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观速讯丨为何中国古代在文学诗歌等领域有成就,但在哲学科学等领域的成就却没那么辉煌?
2022-11-02 09:36:10 来源: 翡翠城主


(资料图片)

【本文来自《汉语汉字的重大缺陷是不利于“抽象思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湖畔看彩虹你不是要谈抽象思维吗?那我就以美学这个抽象思维跟你谈,却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是,敢情非要满足你的条件,那才是,连黑格尔说是都不行。1、你要懂得意思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世界上有哪种语言是不通过阅读来获得主要感受的?我说过了,就算把中国诗词朗诵当音乐听,美感也是出类拔萃的。写成书法作为平面视觉艺术表达,中文也是独树一帜的。然后你要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意境美,就必须要懂中文。你不理解,反倒说文字没有传达给你这层意思,还要说“缺失了阅读表意文字的阅读美”,问题是你好好学过了吗?2、诗歌朗诵不如西方普遍这个结论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古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包括左传战国策国语这些偏政治性内容,哪一个不是靠朗诵学习、传承的?古代私塾里最重要一件事的就是摇头晃脑地读这些经典。现代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是在读什么?但这跟抽象思维有什么直接关系?3、拉丁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写说分离程度比古代汉语的差异大多了,拉丁语口语在文艺复兴后直接消亡,被法语等之前被认为是拉丁语方言的罗曼诸语言取代。抽象思维就是做减法,文言文就是以较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每个字都有斟酌,这不就是一种抽象行为吗?不要把这跟过滤混为一谈4、既然你已经承认了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弱,那不是也应该承认每天承载14亿人思维活动的中文的抽象表达能力是不可能弱的?所以说关语言什么事?语言只是用来表达概念的,而且是可以进化的,只不过进化能力有大有小。以前中文中没有一些名词,一些符号,相应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就缺乏一些概念。现在接触到了,空白的思维概念就补上了,往后可以直接拿来用,比如自然科学的符号系统,也可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补足这些概念,这更多是人文社科方面的,后者就是中国叙事。本土化叙事不是什么文化都能做得到的,稍短一点的文化都不行,中断了的也不行,因为不可能有这么多文明上的要素去对应,强行本土化就会被反噬。日本就是一个反例,中核是半吊子中华文明,但却严重高估自身文化实力,强行脱亚入欧,短暂辉煌后立即陷入迷惘,现在卡在文明缝隙里动弹不得。所以本土化叙事是一种相当强的学习能力,需要强大的文明做后盾。而直到现在都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就是被你认为有缺陷的书面化汉语。

你混淆了“意境”和“意境美欣赏”。前者是文学分析概念,当然是抽象思维。但欣赏“意境美”纯粹是形象思维。逐条回复你如下:

1. 再说一遍:西方拼音文字是“说写一致”的,单凭“听”是可以理解的- 前提是认识那些字词。古代中文做不到。拿“滕王阁序”举例,如果都是没读到,某人朗诵给你听,你许多地方感受不到美,甚至听不懂。但让你阅读,即使许多词不会念,却仍然体会到美。这是“表意象形文字”的独特优势。再如姜夔等人“以音律著称”的“词”,没有书面阅读,只有朗诵,你确实只听到节奏,但大半听不懂,也不会感受到什么美。这就是中国古文“说写分离”带来的问题;

2. 知道古代私塾为什么主要靠朗读背诵来学习吗?因为古人没有语法概念,普通塾师没法子口语解析清楚文言文,只能讲断句和字词。全靠学生通过背诵,自己揣摩语法。所谓“背诵千遍,其意自现”是也。这还是中国古文“说写分离”带来的问题;

3. 拉丁文、英文等的书面语现象,形成原因与中文不同。它们是先有口语,粗糙不堪,再进行规范化、高级话,升级成“高雅”书面语。这是由于字母拼音文字的不稳定弱点带来的:都是后起蛮族借别人字母拼自己口语,形成文字。而中国古文,是先有书面语,再逐渐表达口语。从古代民间“说书”即可看出,民间的口语文学是相当发达的,但反映到书面,却只是不被上流社会看重的“小说”。一直到“白话文运动”才改观。

中国古人,不是先写下“啰嗦”的口语文章,再“减法”成“简练的文言文”。而是正相反。

4. 中国人抽象思维能力不弱,就证明中国人使用的文字工具的表达能力不可能弱?你这逻辑推理三段论成立吗?中国古文如果不弱,还进化干什么?

中国语言文字,自从“白话文运动”以来,进化的非常大,也变得非常强,能全套表达最复杂的现代抽象概念。这都体现了中文强大的适应能力。

但是,这些归根结底是适应,不是原创。是在引入西方在哲学、科学等方面的概念、方法等,也就是你说的“引入西方自然科学符号”以后才做到的。那你设想过吗?如果中国一直与西方隔绝,中国凭自己古文系统,能创出这样一套“自然科学符号”表达系统吗?

而我在探讨的是: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哲人、贤人,为什么在文学诗歌、技术工程等形象思维领域有举世无双的成就,但在哲学、科学等抽象思维领域的成就却没有那么辉煌?

责任编辑:zN_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