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扩表了。
(相关资料图)
随着硅谷银行破产,让美国银行业出现连锁反应,引发美国金融危机。
美联储不得已,只能出手救市。
但凡事都有代价。
美国这次救市,付出的代价就是不得不紧急扩表2970亿,这必然导致美联储降通胀的努力严重受阻,或者说美国试图收割全世界的图谋严重受阻。
具体本视频会来详细分析,谢谢点赞支持。
美联储的数据显示,美联储在过去一周是紧急扩表了2970亿美元。
这几乎让美联储过去半年缩表的努力打水漂。
扩表,就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基础货币量增加,意味着美联储在印钞。
缩表,就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小,基础货币量减少,意味着美联储在收水。
去年4月12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达到峰值的8.965万亿美元。
在本次硅谷银行破产之前,美联储缩表到8.339万亿美元。
美联储是去年6月开始正式缩表,到现在差不多是9个月的时间,一共缩表6260亿美元,平均每个月缩表695亿美元。
结果,现在美联储因为硅谷银行破产,不得不出手救市,一周就扩表了2970亿美元,占了过去9个月缩表总额的一半。
美联储一直对缩表还比较谨慎。
美联储的缩表都是等手里持有的债券到期后,以不再续买的方式来缩表,而非以主动抛售债券的方式来缩表。
因为等债券到期后,不再续买来缩表,不会有浮亏。
而主动抛售不但有浮亏,而且容易给市场带来更大压力。
但因为这样小心翼翼的缩表,所以美联储的缩表力度,一直没有达到预期。
一直到今年1月份,美联储缩表速度才达到每个月缩表800亿美元的水平。
上个月,美联储好不容易才把缩表速度,提升到950亿美元的缩表上限。
结果这个缩表速度才刚提上来,硅谷银行就直接破产,让美联储不得不紧急扩表来印钞救市。
这就相当讽刺。
等于是美联储这一脚油门刚踩到底,结果迎面突然出现一个大坑,让美联储不得不松开油门,还马上又踩了刹车。
这样频繁的大幅转向操作,翻车是必然的。
美联储这次会紧急扩表这么大的幅度,也说明硅谷银行破产的事情严重性,这压根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小银行破产,没啥大不了。
要是这事情真的没影响,美联储不至于紧急扩表2970亿美元来救市。
这件事情的影响,不仅仅是硅谷银行破产本身,而是我一直跟大家说的,导致硅谷银行破产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而是美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最近,有个经济学家也说了,“多达186家银行面临与硅谷银行类似经营风险”。
所以,美联储才不得不紧急出手救市,因为美联储如果不出手救市,那么倒闭的就不是两三家银行,是有可能几十家银行,甚至上百家中小银行连环倒闭。
而且一旦出现那样的场面,会让市场投资者和储户形成严重的恐慌踩踏效应,那么就有可能把体量更大、更多的银行给拖下水,从而形成不可挽回的系统性金融危机。
美联储紧急扩表就是为了打断这样的恐慌链条。
截至3月15日,美国银行业从美联储贴现窗口贷出1529亿美元,这比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创下的1120亿美元的贷出规模,还要高。
而在一周前,美联储贴现窗口贷出规模还只有44亿美元。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每次这个贴现窗口贷出规模剧增的时候,往往就是金融危机爆发之时。
之前2008年次贷危机,还有2020年3月流动性危机,这个贴现窗口贷出规模都曾经剧增。
所以,硅谷银行破产是揭开了覆盖在美国银行业的一块遮羞布,让美国隐藏的金融危机暴露出来而已。
过去一周,美国银行业出现大范围的流动性危机,大量储户挤兑银行,导致银行跟美联储大量贷款。
而美联储贷出去的钱,都是印钞出来的,会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形成扩表。
此外,美联储在过去一周,还给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
两项合计达到了3068亿美元,这个就是美联储过去一周扩表的主要来源。
此外,为了应对硅谷银行破产危机,美联储新设立一个银行定期贷款计划(BTFP)。
摩根大通称,该计划可以提供最多2万亿美元的额度,这个基本是覆盖了美国前五大银行之外的所有银行存款总额。
所以,美国政府才会信誓旦旦宣称,该计划可以覆盖所有储户存款,让储户不用担心。
目前这个BTFP在过去一周是用了119亿美元。
摩根大通预计该计划最终可借出4600亿美元。
我看到有人不太了解情况,就直接说美联储印钞2万亿美元,这个是不准确的。
准确说是,美联储这个BTFP给银行提供2万亿美元的额度,但现在还只用了119亿美元,预计最终实际使用额度会达到4600亿美元。
美联储新设立的这个BTFP,是为应对硅谷银行破产而量身打造的。
该计划允许符合要求的银行,将持有美国国债、MBS债券等资产作为抵押品,从美联储获得为期一年的贷款,重点是可以按照债券票面价格的“原价”来抵押,从而绕开了因为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债券普遍浮亏的问题。
这样破产的银行,可以通过原价抵押债券,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偿付储户的资金。
这是美联储历史上第一次为储户超额兑付,以往都严格遵循FDIC的25万美元上限原则。
可见,硅谷银行破产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确实很大,已经实质性引发美国的金融危机,美联储才不得不这样大力度的救市。
不过,在美联储紧急扩表2970亿美元,再次印钞救市后,这场刚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被美联储短暂强行捂住。
但这次跟2020年不同的是,美联储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因为当前美国通胀高企,给美联储带来更多制约。
2020年,美联储可以无限印钞,一口气扩表3万亿美元,来大力度救市,主要也是因为当时美国通胀率很低,只有1%左右。
但现在美国通胀持续半年回落,也仍然还在6%的高位。
虽然美国也有反过来试图借助通胀,来激进加息,配合满世界拱火,来对全世界进行收割的图谋。
但关键是,美联储也确实不能放任通胀失控。
美国财政耶伦在3月16日也表示,高通胀是最大的经济问题,是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
所以虽然美联储这次为了捂住刚爆发的金融危机,不得不紧急扩表,让美联储加息缩表计划严重受挫。
不过,倒也不好说美联储会因此就停止加息。
美联储更有可能的做法,就是一边加息,一边扩表。
这当然是非常扭曲的做法,但可能是美联储面对这个两难境地,而不得不做出的扭曲选择。
市场上周在硅谷银行破产后,把美国23日停止加息的预期打满,让美联储停止加息的概率和加息25基点概率差不多是一半一半。
不过,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冷静后,美联储23日加息25基点的概率又逐渐升温。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预计下周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上升为82%
当然,这相比之前预期要加息50基点来说,已经降温了不少。
此外,市场预期今年的终端利率,也从硅谷银行破产前的5.45%,又大幅降回到4.94%。
同时,我还是得强调一下,这还只是市场的单方面预期。
美联储决策者目前处于静默期,不能出来表态。
这也使得3月23日凌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将成为全球投资者更加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这次议息会议,会给出美联储决策者最新的点阵图,从中可以看到,在经过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后,美联储决策者们对今年能加息到多少的一个最新预期。
这次硅谷银行破产,逼迫美联储印钞救市,等于是市场扒了美联储裤子。
美联储扩表是为了救市,但加息的按钮还是被美联储握在手里。
如果美联储想证明自己还穿着裤子,那么加息按钮就不能松开,否则美联储的虚实基本就被人看透了。
特别是美国这次的加息收割图谋,也基本就宣布破产了。
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美国应该就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加息。
更大可能就是一边扩表给银行业续命,然后一边继续加息,这种扭曲操作在金融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加息和缩表,虽然都是收回流动性的效果,但实现路径是完全不一样。
加息是提高资金的价格成本,而缩表是减少货币总量。
如果是一边加息,一边扩表,等于是一边提高资金价格成本,一边增加货币总量。
加息,提高资金价格成本,是面向全世界范围,来维持收割力度。
而美联储这次扩表,是通过针对银行业的定向放水救市,维持银行业不大范围倒闭。
一边加息,一边扩表,以前通常只是被人拿来调侃美联储。
没想到美联储还真有这么做的一天。
但这种扭曲操作,会让美国金融市场更加扭曲。
当前美国金融市场,就像是一个到处漏风,并到处打补丁的火药桶。
美联储不停的想捂住,但捂住这个漏洞,另外还会有漏洞爆发。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
每日信息:全面注册制相关业务首次全网测试顺利完成3月18日,全面注册制股票发行交易相关业务迎来第一次全网测试。多位券商信息技术负责人反映,测试过程一切顺利,交易系统满足...
-
当前热门:华能、国电投与山东省签署“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
-
天天时讯:中国人寿副总裁杨丽萍: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全球不确定性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副总裁杨丽萍在19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表示,近年来全球不确定性呈现传播速度快、冲击范围广...
-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文红:北京将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在19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表示,北京将不断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
-
实时焦点:【财经分析】关注研发效率与质量 “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创新发布3月18日,以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发指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正式发布。同期发布的《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
-
每日信息:全面注册制相关业务首次全网测试顺利完成
2023-03-19 14:43:07
-
当前热门:华能、国电投与山东省签署“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
2023-03-19 13:27:07
-
天天时讯:中国人寿副总裁杨丽萍: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2023-03-19 12:23:53
-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文红:北京将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
2023-03-19 11:39:33
-
实时焦点:【财经分析】关注研发效率与质量 “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创新发布
2023-03-19 10: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