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纽约时报丨印度能改变世界吗?
2023-03-31 14:40:00 来源: 听桥

印度拉贾斯坦邦,在赤脚学院(Barefoot College)上夜校的儿童。图源:Smita Sharm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印度能改变世界吗?

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


(资料图)

印度是世界的下一个小虎经济体,正蓄势待发,取代放缓发展脚步的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之一吗?

那不会是什么新鲜事,只是恢复了印度的传统地位。一位经济史学家估计,近至1700年,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4%左右,差不多正是目前美国或欧洲占据的份额。但今天,印度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较1993年的1%有所上升。

随着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跨国公司谋求在中国以外建立新的制造基地,眼下印度有了一个历史性机会,能以改变世界的方式恢复其魅力。

但这个行动迟缓吃力的大国真能做到这一点吗?

一些专家是乐观的。正在孟买考察的麦肯锡公司全球管理合伙人鲍勃·斯特恩费尔斯(Bob Sternfels)告诉我:“我完全相信,这不只可能是印度的十年,还可能是印度的世纪。”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印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这将使印度可以到2027年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我对印度的未来不是那么有信心,但我确实认为,印度有一个实现经济腾飞的机会,值得放手一搏。前提是它正视以下三大挑战,即:它必须改进教育,壮大女性劳动力队伍,优化商业环境以提升制造业。

泰米尔纳德邦,一家小型电子摩托车工厂的女工。图源:Atul Lok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们从教育说起,对印度来讲,这理当是一件国家级的尴尬事。在以知识传统闻名的城市加尔各答,我走访了一所公立学校,和一些九年级的学生聊了一下。

我问他们,6乘以9是多少。他们不懂英语,可英语是课程的一部分,所以一位老师把问题翻译成了他们的母语孟加拉语。学生仍不知道。那不是他们的错,是教育系统落后太多所致。

在拉贾斯坦邦的农村地区,我走访了一个贫困的村庄,遇到了一些孩子,他们那天根本没有到校上课。旷课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校方后来告诉我,那天的出勤率只有68% 。

村里的五年级男孩Mukesh曾逃过课,他是家里第一个注册入学的孩子,这听来令人印象深刻。他母亲告诉我,她从来没有上过学。

拉贾斯坦邦,男孩Mukesh在自家屋子外。图源:Smita Sharm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但当我通过当地的翻译问Mukesh,5加8等于多少时,他猜是11。我将字母 P写在我的笔记本上,问他那是哪一个英文字母,他一无所知。我的翻译用该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写下几个简单的词,他也看不懂。

全国性调查证实,哪怕印度儿童有学上,他们也不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只有不到一半的五年级学生能够阅读二年级水平的课文。

中国之所以能发蓬勃发展,部分是因为,它在人力资本方面投入巨大,彻底改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破败的教育体系,那些投入培养了一支有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劳动力队伍。相比之下,印度甚至无法做到大体上过得去。数字有所不同,但或许只有35%的印度儿童能上到十一和十二年级。

关于印度面对的更广泛人力资本挑战,一个评价指标是: 大约35%的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这一比例高于索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这样远为贫穷的非洲国家。当如此之多的孩子严重营养不良时,要培养出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劳动力队伍是困难的,因为营养不良还会损害大脑发育和认知带宽(cognitive bandwidth)。

但等等!也许还有希望。在我持续走访印度的四十一年里,我见证了教育和福利方面的巨大进步。教师脱岗曾是司空见惯之事,在比哈尔邦,我曾到过一所学校,那里每年只为考试开放一次,教师会填好考卷,这样学生看起来像是在学习。所有这些在今天已经极为罕见,一些邦的当局已取消书本费、校服费用和其他非正式费用,这些费用一度是学生就学的一个障碍。眼下,免费的热午餐和驱虫已是惯例,很少有孩子完全脱离学校系统。

在这次走访拉贾斯坦邦途中,我参观的一所学校有八个年级,但只有两间教室,所以有些课程是在室外上的。但老师们是称职、在岗、投入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所学校附设了一个免费的学前班,向所有人开放。最令人吃惊的是,校方向女生提供免费卫生巾,鼓励她们在月经期间到校。

五年级课堂上,Mukesh正等待教师批改他的作业。图源:Smita Sharm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此外,今天的父母似乎非常关心教育。可能有一半的印度儿童上私立学校,这对家庭预算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包括英语教育在内的尽可能好的教育。这些私立学校通常不是很优质,但反映出,家庭承认教育是通往成功之路。

77岁的拉贾斯坦邦女性Naurti Pak小时候从未上过学,不过后来上了夜校,学会了读书和写字。她骄傲地告诉我,她有十三个孙辈,他们都已经完成高中学业,其中四个有大学学位。她补充说,有一个孙女甚至有硕士学位:正是那种变化轨迹令我对印度教育怀抱希望。

除了提升教育水准,印度还必须为受过教育的女性提供经济机会。东亚的经济繁荣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之上。韩国的道路与中国台湾完全不同,中国大陆的道路与马来西亚也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下同——译注)能繁荣兴盛起来,部分是通过教育农村女孩,然后将这些受过教育的女性转移到城市,成为劳动力,这极大提高了那些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孟加拉国也发生过类似事情。

相比之下,印度浪费了占其人口一半的女性的才能,至少在经济方面是这样。在印度,只有23%的女性加入了劳动力队伍,而在中国和美国,这一比例分别为61%和56%,且在过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实际上一直在下降。

虽然健康和教育方面的障碍影响到所有儿童,但因歧视态度由来已久,这些障碍对女童尤其严重。

“许多女孩依旧缺乏食物,营养不良,患有发育迟缓症和贫血病”,反人口贩卖组织Apne Aap 创始人Ruchira Gupta表示。“她们没有机会进入中学,此外,年轻女性没有足够机会进入大学、接受培训,最重要的是,没有足够机会在正规部门工作。”

与印度年轻女性交流时,我一再听闻,她们会面对一些障碍,而她们的兄弟不会。单身女性很难租到公寓,晚上外出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她们还得忍受大量性骚扰,这种情况因有罪不罚的文化而持续存在。

但我想知道这种情况是否也没有在改变当中。印度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强、独立的女性,她们正在竭力推动改变。

印度第三大城市、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Mary Mondal与其母在后者家中。图源:Atul Lok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加尔各答的一个贫民窟,我遇到了23岁的Mary Mondal,她的父母没有受过教育,但她设法读完了大学,现在为印度科技巨头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ing Services)工作。

“我是有抱负的”,她坦率承认,并补充说,她认识的年轻女性通常比她们的同龄男性更勤奋,更有决心。她坚定表示:“我能做一个男孩能做的任何事情。”

有一天,Mondal正在街上走着,一个陌生人从她身边经过时,说了一句有关她的胸脯的粗话,于是她大声呵斥该男子,并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我打了他三四个耳光,然后说,‘你怎么敢这么说?’” Mondal回忆。“我不过是爆发了,让他向我道了歉”,她笑着回忆说。 她称:“我真的羞辱了他。”一群人围上,加入Mondal的行列,斥责并羞辱了该男子:我打赌,他不会再这么干了。

除了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赋权于女性,印度还需要有致力于增长的经济政策。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朝那一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争夺投资者,各邦之间也存在良性竞争。基础设施已大大改善,更便于做生意。机场一度是噩梦,但现在却平稳、快速、高效: 今天,我宁愿抵达一座普通的印度机场,而不是美国机场。

印度第四大城市、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的苹果 iPhone 广告。图源:Idrees Mohammed/EPA, via Shutterstock

印度的信息技术领域令人眼花缭乱,在某些方面领先于美国。在印度,手机上的数字数据非常便宜,你可以用手机从街头小贩那里买到芒果。数字交易无处不在,人们很容易在手机上安全地保存数字记录。

信息服务领域的先驱南丹·尼勒卡尼(Nanda Nilekani)表示,印度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使一种技术导向型增长模式成为可能,也确实有迹象表明,技术领域的创业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6年,印度有452家初创企业,去年有8.4万家。

但从传统上讲,是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亚洲经济突破开辟了道路,因为它可以雇佣大量人员。在印度,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已停滞不前,国际高管们分享着有关繁文缛节和经商困难的可怕故事。

“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创造就业机会”,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印度问题专家 Alyssa Ayres 指出,但现在印度的制造业没有创造太多就业机会。“人们担心的是,指针为什么不动了。”

印度有过虚假的黎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一段时间里,它的经济增长率约为每年8%,印度似乎可能成为下一个亚洲小虎经济体。2010年,《经济学人》发表的一篇封面报道题为《印度的增长将如何超越中国》(How India’s Growth Will Outpace China’s)。

今天,印度有了一个吸引制造商的新机会。中国的人口正在老化,全球企业都渴望找到新的制造业基地。印度有能讲英语的人,西方人熟悉的司法体系,低成本的工人,以及从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涌现的一流工程师。

泰米尔纳德邦,一家手机工厂里,员工在流水线上工作。图源:Karen Dias/Bloomberg

但印度还存在空气污染,那也是一个重大威胁,它正向更威权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方向转变,而且印度的关税相对较高,这使得它很难进口供应链中用到的材料。印度似乎还一直怀疑,外国制造商正在剥削印度人,加剧了劳资关系的紧张。

福特汽车是那种理当在印度扩大生产,瞄准这里庞大的汽车市场,并将印度作为出口基地的大公司。但是在做出努力并建起经销网络之后,福特在2021年放弃,退出了印度。通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更早些时候退出了印度本土市场。

就印度是否会足够多地改变政策,以抓住中国的诸多困境提供的机遇,前印度政府经济顾问、现供职于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表示怀疑。但他认为,苹果公司在印度生产 iPhone 的举动鼓励了其他公司追随,这带来了一线希望。

“苹果进入的意义重大,那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他表示。“假如苹果认为印度可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可以向世界出口产品的地方,这就可以造成生示范效应。”

我比较乐观,部分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生活在中国,当时人们大声抱怨在那里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我记得,一位沮丧的外国高管告诉我,他甚至不能在中国生产冰棍,因为他无法可靠地采购到像冰棍棒这样的基本原料。“你需要从采购树木开始,然后自己制作冰棍棒”,他抱怨说。

但现在回想起来,重要的不是中国当时的处境,而是它的方向。只要它提高了生产力,经济就能蓬勃发展起来。当年,中国的生产力基础水平低下,要提高是容易的。

同样,在报道1991年孟加拉国发生的一场可怕飓风后,我写下了一篇有关该国面临的所有经济挑战的令人丧气的报道。我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但文章意蕴完全错误。事实上,孟加拉国正在取得重大进展,今天回顾起来,这一点是清楚可见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同样令人感到绝望,其对现代化的抗拒,就像是“印度大使”汽车(Hindustan Ambassador)在难以想象的蜿蜒道路上缓慢行驶那样。随后,印度在1991年实行了市场改革,改变了一切。(印度大使,是由Hindustan Motors of India公司在 1957 到2014年间生产的一种汽车。——译注)

假如印度能够提升教育水平,让妇女自由加入劳动力队伍,并吸引那些急于寻找新的制造业基地的公司,它就能再次惊艳我们。

假如能做到,印度将恢复其作为经济强国的历史角色,过去几个世纪的贫困将被遗忘:在印度古老文明的背景下,这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将印度视为一个大国和全球经济的支柱之一,将再次成为常态,这将改变世界。

(作者生于1959年,是美国资深记者、专栏作家。本文原题“Can India Change the World?”,由《纽约时报》网站发布于2023年3月29日。所有图片均为原文所有,图说有补充。译者听桥,对原文略有删节。)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3154