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速看:前30年与后40年
2022-12-16 07:28:19 来源: 晨枫

一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成就,很多人就义愤填膺地强调:不能否定前30年!

用后40年否定前30年是不对的,用前30年否定后40年同样是不对的。后40年取得了大得多的成就,前30年功不可没,但后40年不是前30年的自然延伸。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沿着前30年的路继续走,中国达不到现在的成就。这才是前30年与后40年的关系,这才是改革开放的意义。

有人认为,前30年打下了基本工业化、社会结构组织化、普及初级教育的基础,这是后40年的物质和人力基础。前30年还有更大的社会公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似是而非的。

前30年里,中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基础,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依然是农业国,谈不上完成工业化。

这也是低水平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基本重建了。用一个不确切的比方,这好比拆迁重建,原址确实有房子,但与现在的建筑没有关系了。当年的百万大下岗和关停并转就是对前30年工业基础的否定。工业是要盈利才可持续的,要是有那么坚实的基础,百万大下岗和关停并转就是无事生非了。

改革开放前,仅上海就有上钢x厂(x为一二三四等序号,下同)、国棉x厂、毛巾x厂、高桥化工厂、吴泾化工厂、天原化工厂、振华造漆厂、上海手表厂、上海自行车x厂等一大批老厂,大部分在改革开放中消失了,有的留存了,也面目全非了,或者名存实亡了,当年的设备、体系、人力资源基本上没有连续性。

上海是老工业基地,但不是唯一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大小三线,情况都差不多。一脉相传到现在的老厂、大厂有,但都脱胎换骨了,大多也是拆迁重建的关系了。

实事求是地说,前30年留下的是低水平的基础,对后40年的高水平发展的作用不能说没有,但远不是决定性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在前30年的基础上再熬40年,不会有后40年的成就,改革开放是质变的关口。

宝钢、金山石化、十三套大化肥等是前30年的特例,其实已经指向后40年的发展路径了。77、78级理工科大学生的相关专业课大多以这些引进工程作为范例,有条件的话,课题大作业和毕业设计围绕着消化,从实际中理解为主,理论解释为辅。

这不是拍脑袋,我就是那个时代过来的。我们大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时候,引进厂(金山)和国产厂(吴泾、高桥)都去过,亲眼看到了差距。

那时开始引进了,也试图消化,但实际上与90年代后的消化根本是两个概念。基础太差。要比,可以比照051微机相对于IBM PC的消化。还有人记得051微机吗?

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也是外资涌入中国。中国的强制合资和技术转移是有很大作用的。西方公司并不是在帮中国,技术转移不情不愿,但一方面根本不认为中国能消化和赶上来,另一方面太有利可图了,于是从命了。中国制造业和西方公司的财务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此言非虚。中国经济与科技这么快追上来,反过来形成碾压,这是改革开放的时候外国人和中国人都没有想到的。对于中国,这是欣慰的惊讶;对于西方,这是苦涩的惊讶;但都是惊讶。

现在印度在试图复制中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强制技术转移。但印度太急吼吼了,卵还没有成型,就急着杀鸡了,还把别的鸡吓跑了。印度还有政府和政策的执行力问题。欺负外资是一回事,摆平本土资本和民意就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了。我对印度能复制中国成功表示怀疑,但必须关注了。

越南是另一个问题。越南认真走广东路线,但广东是以全中国的制造业体系为后盾的,单靠广东是成不了事的,上海、江苏也一样。越南的后盾是中国,这就决定了越南复制中国成功是“中国鸟笼里的越南崛起”。

前30年的科技和教育是另一个问题。

两弹一星、胰岛素、杂交水稻等当然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必须说,还是星星点点的孤岛,连不成片,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也很有限。这是与前30年中国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不丢人。但这也是很贫瘠的基础。

前30年好比小学,语文、数学、理化“学过”了;后40年好比大学,基础课还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加上了专业课。

小学基础重要吗?当然重要。够用吗?差得远。从小学基础直接发展行吗?行,但起点太低,速度和成就要小得多,否则现代人就没有升学焦虑了。没有小学基础能读大学吗?嘿嘿,我就是这样混入大学的,中小学正好是文革十年,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学,混进大学77级,最后还混入社会了。但这是弯路,不是正路。

在普及教育方面,文革10年占了前30年的三分之一,三年自然灾害、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又占去一些。这一期间对普及教育的毁灭性打击我是亲身经历过的。不知道人们对初等教育怎么定义,反正现在小学语文里朱自清、唐诗宋词、《滕王阁序》、《出师表》、《陋室铭》都是我没有学过的,现在看到有人倒背如流,还是羡慕不已。当年考研间隙,和同学一起自己好玩背过几段,算亡羊补牢,但大多数依然没有读过,至今空白。

我们那时学的什么?老实说,不知道,好像什么也没学。我只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在学最基本的三角函数,sin平方加cos平方等于1之类,因为我的数学是那时“开窍”的。我的四则运算很差,到很晚才搞清楚怎么回事。平面几何到现在也很差。排列组合是到大学自己学的,中小学没有学过,现在依然是夹生饭,看到概率统计就犯困。

人才方面,不知道是否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青黄不接。77级大学生算“黄埔一期”,是第一茬“青”;60年代的老大学生是“黄”的最后一代,但那一代才几个人?这么说吧,在本科生可以留校当老师的年代,注定是人才极度稀缺的年代。

说句不好听的,77-78级的时候,大学教师主力是40年-50年代大学毕业的,也就是说,好些是解放前留下来的底子,至少是解放前中小学的底子。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都算新生力量了,他们这一代基本上在40-50年代这一代一步跳到70-80年代这一代时,被大体跳过了。这就是前30年的人才状态。

什么都有例外,60年代大学生肯定有大成就的,工农兵学员还有大成就的呢。不要把特殊情况无限外推为普遍情况,这是逻辑常识。

在普通教育方面,现在小学题目就可以让一堆清北父母挠头,这是与前30年教育不足截然相反的问题。但这好比是三高与饥饿,必须选一个的话,还是选三高吧。卷出来的新一代学什么都上手快,出现什么新生事物都跟得上,这是与后40年的普通教育水平极大提高密切相关的。不说别的,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开车是一门刚刚的手艺,现在有个驾照还是个事吗?那时还有打字员的工作,现在呢?孟子说的到底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可以成为全民大争论的话题,教育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了。

社会公平是另一个触及痛点的话题,但前30年更加公平吗?

前30年无疑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但绝对平均主义不是公平。公平不是“他有的我都有”。公平是上升通道,是按劳分配。前30年在这些方面是有缺陷的,尤其是文革10年。

那是配给制的时代,家家户户都有粮票、布票、肉票的苦恼。当然更有钞票的苦恼,工资起点就低,还多年不加。在绝对平均主义构架下,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多劳多得不是选项,你可以多劳,但不能多得。

即使积攒了几个钱,你的级别不够,坐软卧或者买飞机票开不出介绍信,招待所、酒店更是“闲人免入”。如何才能有级别?对不起,这根本不是你该问的,就像平民不需要琢磨如何成为贵族一样。

级别意味着待遇,包括在各种票证之外的特供。在“反修防修”的年代,苏联特权阶级是抨击的话题之一,但不敢抨击太狠,因为中国的特权问题一点也不小。如果说后40年的权本位和官本位的丑恶主要显示在贪污腐败,前30年则要赤裸裸得多。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知青上调,两地分居的团聚,正常工作调动和升迁,到处都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陷阱,单位分房更是必然一地狗血剧情。这个话题就不多展开了。

如今人们抱怨社会缺乏公平,上升通道堵塞,那是不知道根本没有通道的苦。没错,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恼,但不要把今天的苦恼与昨天不存在的问题相比。今天有买房难,有升学难,昨天没有,不是因为买房不难,升学不难。

前30年没有买房问题,实际上是无房给你买,但肯定不是“国家给每一个人分一套房子”。我手头没有官方数据,但印象里上海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前30年是越来越紧张的,70年代末是人均4平方米居住面积(那年头没有公摊面积,走廊、过道也都占满了,没人纠结消防通道的问题)。年轻人结婚只能在房间里拉一条布幔作为分隔不罕见。也不存在“客厅暂做卧室”的问题,因为根本不存在客厅,都是“全功能房间”,吃饭睡觉都是同一间屋子。没办法,城市建设停滞,但人口一直在增加,要到80年代以后才开始改善。好玩的是,居住条件这样差,出生率倒是不低。还不起房贷当然苦,但和父母、兄弟姐妹同居一室、隔着布幔xx,似乎远离甜蜜、浪漫和无忧无虑。

要分房?首先要单位有地皮,其次要单位有效益,否则造房子免谈。有了这两条,还是永远有“等分房的人比房子多”的问题,而且人大家都是真有刚需,都等了很久。

升学更是不难。没有重点学校,统统就近入学;没有考试分班,没有淘汰,统统就地直升。上大学?重新投胎吧,先成为领导眼里足够优秀的工农兵才行,如何使得领导这么认为就是各显神通了。

绝对平均主义不是公平。公平是“应得都可得,多劳可多得”,而不说所有人都得到一样的。圈养的猪是最绝对平均主义的,没人希望那样的生活。

前30年最大的成就是打碎了中国发展的思想、体制枷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华文明是有糟粕的,否则也不会在近代落后和挨打了。上尊下卑、君臣父子融入民族血液,既成为美德,也成为陋习。前30年是“破”的30年,打碎了枷锁,形成在民族思维层面上反思的条件,“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重新回响,“我也能”,“不唯古、不唯上、不唯洋”成为新的民族意识。这里前30年的重要性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

就和癌症手术一样,不可能100%癌细胞都被切除,100%健康细胞都被保存,切除癌组织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切除一些健康组织。只要把癌组织切除了,在恢复过程中,健康组织会重新长起来,而且整个身体变得更好,这正是后40年在做的:“立”。

前30年另一个的了不起是把中国从一盘散沙凝聚成一个整体,坐如钟立如松动如风,并塑造了一个有远见、有定力、有执行力、有担当的政府。这是大部分不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印度、越南和其他新兴国家能否复刻中国的成功,这是关键。

改革开放不只是分田到户、承包制、引进开放、利改税,而是在实践中检验整理,摸着石头过河。不教条,尊重现实和结果,随时改革碍事的旧制,积极拥抱有利于发展的新制,这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刻。

如果说前30年是放热反应,后40年就是链式反应,转折点就是改革开放。在《幸福到万家》里,哥哥庆来指责弟弟庆志,“我们辛苦供你上学进城,现在我们需要你帮忙,你就撒手不管了?”庆志的成就肯定离不开庆来和父母的帮助,但庆志的成就不是只因为庆来和父母,甚至可说主要不是因为庆来和父母。庆志的转折点在于上大学和读研,彻底转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在某种程度上,前30年和后40年就好比庆来和庆志的关系吧。

责任编辑:zN_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