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天天时讯:从博弈论来看,为什么抗疫最后走向了这么一个境况?
2022-12-26 07:26:42 来源: siyuan_xie


【资料图】

决定放不放开,毒性和疫苗接种率只是次要考虑的因素。决定放不放开,其实主要只有两条因素。一是防不防得住,二是花不花得起。能不被感染肯定是最优解,但是新冠在全世界不可能消失的前提下,这个最优解不可能实现。那在放开时机上就是由这两条因素决定。有些国家既防不住,也花不起,如印度。有些国家花的起但防不住,如英美。有些国家防得住但花不起,如朝鲜。我国进入今年后就面临防不防得住了,有些城市防得住,但有些城市已经防不住了。能防得住的普遍是经济水平高的城市,经济水平差的地区基本都防不住,说明花不花得起已经开始决定防不防得住了。当今年开始防不住的话,那么大半年花出去的钱最后就是沉没成本。当越来越花不起时,民众的不满就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明白防不住这个事实,任何清零政策都变得非常空洞无力。既然防不住花不起,即使毒性如德尔塔一般,即使没有疫苗出现,最后也得开放,根本不是由毒性和疫苗药物这两者决定开放与否的条件的。难道没有办法预见到防不住花不起的结局吗?可以早点结束清零政策。

​我三四月份和国外朋友解释过的,他们不理解国内为什么形不成开放共存共识。对他们解释那是因为各地方的抗疫成本是各自承担的,叫守土有责。那各地承担清零的成本必然是不均衡的,有些地区就有机会搭便车,享受到清零好处又无需付出清零成本,所以当时全国大骂上海。只有当大家都体会到清零成本时,才会形成共识,但这时已经是双输。这是博弈的结果,而且是最坏的结果。

​一个地区付出的成本可以这样看,没疫情零成本,有疫情,但放开的成本低,而清零的成本高。所有地区最优的选择肯定是没疫情零成本,次优的选择是有疫情但采用放开下的低成本,最坏的选择是有疫情而且承担清零高成本。那么在各个地区博弈之下,最佳的选择其实是大家一起放开,同时都是低成本。但是真正的博弈时每个地区都希望的自己是无疫情零成本。但是博弈论告诉我们,最后形成的只会是所有地区都是清零高成本。最后崩盘大家都守不住,又花了很多钱。

责任编辑:zN_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