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早上的阳光,你出门上班。和煦的微风吹拂在你的脸上,听着清晨鸟儿的歌声,你感到神清气爽。你惬意地做了一个深呼吸,让肺中充盈着新鲜空气,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车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作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说,的确如此。在空气中呼吸,直接暴露于日光之中而没有脱水,在坚实的地面上行走,用耳朵为感官捕捉周遭的环境信息,这些都是陆生脊椎动物才有的特征。
然而,我们远古的祖先曾经是一生都生活在海洋中的。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而从适应海洋环境到适应陆地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人用“上岸”来调侃终于完成了一件艰难挑战,确实也十分贴切了。
我等的鱼,它在多远的未来
(图:壹图网)▼
人类的老祖先从海洋中爬上岸,迈出生命演化史上的一小步,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登上陆地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以脊椎动物为例,登陆前要面对五大挑战:支撑、运动、进食、感官、繁育。
① 支撑
想上岸,首先要获得足够的支撑。这里的支撑,主要指肢体对体重的支撑。海生脊椎动物因为有水的浮力抵消重力,但陆地环境中没有浮力,全身的重量就需要更加强劲的骨骼、关节与肌肉进行支撑。
鲸鱼的肌肉也和陆生哺乳动物的不同
丰富的肌红蛋白使它们的肌肉能储存很多氧气
(图:shutterstock)▼
② 运动
不同于在水中游泳,有肢体的生物在陆地上行进时主要依靠肢体的前后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手足处的关节也需要能做出相应的翻转动作,以保证下一步总能稳稳地着地。
在水中和陆地上的不同前进方式
鱼(左1, 2)、蝾螈(右2)和恐龙(右1)
(图:修改自Kenneth, 2012)▼
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筛选出了特化的肢体造型
(图:壹图网)▼
③ 进食
进食与呼吸是相伴随的,这都涉及到口部运动方式和连接方式的变化。鱼类用鳃将血液与水流中的氧气交换,鳃部开放以供水流通过,活动关节多;而陆生脊椎动物用肺呼吸空气,腮部闭合,头骨骨片愈合形成一个结实的头盖骨,仅上下颌关节可活动。
鱼用开放的鳃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
颜色越鲜红说明氧气含量越丰富
(图:shutterstock)▼
④ 感官
对于环境的感知与调节方式也要变。鱼类在水中靠侧线系统感知水流判断方位,但在陆地上,这套感觉系统则让位于听觉。陆生脊椎动物中耳里面的镫骨,就是由鱼类的舌颌骨演化而来。
鱼类用于感知水流压力的体侧线
帮助他们在海里不至于迷路
(图:壹图网 /shutterstock)▼
⑤ 繁育
繁育是证明生物可以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最后一步。两栖类繁育后代的方式可被视作是陆栖繁育的雏形,即首先将卵产于水中,先孵化成蝌蚪,再经变态发育长成成体。
脆弱的幼体还不能摆脱水生环境
变态发育就是把复杂任务拆解的绝佳模板
(图:shutterstock / 壹图网)▼
唯有上述条件均满足时,才证明脊椎动物真正实现了由海洋生活向陆地生活的转变。
所幸的是,支撑、运动、进食与呼吸等特征可由骨骼化石的特征反映出来,我们今天可以借此推断远古的脊椎动物是否具备了陆生的能力。
一具完整的化石,在专家眼里和在普通人眼里
信息量截然不同(图:shutterstock)▼
脊椎动物冒险者的先驱:
提塔利克鱼和棘螈
说到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不得不提到提塔利克鱼(Tiktaalik roseae)。
这是一种生活在3.75亿年前的大型古老鱼类,全长可达2.5米。头后的鳃和躯干上的鳞片证明它仍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它那呈三角形的扁平头骨和切肉刀一样的鳍则表明,这种大鱼具备把头和身体探出水外的本领。
从鱼鳍到四肢,从水到陆地,改变了当时的游戏规则
提塔利克鱼(图:shutterstock)▼
提塔利克鱼出现了肩部骨骼,并与肢骨相接,肢骨结实粗壮,上面还有显著的肌肉附着痕。这些特征都表明,提塔利克鱼骨骼强壮,肌肉结实,依靠鳍足以将其自身支撑起来,并在陆地上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就像今天的弹涂鱼一样。
目前来看,提塔利克鱼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弹涂鱼也可以短暂地登上陆地,并用前肢拨动前进
(图:shutterstock)▼
提塔利克鱼的化石发现于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岛。该岛现在位于北极圈之内,但在3.7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这里正位于赤道附近。
提塔利克鱼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河流前滩附近。构成河底和河滩的泥沙湿滑易陷,浅浅的河水又使得游泳也并不算痛快。在这种需要时而划水游泳、时而足踩泥泞的环境中,提塔利克鱼率先演化出了可以支撑身体的鳍,获得了短暂的地面行走能力。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地的进化历史中
提塔利克鱼是关键的转换环节
(来源:芝加哥大学)▼
作为第一条具有行走能力的鱼,提塔利克鱼是脊椎动物从鱼类向具备四肢的四足类演化的转换环节,在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
尽管提塔利克鱼已经达成了支撑和运动这两个条件,但它还没有真正的四肢,进食与呼吸还达不到陆生的特征。直到1000万年后,真正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才出现。棘螈,就是最早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之一。
是棘不是刺哦,注意和人们常常说的二刺螈区分
(图:Youtube © Paleozoo)▼
棘螈(Acanthostega gunnari)生活于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全长约60厘米。棘螈的四肢末端不再是鳍条,而是真正出现分叉的手指和脚趾,肩部和臀部的骨骼也更为强健。
然而,由于它的肘关节与膝关节尚不灵活,小臂及小腿并不能弯折,这使得棘螈的四肢仍只能直直地向体侧伸着。这种姿势在水中游泳尚可,但支撑身体登陆恐怕太为难了。
棘螈的生态复原图。关节不灵活的棘螈依然只能在水中生活
(图:壹图网 / 维基百科)▼
演化了1000万年,难道棘螈在上岸这件事情上,本领还不如提塔利克鱼?也不尽然。科学家们研究了棘螈的头骨,发现其头骨的功能与陆地动物一样,可以进行啃咬而非吸食。
这说明,棘螈在能完全上岸之前,就已经具备在陆地捕食的特征了。“民以食为天”,动物也不例外。确保上岸之后能吃饱,这事儿还是挺重要的。
可惜的是,提塔利克鱼虽能支撑身体,但运动能力还是勉强。棘螈虽然有了在陆地上捕食的本领,也有了完整的四肢,但这四肢尚不够强大,还是不足以帮助它上岸。
脊椎动物登陆过程中肢体的演化过程
(图:science20)▼
这个时期的脊椎动物,距离上岸依然差了那么几步。但不可否认,提塔利克鱼和棘螈都是脊椎动物的“开陆”先锋,开启了对陆地生活的冒险。
遗憾的是,到底哪一种脊椎动物最早登陆,现存的化石证据依然太少,我们无从得知。我们现在知道的是,在距今约3.4亿年前的石炭纪早期,脊椎动物已经充分具备了登陆的能力,可以在陆地上进行长久的活动了。
我们只能通过化石证据
去一点点求证推论亿万年前的真相
(图:Davide Bona © news.harvard)▼
脊椎动物费尽周折上岸之后,发现它们并不是第一名。率先登陆的成功者另有其人。
捷足先登的成功者:古马陆
脊椎动物登陆成功之前,节肢动物已经在陆地上生活很久了。其中的代表成员是古马陆。
古马陆(Arthropleura)出现于距今3.45亿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古马陆是当今马陆(蜈蚣的近亲)的加大加强版,其体长推测可达1.9米到2.6米。
脊椎动物好不容易以为到了新天地
结果发现有个大家伙已经捷足先登
腿多果然跑得快(图:Flickr)▼
和脊椎动物相比,以古马陆为代表的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即支撑与保护身体的甲壳在外。厚重的躯干甲片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位于腹侧的气门起到在空气中呼吸的作用。虽然看起来很凶猛,但古马陆却是一种植食性生物,生活河流边的湿润环境中,以孢子、叶子和种子为食。
在登陆这件事上,古马陆可算是成功者的代表。
现在的古马陆只能作为幻想生物活在化石和创作里
(图:壹图网)▼
虽然古马陆登陆成功,其体型也曾鲜有敌手,但脊椎动物的上岸可能还是对它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目前认为,具备啃咬能力的陆生脊椎动物很可能会捕食古马陆,而石炭纪周期性的河水干涸也对古马陆的生存造成了一定影响。
最终,古马陆在2.9亿年之前绝灭,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此后只出现在脊椎动物之中。
古马陆由于来得太早没有天敌
在战斗天赋上疏忽了的样子
(来源:纪录片《与怪物同行》)▼
生物由海向陆的演化,是地球生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事件深远地改变了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创造出了除海洋之外的又一片焕发生机的领域。这一过程漫长而复杂,生物在河滩上印上第一枚足迹之前,是自然选择在海洋生命中长达千万年的积累。
《侏罗纪公园》中马尔科姆博士说道:“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不息的生命永远在探索中前进,开拓生命演化的新篇章。
Creatures find a way
这就是我们一路走到今天的全部理由
(图:Flcikr)▼
参考资料:
[1] Benton, M. J. 2015.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Wiley Blackwell Press, West Sussex, UK, 506 pp.
[2] Kenneth, V. K. 2012. Vertebrates: Comparative anatomy, function, evolution. McGraw-Hill Press, New York, US, 816 pp.
[3] Daeschler, E, B., Shubin, N. H., Jenkins, F.A. Jr. 2006. A Devonian tetrapod-like fis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etrapod body plan. Nature. 440 (7085): 757–763.
[4] Markey, M. J., Marshall, C. R. 2007. Terrestrial-style feeding in a very early aquatic tetrapod is supported by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uture morph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 (17): 7134–7138.
[5] Schneider, J., Lucas, S., Werneburg, R., Rößler, R. 2010. Euramerican Late Pennsylvanian/Early Permian arthropleurid/tetrapod associations – implications for the habitat and paleobiology of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arthropod.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49: 49–70.
-
三五互联“跨界”光伏赛道主营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三五互联将转型目光投向了火热的光伏赛道。公司公告称,同意子公司天津通讯投资建设“5GW超高效异质结(...
-
世界热消息:市场情绪转暖 如何借道基金参与反弹行情?基金分析人士认为,通过事先埋伏主动权益基金来捕捉短期反弹行情并非易事。对普通基民而言,与其紧盯市场热点,不如精选优质...
-
11家百亿级私募“收复失地” 后市看好港股反弹持续性截至11月末,11家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的业绩已扭亏为盈。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港股配置价值凸显,反弹行情有望持续,其中互联网...
-
世界热门:公募行业“李鬼”频频出没 反诈教育迫在眉睫临近年末,公募行业“李鬼”频频出没,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基金公司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多家基金公司紧急提醒投资者提高防范意...
-
天天快播:【数说2022之“记”】过去一年哪些板块涨幅靠前?分析师对相关板块后市怎么看?新华财经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涨幅排名前十的板块分别为餐饮、酒店、旅游综合、景点、黄金、机场、动物保健、渔业、航空运输...
-
三五互联“跨界”光伏赛道
2022-12-26 08:25:26
-
世界热消息:市场情绪转暖 如何借道基金参与反弹行情?
2022-12-26 08:44:46
-
11家百亿级私募“收复失地” 后市看好港股反弹持续性
2022-12-26 08:34:16
-
世界热门:公募行业“李鬼”频频出没 反诈教育迫在眉睫
2022-12-26 08:23:14
-
天天快播:【数说2022之“记”】过去一年哪些板块涨幅靠前?分析师对相关板块后市怎么看?
2022-12-26 08: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