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每日快看:鸟会接骨,狐狸会看钟点?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2022-12-14 08:43:42 来源: 猫盟CFCA

1903年,美国牧师威廉•朗(William J. Long)出版了一本书《熊的弟弟》(A little Brother to the Bear),讲的是各种各样动物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批判和吐槽。

01


(资料图片)

丘鹬是骨科大夫?

朗是这样说的,二十年前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见到了一只溪边的丘鹬(从朗的国籍判断,应该是美洲丘鹬Scolopax minor),把黏土抹在腿上,“似乎”又拔了一些草根的纤维混进泥土里,它这样摆弄了十五分钟泥和草,朗大惑不解。这只丘鹬呆了一个小时,“似乎”是等腿上的泥巴干燥定型,然后就飞走了。  

美洲丘鹬 ©Shiva Shenoy / inaturalist

朗把这个秘密保守了二十年,直到最近,他的一个律师朋友打到一只丘鹬,在它的腿上有个泥疙瘩。掰开这块泥后,他们发现丘鹬的腿骨折过,又笔直地愈合了。此外朗见过一些断腿的丘鹬,它们总是愈合得很完美,没有像鸡骨折之后总是歪向一边。

于是朗得出结论,丘鹬是在给自己做骨折后的固定,就像我们的夹板、石膏一样!

丘鹬给自己做固定的想象图 ©Wikipedia

消息一出,许多学者和作家都坐不住了,纷纷谴责朗胡编乱造,甚至在《科学》上都发表了批判朗的文章,说丘鹬要是真有这种本事的话,它就比医科大学的一年级生还强了。朗记录下一个叫哈珀(William Davis Harper)的人批判他的三十多个词,有假装的sham、愚蠢crass、轻率的捏造者facile fabricator、无望的故事家hopeless romancer、野驴wild ass,等等等等。

朗企图回击。他提供了一些“鸟的腿上有泥块和愈合的骨伤”的口供,但一直没有找到实物证据。一年后,一个叫哈迪(John Hardy)的人,在马萨诸塞州发现了一只瘸腿的斑胸滨鹬Calidris melanotos,脚上有一团泥疙瘩。他把这只鸟交给了博物学家,意识到这可能是证明朗的故事真假的关键,人们小心翼翼地检查了这团泥,甚至还照了X光,结果——根本没骨折。这团东西只是腿伤流出的脓血,粘住的羽毛和土。  

斑胸滨鹬 ©Andrew C / Flickr

1907年,朗终于拿出一个物证,一只中了枪的披肩榛鸡Bonasa umbellus腿,上面粘着一些羽毛,坚持说这是鸟给自己打的“绷带”。但“粘上的脏东西”显然是更好的解释。

丘鹬有很强的骨折自愈能力,而腿伤沾了泥和脏东西之后,就会形成一团泥疙瘩。朗看到的丘鹬——如果他不是在编故事的话——可能只是在啄自己腿上的脏东西。而后,腿伤痊愈,发现鸟腿上有泥的人,就会认为这只鸟的腿伤和泥块有关系(注意,朗第一次目击记录并没有涉及到丘鹬受伤)。

02

真实和虚假的博物学

只是一篇骗人的动物故事而已,为什么引发这么大的风波?其实丘鹬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水下的部分是美国社会当时的思想潮流。

从19世纪晚期起,美国大众产生了欣赏和保护自然的热潮,因此关于自然和动物的书成为畅销书,不管是童书、小说还是科普书都大受欢迎。朗就是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的作家,他拥有文学硕士学位,是一名牧师,写了许多关于动物的书,而且号称这些书上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朗的照片 © wikimedia

另一位描写自然的作家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是一个非常尊重科学和事实的人。他看到当时汗牛充栋的作品,充斥着对动物的虚假描写,还自称是真实的,极其不爽。1903年,他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发表了一篇批评文章《真实和虚假的博物学》(Real and Sham Natural History),极尽吐槽之能事,我必须将一些内容节译出来,与大家奇文共欣赏,因为原文过于冗长,做了少许修改。

狐狸会把追它的狗引到高架桥上,让狗被火车撞死——狐狸居然有手表和时间表?(这里他批评的是加拿大作家西顿Thompson Seton,在国内西顿的书也非常有人气,有意思的是,西顿经常被当成“真实地描写动物”的典范宣传。)

乌鸦不训练孩子,它们没有大学,没有学校,没有考试委员会,没有文凭,没有勋章……哪怕最穷最破的村子也比最有组织的乌鸦有更多的文明!  

评价朗和巴勒斯争辩的书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朗说翠鸟和鱼鹰(fishhawk,可能指鹗Pandion haliaetus)会训练小鸟捉鱼,这还不如说母鸟会用鱼线和鱼钩钓鱼,或者用自己织的网捕鱼呢。

朗说自己打死了一家子山鹑(partridge,鸡形目几个属的小型鸟类,美国本土不产山鹑,但有人工引进)的母亲和两只小鸟之后,一只山鹑一声声叫着点数,叫到第九声发现自己的家庭成员少了,谁不知道一只“森林学校”里出来的山鹑能数到十一呢?(根据朗的故事,山鹑数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加上妈妈,所以这里巴勒斯说的是数到孩子的数目十一,而不是数到孩子加妈妈的数目十二。)  

朗的书《森林居民的路》(Ways of Wood Folk)插图 © wikimedia

朗说红松鼠有颊囊?他没有见过红松鼠吗?还是他分不清红松鼠和花鼠?没有哪一家博物馆不肯高价收购一只有颊囊的红松鼠的。  

朗说狐狸是这样抓到树上的鸡的:狐狸绕着树打转转,鸡一直看着它,最后头晕目眩,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我读过一个南非的民间故事,说你要是绕着猫头鹰转圈,它的脑袋就会跟着你转,直到把脖子扭断为止。这个故事比我们的吹牛大王(Münchausen,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的主角)要好一两倍!  

出自漫画《刃牙》,因为作者过于扯淡,经常被吐槽

03

老罗斯福御驾亲征

下一个参与这场争论的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老罗斯福总统热爱自然与打猎,美洲马鹿有一个亚种Cervus canadensis roosevelti就是以他命名的。1905年他收到一本朗的书,讲一只狼的故事,朗照例坚称自己说的都是真的,但是罗斯福凭借他作为一个猎人的经验,认为朗纯属胡扯。他还与巴勒斯一起吐槽过这种动物故事。

巴勒斯的照片,当时他与老罗斯福一起去野营,然后写了一本书 © wikimedia

1907年,一个叫克拉克(Edward B. Clark)的记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罗斯福,最后整理成一篇文章《老罗斯福论自然的撒谎者》(Roosevelt on the Nature-fakirs)发表。其中自然也充满了对于编造动物故事的吐槽。

朗的书说,狼会咬驯鹿的胸部,前腿后面的位置,从这里刺穿心脏。老罗斯福表示,这在生理解剖学上不可能,狼无法把嘴张得那么大,而且狼的牙也不够长,要海象的牙才能够到心脏。  

此外老罗斯福还批评了另一部动物小说,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白牙》(White Fang),认为一只斗牛犬打赢一只是它三倍大的大狼狗,纯属不可能。顺便一提,杰克•伦敦写狗的小说经常被认为是动物文学的经典。老罗斯福总结道,真正的自然爱好者应该准确地描写观察到的事物,而朗这样的作家只是林中的黄色新闻记者(yellow journalist)。

《白牙》的插图 ©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总统对朗造成的打击不小(有人形容他像是“被打大象的枪打中的鸽子”),但他还是强打精神,予以回击。他先是狡辩了一番“狼会咬鹿的胸脯”,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朗开始攻击老罗斯福其人。他说,老罗斯福并非自然爱好者,而是一个残忍的猎人,这个人接近动物的心的唯一方法,就是一枪打穿它。

04

争论还没有结束

朗虽然是在人身攻击,但这个角度有耐人寻味之处。朗的时代,人类对动物的态度正在出现分裂,一种态度是把动物看作受本能和简单的反射反应所驱使的机器,另一种态度是把动物当成拥有智慧的“人的亲戚”

后者是随着进化论的普及而出现的,既然人类由动物进化而来,那么在动物的头脑里应该也可以找到理智的萌芽。如果我们把动物看成是有智慧的,出于同情心,杀害和虐待动物的行为也就显得不那么地道了。

朗的书《森林居民上学》(Wood folk at school),如题目所示,讲的是动物学习的故事,虽然其真实性很难保证 ©wikimedia

朗咬准了“老罗斯福杀害野生动物”这一点去攻击,也是因为他的立场属于后者(动物有智慧,应该同情)。在回答批评者的信里,朗自称他热爱自然,但不是科学家,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看到那些被“动物是受本能和简单反射支配的机器”观点所蒙蔽的科学家,所看不到的东西。

而朗的最坚决的批判者巴勒斯,属于前者(动物依照本能行动),在他批评朗的文章中,巴勒斯一再强调了动物没有智慧,也不会学习。而朗的丘鹬会治伤的故事,之所以受到这么强烈的反对,也是因为它等于非常高调地宣称了,动物是有智慧的,发明骨折处理方法这种事,只能通过智慧和学习得来。

朗的书的插图 © wikimedia 

今天我们对于动物行为学的了解,是一百多年前的人所不能想象的。那么新知识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虽然朗在争论中落败,但“动物有智慧”和“动物没智慧”两路观点似乎都有正确的地方,认为这两者非此即彼,是过于狭隘的。

巴勒斯曾经批判过“鸟的歌唱是学来的”这种观点,但许多鸣禽雄性的求偶鸣唱,确实是学习父亲的叫声。至于学习,许多动物的生存都要依赖后天学习的行为,但它们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或者观察模仿其他动物的行为来学习。动物教学的例子出人意料的少,但也不能说没有。比如细尾獴 Suricata suricatta会把蝎子送给小崽,让它们学习捕猎的技巧。

最后我很乐意讲一个小故事。扁头泥蜂 Ampulex compressa 在蟑螂的脑部蛰一下,蟑螂虽然还能活动,却失去了逃跑的冲动,任凭泥蜂把它带进巢穴,然后被幼虫吃掉——这种外科手术比丘鹬的更神奇!但它是千真万确的。

扁头泥蜂 ©Andreas Kay / Flickr

参考文献

[1] Lutts, Ralph H. The nature fakers: Wildlife, science & sentimen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1.

[2] Burroughs, John. Real and sham natural history. Atlantic Monthly 1903.

[3]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ure_fakers_controversy

[4] https://www.americanheritage.com/tr-and-nature-fakers#1

责任编辑:zN_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