与速度,以及它要去的远方,令一个孩子兴奋恐惧。”
而诗人海子则在坐着绿皮车途径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看到夜色下的荒漠,情不自禁写下了不朽的诗句:“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正因为这些亿万国人的共同记忆,让绿皮车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回顾中国的发展史,曾经承载了一代人速度与激情的绿皮车无疑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是我国走向工业时代的象征,也让很多国人看到了新世界的到来,是数代国人初次离家,闯荡四方的航帆。
可以说,曾经绿皮车上钢轮与铁轨撞击的隆隆声,就是父辈们关于生存与梦想乐章的前奏音符。
但如你所见,随着时代的进步,绿皮车的速度和设施逐渐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间,中国铁路进行了六次大提速,列车的平均时速从43km/h(最高120km/h)提高到70km/h(最高250km/h)。
快速列车的红色,特快列车的蓝色,高级直达特快列车的白色等车型颜色也逐渐取代了曾经飞驰在铁轨上的那抹绿。
到了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更是从此进入高铁时代。
等绿色再次出现时,已经到了2014年。
铁路部门决定将所有“K”“ T”“ Z”字打头的普速列车颜色统一为橄榄绿色,只是用黄色腰饰带形状的不同来区别具体等级。
自此以后,中国铁路客车的颜色主要分为两种,即普速客车的绿色和动车组的白色。
那问题来,既然我们有了更快更舒适的高速列车,为什么还需要绿皮车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我们身边大部分奔波在路上,无声的中国人。
我们要知道的是,高铁动车虽快,但价格昂贵。
拿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来说,复兴号动车需要667元,而直达特快列车价格仅需177.5元。
绿皮车虽然慢、脏乱差、不舒适,但因为价格便宜,仍然是很多人远行的首选。
这些人里除了我们能猜到的进城务工人员,其实还有最近报复式特种兵旅行的大学生们。
他们的共同点则是,时间不是问题,舒适度也不是问题,钱才是问题。
而除了便利这群人,因为基础建设要求低,保养和运营成本也不高,绿皮车也就可以普及到更多高铁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
这也让许多偏远地区人民有了外出、挣钱的途径。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曾在Twitter发文点赞成昆铁路上的5633/5634次绿皮车。
因为这趟铁路承担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雄,与攀枝花两地之间运输农副产品的功能。
不仅价格便宜,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2元,还几乎将大凉山彝族的几大山区聚集地都串联了起来,因此沿线农户直接都将这趟火车当成了公交车,按时上车外出贩卖他们的鸡鸭鱼肉和瓜果蔬菜。
而像5633/5634次这样的公益扶贫列车,全国一共有81对,覆盖了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市达104个。
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终于能方便地穿过无数难以用脚步丈量的高山河谷,将自家农产品换取生活费,也能让孩子们都外出上学,从而实现下一代“走出大山”的梦想。
所以说,如果高铁动车是让中国有了更快的速度去发展,去创造,去超越;
那么绿皮车,则是以较低的价格让那些仍不富裕的普通人能有机会去到更大的天地,挣钱,追梦,看世界。
“我们现在虽然有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但不能没有逢站就停、票价低廉的绿皮车。”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铁乘坐礼仪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素质的一个风向标。”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进步,说明国人已经逐渐有了公共意识。
但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却在绿皮车上很少被人讨论呢?
网上有句话叫,“高铁是中国速度,绿皮车是中国温度”。
事实上,这句话可以说得再细一点。
从绿皮车到高铁,更像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缩影。
绿皮车为什么有着中国温度,就是因为它保留着很强的农业社会的相处模式。
曾经的绿皮车上,男人们聚在一起抽着烟,喝着啤酒,玩着扑克,高声谈笑,而女人们一边聊天一边吃着零食,瓜子皮、碎骨头、饮料瓶扔得满地都是。
这其实和农民在家的行为模式十分相似,把这些行为放在田间岸头,也毫无违和感。
当他们坐上绿皮车时,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哪怕保留这些习惯,也无人在意,甚至因为就是很多普通人家的日常,让我们远远看着还有一种亲切感。
但高铁动车更像是城市的公共环境。
没有垃圾,没有烟味,没有喧哗,乘客们即便说话也都会刻意压低声音,为的是不吵到身边的人。
这则是社会高速发展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产生的自觉行为。
两种车型,两种生活状态,一个是过去的中国人,一个是如今的中国人,都是最真实自然的状态,也都符合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
可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间坦然自若,彼此的底层逻辑却是相互排斥的。
所以,有的人在绿皮车上谈笑吃喝无人在意,甚至会结交朋友,但到了高铁上却显得格外突兀,从而被指责。
可这并非都是他们的错,只因他们还没有生成公共意识,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打扰了他人。
《管子·牧民》里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正如从绿皮车变成高铁的过程,生活是一点一点改变的,日常习惯自然也要一点一点改变。
乘坐绿皮车的人终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变好坦然坐上高铁动车,用更快的速度去到想去的地方,见到想见的人。
自然,也终将更“有素质”地融入现代社会。
只是在此之前,需要一些时间转变。
而即便此时的他们可能没有公共意识,却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为公共出过力。
在我国铁路网的行车规定中,有一条是绿皮车哪怕在行驶,也要为需要加速的高铁让路,这像极了这群无声的中国人在为高速发展的国家政策让步。
他们的谈笑可能是有声的,但他们的付出却是无声的,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当他们突兀地出现在高铁动车,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是否也能以一种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一下他们。
因为他们不仅是他们,更是过去的我们。
* 部分图片和素材来自网络
监制:视觉志
编辑:他山石
微博: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
新加坡凯德集团:深耕中国市场 与苏州工业园共腾飞凯德将积极引入全球合作网络中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
-
位列全国第四,上半年江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89元交汇点讯7月30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
-
中国技术助力巴西航空城绿色交通发展圣若泽杜斯坎普斯是巴西的航天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巴西国家空间研究
-
【高端访谈】“智算力”平台将成必需品 以“游戏+”驱动多业态创新——专访世纪华通总裁谢斐世纪华通总裁谢斐表示,当前新一轮技术进化所带来的新赛道离不开庞大的
-
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约60只 分布区继续扩大7月29日是全球老虎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最新监测显示,我国境
-
新加坡凯德集团:深耕中国市场 与苏州工业园共腾飞
2023-07-30 16:41:51
-
位列全国第四,上半年江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89元
2023-07-30 16:15:02
-
中国技术助力巴西航空城绿色交通发展
2023-07-30 15:50:18
-
【高端访谈】“智算力”平台将成必需品 以“游戏+”驱动多业态创新——专访世纪华通总裁谢斐
2023-07-30 15:44:54
-
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约60只 分布区继续扩大
2023-07-30 15: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