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传统的“二次葬”是这样的
2023-07-30 21:52:22 来源: 尘满面

【本文来自《我是广东客家人,说一下我们这儿土葬的情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相关资料图)

guan_16899499821166

什么叫二次葬?我虽然字面理解但可能与世纪有偏差。能讲讲吗?

客家人传统的“二次葬”是这样的:

老人一般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先准备好自己的棺木了,可以是自己或晚辈出钱购买。买回来,家族祠堂够大的,放家族祠堂,不够大就放自家屋里,备用。

老人过身后,要由大儿子把老人背到家族祠堂,同时别的亲人把老人过身时的床搬过来摆好,把老人在祠堂放两晚,夏天放一晚。(俗话叫“腾冷尸”,应该还有观察是否真死的可能性)

在这1、2天的时间里要进行以下仪式。

首先是“报丧”。第一时间给亲朋好友“报丧”,报请来“吊丧”,如果是女性,一定得等“外家人”来了才能上山下葬。

其次是“叫孝”。客家话把哭称作“叫”,“叫孝”就是普通话的“哭丧”。但“叫孝”并不是平常伤心的哭,而是带着哭腔地唱歌,我觉得古人所说的“长歌当哭”就是这个样子的。

来“吊丧”的如果是男性,来到老人床前“放鞭炮”+“烧香”+“唱诺”就可以了。

但女性亲朋好友就要离着很远就一路“叫孝”着过来,外面的女性亲友+家族里的女性亲人一起,轮流着三班倒在这1、2天里几乎是24小时不停的在老人床前“叫孝”,我们客家人认为“叫孝”的人越多,越热闹越好,如果老人逝去了没人“叫孝”就是不孝顺。只会嚎啕大哭而不会唱歌一样“叫孝”女性是会被人耻笑的。

所谓“叫孝”其实和唱客家山歌差不多,只是带着哭腔唱,其内容一般是怀念老人为什么这么就去了的,也有借此骂年轻人不孝顺的,也有诉自己的苦的,反正和《罗刹海市》差不多。

在我看来,诸葛亮到东江给周瑜吊唁,很可能和我们客家人的“叫孝”差不多。

第三“入殓”。老人在这1、2天的某一个旁晚会被后面会说到的“八轿佬”连垫毯,带衣服,带盖被一起装入棺材里“入殓”,打上八寸钉之后,继续在祠堂同一位置摆着。

第四,如果家里经济允许,这两天还要请“师爷佬”来吹吹打打,热闹热闹一翻,表表孝心。 “师爷佬”其实就是跳傩戏。

第五,上山。等这些都完成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后,由“八轿佬”连棺材一起抬到家族墓地埋好。“八轿佬”一般是请本家族的不同房的八个人,不能出钱,必须纯人情请,这种事多数人都不乐意去干,所以很麻烦。

第六过“满七”。逢七必须要去坟着祭拜,其中“头七”和“满七”最重要,一般亲友都得到场。 “满七”过后就等三年后“捡骨头”了。

第七安葬。一般三年后,亲人要先准备一个陶土坛子,早先就是普通装酸菜的坛子,这几年讲究些了,出了一些画了些龙凤纹的专门坛子,请上亲友,请个专门帮人捡骨头的人,开棺,从头开始有顺序地把骨头一块一块的捡出来,拿生姜把骨头擦干净,再按顺序装进坛子里。如果预先选有风水宝地,就要把坛子抬过去安葬,如果没选就直接在家族墓地安葬起坟了。

今天我们大家都没有那么信风水之说了,多数人都葬在家族墓地,家族墓地又叫“乱葬岗”。我的最终归宿大概也是那里。

我们这里实行火葬也有20多年了,实行火葬之后,请殡仪馆的人把老人拉去火化之后,把骨灰装在坛子里抬回来,直接就上山起坟,跳过前五步,直达第七步,我们都觉得这样省事多了。

我小时候的睡房就在祠堂旁边,亲眼见过无数次这样的仪式,根本就不怕死人。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